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美国罗彻斯特大学Ranga Dias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文章,称合成了一种CSH化合物,高压条件下可实现室温超导。这篇论文后被撤稿。图源:Adam Fenster/罗彻斯特大学
导读:
最近几年,科学界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助理教授Ranga Dias炮制室温超导的“悬疑剧”。Dias接连在顶刊发表论文,称实现了室温超导,但很快遭到同行质疑,多个实验室无法重复其论文结果,遭到。
 今年4月,一份关于Dias和他的室温超导研究的调查报告曝光,该报告给出了清晰的回答:Dias存在数据捏造、篡改和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本文回顾了这一事件的调查过程,希望能对科学界有所启发。
相关阅读
瞿立建 | 撰
4月6日,Nature 推出了一篇重磅独家报道[1],称罗彻斯特大学委托的一项有关室温超导研究丑闻的调查显示,该校助理教授Ranga Dias存在数据捏造、篡改和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报道作者为独立科学记者Dan Garisto。
Garisto获得的这一学术不端调查报告,并非来自罗彻斯特大学,而是美国的法院。2023年12月,Dias将他所在的罗彻斯特大学告上了法庭,法院根据司法公开的要求,将有关文件[2] 公开到了网上。
根据法院公开的这些文件,我们可以梳理出美国是如何调查学术不端的。
SAIXIANSHENG
撤稿常客
Ranga Dias 生于斯里兰卡一个中产家庭,2006年获得科伦坡大学物理学士学位,后赴美留学,2013年获得华盛顿州立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
2016年,还是哈佛博士后的Dias与合作者宣称制出了金属氢——物理学家已经追寻了80年的一种物质——论文发表在Science上[3]。可是,论文刚上线,便遭到各路质疑,质疑者们要求作者补充更多实验,以打消的同行的疑虑。Dias和导师拒绝了这一要求,理由是实验上要用到的低温恒温器(cryostat)只有两个,另一个在做别的实验[4]。不到一个月后,仅存的一份金属氢样品在实验中不慎损毁[5]
2017年,Dias被罗彻斯特大学聘为助理教授,金属氢的研究是他获得这一职位的重要加分项[6]
加盟罗彻斯特大学之后,Dias继续博士后期间的研究方向,研究高压下物质的性质。他取得的最有轰动性的成就,是合成了一种CSH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在高压条件下可实现室温超导,这篇论文于2020年10月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杂志[7]
Dias对祖国斯里兰卡的媒体说,这项研究有可能改变世界,也有潜力获得诺贝尔奖[8]
2021年2月,Dias因这项研究入选《时代》杂志2021年度下一代百大影响力人物榜单(TIME100 NEXT)[9]
但是,Dias这项工作刚发表不久就被质疑[10-13]。质疑最强音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超导理论学家Jorge Hirsch(他还是H指数的发明人)。Hirsch提出诸多疑点,比如论文的数据曲线过于光滑,实验过程描述不透明,数据分析不清楚,样品的有些性质,比如交流磁化率,行为异常,并且与2009年一篇研究铕超导的论文[14]中的曲线很相似。2020年10月到11月,Hirsch给Dias发邮件索要原始数据,Dias拒绝提供。2021年,Dias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披露了部分原始数据[15]。Hirsch认真分析这些数据,结果找到了伪造数据的证据,并于2022年1月在arxiv上发表了评论文章[16],因措辞过于激烈,他的帐号被arxiv封禁6个月[17,18]
Jorge Hirsch,图源:https://cen.acs.org/articles/86/i21/Import-Impact.html
2009年那篇论文的通讯作者,正是佛罗里达大学的James Hamlin教授。他也看出Dias论文中的曲线似曾相识。他在阅读Dias的Nature论文时,发现很多句子来自自己2007年的博士论文。出于直觉,Hamlin找出Dias的博士学位论文,用抄袭检测软件进行检测,发现大片大片的段落被点亮,显然是抄袭了自己的博士论文。[19] 另外,他重新检查数据后发现,2009年的那篇论文存在问题,并主动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期刊并要求撤稿,该论文在2021年12月撤稿。[14]
James Hamlin,图源:https://www.phys.ufl.edu/wp/index.php/2019/03/01/faculty-profile-james-hamlin/
