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544 篇文章
题图:来自网络
作者:高琳,“有意思教练”创始人&CEO,高管教练,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首席信息官,《不被定义》《故事力》《职得》作者。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大家谈起恩利,总是能想到他之前一些有争议的话题。
比如,他一个男生,却经常和朋友分享化妆教程、穿搭技巧。
再比如,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以“化浓妆、穿女装”的形象出现,之前在海边拍的一组女装照,更是引起了极大争议。
这种和传统社会认知不符的男性形象,让恩利屡次陷入争议之中。
质疑的声音,不仅仅让他关闭了社交账号,好事者还冲到了伊能静的评论区。
请她:管好你家的孩子!
而恩利受到的非议,远远不只是对他穿着打扮的攻击。作为“星二代”的恩利,一直备受媒体关注。
再加上父母在他小时候早早离婚,原生家庭不幸的标签,一直被媒体紧紧贴在了他身上。
但是,恩利最近在接受了一次街头采访之后,彻底扭转了大家对他的一贯印象。
在采访中,恩利不仅没有避讳,反而很大方地谈起了因为女装引起的争议:
“在此澄清,我是男生,我平时都是穿男装的。”
而且,他还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讨论尝试穿女装这件事:
“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要知道,哪些东西是先天的,比如说我自己有的男性直觉、女性直觉,还有哪些东西是我们生下来之后,社会赐予给我们的。”
“如果你看十几世纪的法国,拿破仑、路易十六,他们全部都是戴假发穿高跟鞋,但男生那样子是帅的,那怎么到了现在就变成不一样了?”
后来,他还专门录了一期Q&A,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金句频出,圈粉无数。
比如:
“(和妈妈)吵架是健康的事情。吵完了还知道彼此爱着对方,这很重要。但记得吵完要说对不起。”
聊到身上的负面评价,他看得很淡,觉得“我唯一最确信的是我自己版本的”。
这些表达,让大家突然意识到,22岁的恩利并不是一个因为家庭不幸而自暴自弃的怪咖,而是一个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成年人。
视频一出,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在娱乐圈见过的最清爽、最不油腻的男孩子了。
对恩利的好感,瞬间又回馈到了伊能静身上。
网友纷纷表示,伊能静太会教小孩了,应该给东亚父母专门开个育儿课。
一时间,伊能静突然母凭子贵,成了“互联网妈妈”。
当然,互联网的网友,跟风居多,真心的少。
但我觉得,大家对伊能静的态度之所以有180度的转变,是因为不得不承认一件事:
伊能静母子之间的关系,太令人羡慕了!

恩利这种有个性的孩子,一般家长肯定都会感到头疼。
而恩利和伊能静天天暴露在聚光灯下,教育的压力肯定比一般人更大。
那她是怎么做到,能让恩利生长得如此清爽,双方关系还那么融洽呢?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伊能静的育儿方法,那就是——
她允许恩利做自己
当然,伊能静也不是天然的完美妈妈,是儿子给了她做好妈妈的机会:
比如在上学的时候,恩利特别想要一个智能手机。
伊能静第一反应:要这个有什么用啊?我们上学那时候都没有。
而恩利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没有哭闹,而是很认真地和伊能静讲道理:
“我的未来你没有去过,你不要用你以前四十年的经验,来告诉我未来是什么样子”。
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伊能静在节目中说道:
“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和恩利穿上同一双鞋子,走他眼前的路,感受这双鞋子是松还是紧。我没有干涉的权利的”。
这样的心态,也让这对母子之后的关系充满了松弛感。
在恩利因为穿女装事件引发争议后,他第一时间联系了伊能静,问她:
“我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工作?要不要关掉社交平台,不再发布任何动态。”
伊能静的回复是:
 “你不需要承担来自于父母职业上带给你的任何东西。大不了我就不做这个行业了,没有什么比你更重要。
“让孩子做自己”,如果单独拿出来说,就像“让孩子自信”一样,是一句平庸的废话。
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大部分东亚父母,很难做到“让孩子做自己”?
我儿子 Aiden 今年夏天要回北京实习。
这还好几个月呢,我妈就开始念叨:这男孩子留那么长的头发,别人看了像什么样,等他回来马上剪了!
我心想:我儿子都快20了,为啥还揪着他的头发长短不放?
