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黄仔 | 撰稿: 青豆 | 责编: 阿月
本文转载自:简单心理(ID:jdxl2000)
「止不住地看色情片」
「躲在办公室的卫生间里偷偷自慰,即使耽误了工作也停不下来」
「向往更加刺激的性行为,哪怕是要伤害自己」
……
在刚看到这些描述时,你可能会觉得震惊,真的有人会为了「性」耽误生活,甚至不惜伤害自己吗?然而,这确实就是性瘾患者的真实世界。
在网络上搜索赌瘾、酒瘾会发现,有很多人在分享恢复经验。而搜索「性瘾」时,却几乎很少会有人去主动谈论自己的真实历程。
这可能是因为,对于「性瘾者」而言,ta们始终会被一种深深的羞耻感包围,哪怕是ta们的伴侣可能也不知道对方究竟在经历怎样的痛苦
这种状况也会让很多人以为,性瘾者只是极少数人,在现实生活中很难遇到。但实际上,根据研究发现,性成瘾的患病率在人群中大概占据3%~6%。
在电影《羞耻》中,法斯宾德就饰演了一位性瘾患者「布兰登」。布兰登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位居住在纽约、衣着光鲜的都市白领,但私下里,他总是沉浸在大量情色电影以及混乱的性关系中。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希望借由「布兰登」的视角,带大家更加深入地进入到「性瘾者」的世界。
「性瘾」是什么感受?一个打开就关不上的开关
搜索「性瘾」时,你可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疑问:「我每天都感觉自己的性欲望很强,总是经常性地自慰或者看色情片,这算不算性瘾呢?」
其实,围绕「性瘾」一直存在着争议。许多研究者认为,人们的性欲望会受到个人经历、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个人如果生活在较为保守的环境中,性欲可能就会相对受到压制;但如果生活的环境更为开放,对性的渴望可能也会更加强烈。你很难说明,人们的性欲保持在怎样的水平内,才算是正常的。
因此在学术界,人们更倾向于用「强迫性性行为」替代「性瘾」一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 11 版 )》(ICD-11) 中,强迫性性行为障碍被列为正式诊断。它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而不是一种成瘾症状。
强迫性性行为的关键特征是,你觉得自己没办法停下来,自己的「性欲」开关像是失控了
就像电影中的布兰登,在工作时间只要一不留神就会沉浸在自己的性幻想中;而在工作之余,洗手间中的自慰也变成了他的固定习惯。
在ICD-11中,对于「强迫性性行为」有更加具体的迹象描述,包括:
  • 对性幻想、冲动和行为的高度关注;
  • 为了满足这种幻想和冲动而进行重复的性活动;
  • 阻止或减少性幻想、冲动和行为的失败尝试;
  • 由于强迫性性行为在人际关系、职业活动和其他重要领域经历痛苦和重大挑战。
此外,ICD-11指出,以上症状需要持续六个月或更长时间,才可能得到诊断。所以,如果你仅仅是感到性欲亢奋,就不用担心自己是否患有「性瘾」。
▲图片来源:《羞耻》
性不是「快感」,而是「止痛剂」
对大部分来说,理想的「性」应该是一种美好的、愉悦的、自然发生的体验。但对于性瘾者来说,性却会更像是一种「止痛剂」。
你会发现在《羞耻》中,存在大量关于性行为的镜头,而布兰登却没有在任何一处镜头中,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愉悦感。他脸上更多的情绪是痛苦、不安以及忧郁。
「性」可能是布兰登的躲避方式:为了摆脱枯燥的工作、压迫的领导以及与妹妹的混乱关系,所带来的伤害。
研究表明:患有强迫性性行为的人,经常会因为特定的情绪引发对性的冲动其中最常见的情绪是悲伤或抑郁。性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逃避内心痛苦的渠道。
「逃避痛苦——无法控制——生活被破坏——悔恨不已——再次继续」,这可能是许多性瘾患者在无限重复经历的循环。但这种暂时的逃避,却又会引发更大的痛苦。
一位性瘾患者曾表露过这样的心声:「在内心深处,你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非常羞愧:你的自尊心会彻底崩溃,你认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爱。」
一些临床医生认为,性成瘾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亲密关系障碍。对于性瘾者而言,他们可能很难获得爱与被爱的体验,也很难真正走入一段亲密关系中。
就像电影中,布兰登看起来很擅长处理一些模糊不清的暧昧关系。比如,他知道如何向陌生异性搭讪,知道怎样接受有偿性行为的暗示。
但与此同时,他却会对约会、求爱这些传统的爱情模式感到不适。布兰登最长的恋爱关系仅仅维持了四个月,他认为自己不相信婚姻,因为婚姻是「不现实的」。
▲图片来源:《羞耻》
「性成瘾」的3个原因
一些研究认为,大脑中的某些化学物质水平过高,可能就会引发强迫性性行为。但也有许多研究证明,后天的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诱因。
  • 混沌的童年家庭环境
研究显示,大多数患有强迫性性行为的人,都来自于一个功能失调的家庭。如果父母总是在忙于自己的事情,不断忽视孩子的需求,这会让孩子认为父母是不可靠的,只能向自己或他人寻求依赖。因此,性便成为了这些孩子在后期获取「幸福」的一种手段。