尽管Dias的论文对于实验细节交代的不够细致,依然有多个课题试图重复他的实验,但到2022年,各种努力都失败了。
2022年9月,Nature 将Dias的论文撤稿[20]
这次挫折没有阻挡Dias前进的脚步。2023年3月8日,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上,Dias再放卫星,又一次实现了室温超导。他所在的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超过了安防要求。Dias这次制备了一种新材料N-Lu-H,更令人惊喜的是,不需要太高的压强,1万个大气压即可。相关论文在同一天发表在Nature上[21]
Dias这次实现的室温超导,再次上演被同行质疑的剧情。Dias还遭到合作者背刺。2023年9月,论文中的8位合作者向Nature提出撤稿,理由是Dias在数据处理中不老实,编造、操纵、歪曲数据。11月,Nature将此论文撤稿。[22]
根据Retraction Watch上的信息,Dias 另外两篇分别发表在《化学通讯》[23]和《物理评论快报》[24]的论文也被撤稿。从以上发表经历来看,Dias 堪称顶刊撤稿大王。他还有三件基于被撤稿论文的专利。论文撤了,这些专利也就同样可疑了。
SAIXIANSHENG
两次指控
Hirsch不仅在学术上对Dias的研究穷追猛打(见Hirsch教授自己整理的活动时间线[25]),还于2021年走官方渠道,向罗彻斯特大学(以下简称为罗大)指控Dias 2020年的Nature论文数据有问题,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罗大对这次指控组织内外专家展开了调查,2022年1月19日出具报告,结论认为,经分析,没有证据表明需要进一步的学术不端调查。罗大不仅将调查结果通报给了指控者,还主动通报给了Dias的研究资助者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和能源部(DOE)。
2022年1月20日,日内瓦大学教授Dirk van der Marel给罗大文理工程学院主管科研的院长(Dean for Research in Arts, Sciences & Engineering)John Tarduno发邮件,指控Dias 2020年的Nature论文涉嫌数据操纵和提供误导性信息。
2022年8月和9月,Hirsch再次向罗大合规信箱发邮件投诉Dias的数据处理问题和涉嫌学术不端行为。
罗大对于这两次指控再次展开调查。调查组认为,数据分析确实有些问题,作者可以向 Nature 做必要的更正,但没有证据表明需要进行学术不端调查。这一调查结果除了通报给指控者,也同步给了NSF。
以上信息,可见于法庭在2024年3月28日公布的罗大调查报告[26,27]。科学记者Dan Garisto在Nature上发表的报道中分析认为,调查组里有与Dias合作发表多篇论文的合作者[1]
2022年10月,James Hamlin向NSF举报,说他把Dias的两篇论文(室温超导论文,Nature 2020,586,373;MnS2高压研究的论文,Phys. Rev. Lett. 2021, 127, 016401)的部分曲线的数据提取出来,经分析发现,Dias的数据存在编造问题(Hamlin的具体分析方法见https://arxiv.org/abs/2210.10766.),必须查一查他。
2023年3月16日,NSF指示罗大对Hamlin举报的两篇论文进行调查,查清这两篇中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程度如何,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NSF要求调查务必彻底,所有相关文件,包括原始数据、研究笔记、论文初稿、计算机文件等,都要调查到,任何新证据都不得遗漏,且与联邦资金无关的项目申请、奖励等涉及不当行为也要纳入调查。另外,判断Dias如果有学术不端行为,是偶一为之还是惯犯,他的行为对科研产出、其他科研人员和机构、公共利益有没有重大影响,还要调查Dias是否接受过科研伦理相关培训[28]
罗大不敢怠慢,主管科研的副校长Steve Dewhurst立即着手组建调查委员会。
SAIXIANSHENG
第三次调查
副校长向潜在的调查人选发出邀请。被邀请者如果同意加入调查委员会,还要讲明与Dias以及两篇论文的其他作者有没有利益冲突,能不能客观进行调查工作,比如自己哪方面社会关系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客观性,自己对相关研究有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等。
最终确定了一个三人委员会,这三人为Marius Millot、Peter Celliers和Marcus Knudson,前两位来自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最后一位来自桑迪亚国家实验室,三人都不是研究超导的,而是研究冲击波的。这样的安排可能就是为了让委员们对于超导研究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从左至右依次为:Marius Millot,Peter Celliers和Marcus Knudson