但其实,这就是很多中国父母最真实的反应。
图片来源:电影《囧妈》
别说男孩穿女装了,哪怕留长发,或者是稍微穿点个性的衣服,都会激起父母的强烈反对。
在很多中国父母眼里,比起孩子的想法,别人的眼光更重要。
而这些年,做过这么多教练,更让我充分地意识到:
父母之所以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是因为他们从没体会过,真正做自己是什么感受。
更扎心的是,他们甚至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在我们从小被教育的过程中,都被要求按照一个固定的公式去生活:好好读书、找个稳定的好工作、嫁个好老公。
不是说这一套公式就不对,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过来的。
但它也让很多人只会按照社会的期待去活,很难真正做一回自己。
就像我们在教练认证课上经常讲的:
教练不能给客户自己没有的东西。
同样的,未曾做过自己的父母,也很难让孩子真正做自己。
图片来源:影视剧《请回答1988》
当然,必须承认,伊能静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她能让恩利做自己,肯定也来自于她的财富、家庭和明星身份带来的底气,无论恩利怎么样,她都有能力为他兜底。
而作为普通人,尤其自己这一辈子都活得很绷的70后、80后来讲
很多时候,也不是不想让孩子做自己,而是不敢。
即便如此,为亲子关系增加点儿松弛感,还是有方法能做到的。
图片来源:影视剧《小欢喜》
首先,可有可无的小事,少说,不说。
说实话,最开始对儿子留长发这件事,我也是有些许不爽的,后来慢慢也看习惯了。
但我能忍住不说是因为,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说教,是有配额的。
如果你事无巨细,每件事情都唠叨他,久而久之,无论大事、小事,他都听不进去了。
亲子关系,就像是孩子和父母之间一条隐形的链条。在一次又一次的唠叨中,链条会慢慢被磨薄、磨断.......
所以像头发长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不说,我要把我有限的配额留在重要的大事上再说。
图片来源:影视剧《小舍得》

第二,在重要选择上,为孩子当一面镜子。
最容易在亲子关系中制造紧张感的,是孩子选择了一些在父母看来很“出格”的选项。
别说是恩利那种“出格”的造型了,哪怕是不去读热门专业、不去做所谓体面的工作,父母们都会如临大敌。
做父母的,毕竟是被社会毒打过的,知道这些事情大概率没有孩子想象的那么简单。
家长生怕孩子踩坑,一担心、一紧张,往往就控制不住,开始说教、唠叨。
那怎么办呢?
去年夏天,我和儿子聊起大学毕业后做什么?他说,考虑当一个 Youtuber,做一个时尚评论博主。
作为家长听到这个,你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不是:“这哪儿能养活人啊!”
况且,我好歹也做了这么多年自媒体,知道这条路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儿子的时尚评论频道
但我没有炸毛,而是说:
“挺好啊!不过,你知道吗?自由职业比打工上班要更难,你很有勇气,选择了一条更难,而不是更容易的一条路。
如果这是你想要的,没问题,妈妈支持你!
孩子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前,对于社会的认知,多少是片面的。
与其担心孩子,逼他去选择你认为正确的道路,不如像教练一样,去当一面镜子,如实地告诉孩子,他的选择可能带来的结果,再让他自己做出选择。
只有这样,他才会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第三,尽早让孩子接受社会的“毒打”
当然了,很多时候,孩子会认为你说的那些都是你的偏见。他们也不一定会听。
没关系,让他们尽早接受社会的“毒打”吧! 
就好像我在培训的时候经常跟学员说的:
Show,Don't tell.  (展示,而不是说教)
今年夏天,我儿子的实习项目就是和他爸爸Hubert教练,在上海和北京各做一场青少年双语演讲夏令营。
我跟他说,你想凭自己的本事赚钱,很好!但是,你用我的流量做广告,我要收你50%的平台费。
他大为不解,为什么?!我正好借此机会给他科普了知识付费的商业闭环是怎么实现的。
当然,有句话是我嘴上没说,但在心里说的:
孩子啊,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白来的,一切都得靠自己争取。
有一本书叫做《园丁与木匠》,我觉得书名本身,就点破了亲子关系中松弛感的来源。
有松弛感的亲子关系,不是不干涉。
而是把孩子当做一棵有自己生命力的树一样,适当修剪,引导他向阳而生就行。
然后父母要做的就是:闭嘴,静待花开。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对话高琳:如何增强你在职场中的气场
高琳:很努力,没成长?
高琳:一个 70 后对 80、90、00 后说的掏心窝的话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