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强迫性性行为与童年身体虐待或性虐待有关。因为曾经与性相关的伤痛记忆,让这些孩子很难再去建立对性的正确认知。因此,不幸的童年经历可能是导致强迫性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 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成瘾」问题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成瘾问题,后代发生强迫性性行为的风险可能会更高。

一项针对76名性瘾患者的研究显示:40%的人报告自己有一位对药物成瘾的父母,36%的人报告自己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性成瘾,30%的人报告自己的父母患有饮食失调症,7%的人报告自己的父母至少有一位患有赌瘾。
  • 与父母边界不清

研究表明,性成瘾者往往与父母在性方面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这些有问题的亲子关系模式可能会让一个人失去了与他人建立边界的能力,无法建立健康、安全的人际关系。

就像在电影中,布兰登与自己的妹妹茜茜之间的关系总是模糊不清:他们是兄妹,但又似情人。茜茜会留下暗示性的电话留言,赤身裸体地躺在布兰登的床上,对布兰登产生如伴侣之间的依赖情感……

茜茜的这些行为不仅让布兰登很难确定自己与茜茜之间的界限,也让他在与别人的关系中感受到了无尽的混沌。
▲图片来源:《羞耻》布兰登与茜茜
比起被当做「怪物」,他们更需要理解和支持
许多强迫性性行为患者可能被一种严重的羞耻感深深包裹。

他们可能从儿时的经历中就被根植了「自己是坏人、是不可爱的人」的想法,而后期发生的性瘾行为,便会不断加深他们对这种想法的认知,产生一种被称作「羞耻螺旋」的心理现象。

一位47岁的男性在接受性成瘾治疗后,回顾自己的经历说到:

「我真的很恨自己,我觉得生活中发生的所有坏事都是我应得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我发现这些负面信息在童年时期就植入了我的内心。从本质上讲,我的成瘾行为只是加剧了我一直感受到的自卑和羞耻。」

如果一个性瘾患者想要确认自己的症状或者向他人寻求帮助,这种羞耻感可能会让他们很难开口分享自己的经历。于是,他们可能会选择再次退回到性瘾的世界中。

因此,如果真心想帮助一个深陷在「性瘾」中的人,一味的责备只会进一步加深对方的羞耻感。而最好的方式就是,给予他们理解和尊重,而不是把他们看作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意志力不顽强的人,甚至是所谓的「怪物」。

此外,能进一步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去接受专业的帮助与治疗。目前,强迫性性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治疗途径:


①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人们学会识别引发成瘾的想法和信念,学习新的应对技巧。心理动力学疗法帮助人们理解驱动性行为的原因,并帮助他们重塑思维模式。
②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抗雄激素药物(针对男性性激素)、情绪稳定剂或抗焦虑药物等。

③支持小组:包括性匿名者协会(Sex Anonymous)、性成瘾者匿名者协会(Sex Addicts Anonymous)、性与爱情成瘾者匿名者协会(Sex and Love Addicts Anonymous)和性强迫者匿名者协会(Sexual Compulsives Anonymous)等支持性团体。

在《羞耻》的结尾,布兰登的性瘾似乎依旧没有被治愈。因为治疗性瘾本身就是一段极度漫长的旅程,并且随时伴随着「重头再来」的风险。

但仍希望每位被性瘾困扰的人,都可以更早地正视自己的症状,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帮助。
作者:青豆
责编:寒冰
原标题:「当性变为止痛剂」:一位性瘾患者的真实人生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一个有温度,有态度,守伦理的专业心理公众号。这世界太丧了,我们想做点治愈的事儿。点击名片,让我们陪着你。↓
参考文献
[1] Adams KM (2011) Silently seduced: When parents make their children partners.Health Communications Inc., Deerfield Beach, FL
[2] Compulsive sexual behavior: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urnal of Behavioral Addictions 4(2), pp. 37–43 (2015) DOI: 10.1556/2006.4.2015.003 First published online May 27, 2015
[3] Sahithya BR, Kashyap RS. Sexual addiction disorder— A review with recent updates. J Psychosex Health. 2022;4(2):95-101. doi:10.1177/26318318221081080
[4] George M, Maheshwari S, Chandran S, Rao SS, Shivanand MJ, Sathyanarayana Rao TS. 
[5]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for sexual addiction. Indian J Psychiatry. 2018;60(Suppl 4):S510-S513.doi:10.4103/psychiatry.IndianJPsychiatry_38_18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