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是之
(本文首发南方周末)
前些天去了趟福建泉州,飞机在晋江机场落地,所以先去逛了下那边的“五店市”传统街区。“五店市”的名称来源于唐朝开元年间,蔡氏七世孙5人在青阳山下的官道上,开设了5间饮食店,后来发展壮大,逐渐成了晋江城区的发源地,“五店市”也成了晋江老城的别称。
如今的“五店市”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很多游客落地晋江后的首选。这里的蔡氏家庙,就是其中的重要景点之一。蔡氏家族至今已经传衍40余代,族裔遍布海内外,这个蔡氏家庙既是旅游景点,也是蔡氏族人进行宗族祭祀的重要场所。祠内挂着“振我宗风”的牌匾,应该是前人对后人提出的期待和要求。
宗祠也称祠堂,是族人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并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宗族组织存在的象征。应该说,宗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实也是国家权力、宗族权力和宗教神权的交汇处。如今三者中的宗族权力几乎已经是消失殆尽,近几年有些宗族文化在复兴,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 
北方山东这边也有在重修族谱,但就我所知,大部分的重修族谱可能也就仅仅停留在了字面意义上,最后印制一份族谱算是项目完成。因为现代社会平时大家都没有什么交集,对族谱的感知和感情并不是很强,所以即便是能够在族谱上续起来,相互也不会在现实中建立一种强联系。 
但是有一种是例外,如果说这个家族中出现了一个能人强人,族谱宗族的作用就会体现出来,最起码经过七姑八大姨的介绍会迅速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能人强人掌握的资源,也许就有可能会惠及他人,甚至是整个族群。 
全国乃至全球最强大的宗族组织,肯定非孔府孔庙莫属了。孔家现在已经传承到了第83代,在册后裔多达200万人,葬在孔林就有超过10万人。也许是孔子这一族谱过于强大,山东这边的其他宗族显得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而与山东明显不同的是,福建这边的宗祠,“去中心化”程度要高得多。据2015年8月的调查显示,福建省宗祠总数约在13272座,平均每万人拥有359座,每个县、市、区拥有156座,宗祠总数名列全国第一,每万人拥有的宗祠数也是全国第一。晋江一个县级市,就有400多座宗祠。仅“五店市”这个景区内就有好几座宗祠,其中比较大的有蔡氏宗祠和莊氏宗祠。
第二天去了泉州的开元寺,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除了寺院本身,其中的弘一法师纪念馆和檀樾祠也是寺内景观。弘一法师暂不多说,那个檀樾祠其实就是一个宗祠。檀樾的意思是指施主,开元寺里的檀樾祠,纪念的正是当年建寺庙时贡献土地的施主黄守恭。 
根据文献记载,黄守恭生活的年代大致是在唐贞观三年(629年)至太极元年(712年)。那时唐朝国力走强,泉州作为一个新兴的东南市镇,经济步入发展期,农业、手工业逐渐发达,商品贸易频繁,尤其是海上对外贸易。
黄守恭敏锐地发现,丝织品有巨大需求。而闽南的气候环境,又非常适合桑树种植。于是他开始在老宅附近开垦土地,种桑养蚕。几年之后,黄守恭的丝绸生意越做越大,泉州也逐渐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丝绸产业链,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黄守恭本人也成为当地巨富,是远近闻名的“庄园主”。
后来的故事便是捐地建庙,并且在捐出土地后,黄守恭又把五个儿子遣散分开到五个地方,让他们去开拓新地方,并留下紫云黄氏家训《示儿诗》:“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汝居外境犹吾境,身在他乡即故乡。朝夕勿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苍天有眼长垂佑,俾我儿孙总炽昌。”
这五个地方就是今天的“五安”,即南安、惠安、安溪、同安和诏安。今天紫云黄氏后裔,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发展,也已经遍布全球,海内外共有480多万人。他们都以祖先黄守恭、檀樾祠和开元寺为荣,还会定期组织各种纪念研讨活动。
泉州还有一个“海外泉州”的说法,说的是泉州人在海外的广泛分布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相应的实际数字是,泉州865万常住人口,而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就有950多万。而这背后是一个个家族不断在“能人”的带领下,向海外扩张的结果。只要家族里出一个能人,整个家族就可以被带动。
宗族的作用今天已经被大大弱化,但是历史上宗族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本身就是民间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整套的小社会治理方式和流程。它虽然没有成文的立法,但族群内德高望重的人,组成了一个个基层法庭,处理着日常事务。在过去“皇权不下乡”的旧社会,宗族就是那个最小的“自治单元”。
同时宗族还有一定的保险作用和投资机制,既让突发变故的族人不至于落难,也让有才能的人可以大胆施展拳脚。应该说,这是一个经过历史验证的办法。实际上,除了泉州,中国著名的华侨之乡都集中在南方,比如广东江门、潮汕地区,再比如浙江丽水青田、海南文昌和梅州等等。 
对比一下那南北方的宗祠文化,你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差异。孔府孔庙的起源是思想家孔子,后来形成儒家文化。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儒家文化都跟权力紧密相连,虽有各种争议和曲折,但整体上被发扬光大和传承,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而南方开元寺的檀樾祠,起源于一个唐代农工并举的大实业家,通过捐地建庙实际上是和宗教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绑定,所以在1300多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受到冲击,家族谱系越来越壮大。虽然在外部的名气没有儒家文化那么大,但是在黄氏子孙内部,足以达到一种凝聚力量的文化传承。其他小宗祠的作用,大体也是这样。
南方由于地理和社会结构的原因,宗祠得到了更多地保护,而北方宗祠的破坏更严重一些。南方的宗族活动如祭祖、修谱、聚会等较为频繁,宗祠在这些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在北方,今天的宗族观念相对淡薄,宗族活动并不常见,宗祠的社会功能也相对减弱。两种宗祠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也是我国南北地区很多民间传统不同的根源所在。 
2024年04月28日,本文首发南方周末。
——————
《经济学入门50讲》在先知书店只有8本了,出版社暂时没有加印计划,中信京东旗舰店也只有30本了,所以还没有入手的欢迎支持:
微信视频号付费会员专区,正在更新视频版精读《人的行动》,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