这三个人向罗大详细披露了自己与Dias及合作者的个人交往。
Knudson在邮件[29]中说,他与Dias及两篇论文的其他作者都没有过个人交往和专业交往,仅有的一点联系是,2019年1月,Dias曾给他发邮件说,他的学生Nathan Dasenbrock-Gammon——也是两篇被调查论文的作者之一——正申请桑迪亚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奖学金,问他愿不愿意做合作导师,结果这位研究生没能获得这项奖学金,也就没有进一步的联系。
Celliers与Dias和两篇涉事论文中的两位教授在学术会议上有过交流,在学术组织上共过事,评审过Dias的学生Nathan Dasenbrock-Gammon的一份项目申请书[30]
Millot在邮件中对于利益冲突只简单说了一句话:无利益冲突[31]
调查委员会的调查属于义务工作,没有金钱补贴或其他形式的补贴。调查委员会的工作期限是120天,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并署名,会通报给被调查者并呈送给国家科学基金会。罗大不向公众公开报告,但国家科学基金会有可能向公众公开。
2023年5月16日,三人组成的调查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开始调查工作。
调查委员会获取了Dias相关的电子文档、计算机硬盘、email帐号、网盘帐号、实验记录本,等等。
2023年6月16日,Dias向副校长提交了调查委员会要求的文件、计算机[32],但有部分文件他表示不能提供,比如几篇正在撰写的论文的初稿,而委员会要求的升温、降温速率没有文件留存。有些原始数据Dias承诺会交出,但直到调查结束也没有交出。
调查委员会还与两篇论文相关作者、Dias的学生通过Zoom在线会谈。6月到7月,调查委员会与Dias在线会谈3次。
2023年8月3日,罗大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通知Dias[33],不得再指导研究生,研究生全部转给其他导师,也不得再给本科生上课,建议Dias休假,休假期间实验室可以正常使用。
8月,调查委员会提出在线会谈要求,遭到Dia的拒绝,理由是他要去芝加哥与合作者课题组做重要的实验。而到了10月,当调查委员会再次提出谈话要求时,Dias称自己的老婆生孩子,没有时间进行在线会谈。
2023年9月8日,调查进行快4个月了,Dias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管学术调查的科学家发邮件[34,35],认为对自己的调查不公正。
SAIXIANSHENG
中途发难
Dias在邮件中指出,NSF责令进行这次学术不端调查的邮件中要求“程序正当”、“秘密进行”、“无罪推定”,而自己遭受的调查反其道而行之——程序不当、不予保密、有罪推定。调查委员组成不合理,因涉及利益冲突。Dias在邮件中重点强调两点,调查委员会有利益冲突、罗大干预调查。
Dias 在邮件中说,他可以说出八大利益冲突:
调查委员与其有学术合作。Millot 和 Celliers与我共同署名发表过摘要和共同合著过论文。Knudson课题组一成员还曾在我的实验室工作过。
Millot 和 Celliers是同事,且关系密切,两个委员等同于一个委员。
Millot 和 Celliers与罗大激光能量学实验室(Laboratory for Laser Energetics)有密切合作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二人算不得是外人。
三位委员与我在高压研究方面有竞争关系,他们的论文中不大引用我的论文,说明他们对我的研究一向有偏见。
Millot 在与我的一次在线谈话中,指控我在博士后期间的论文“自我剽窃”他的合作导师的论文,这明显超出了本次调查的范围,说明Millot 成心想给我安上学术不端的罪名。
Millot 还要我交出一篇尚未发表的论文,而此论文与调查无关,我因此拒绝了这一要求,而这可能招致Millot 的报复。
Millot 与我的前合作者、商业伙伴Ashkan Salamat教授关系密切,而Salamat教授与我已经闹掰了,他可能会向Millot 施加对我不利的影响。我的前合作者、商业伙伴 Aude Pickard博士是Millot 老婆的好朋友,Millot 老婆有可能吹对我不利的枕边风。
Millot 与我的最大论敌Hirsch教授关系密切,且赞同Hirsch教授对我的批评,在社交媒体上还点赞、转发、评论。
Dias还在邮件中指责罗大在调查中对他不怀好意。Dias称,罗大撬走了他新聘的研究助理,通过这个研究助理搞破坏。罗大在调查远没有得出结论的时候,便把自己的研究生统统转给其他导师,以此暗示自己有“不当行为”,这其实是搞“有罪推定”。Dias还称,委员会只挑选一部分学生面谈,且特意挑选研究工作进展困难的学生,意图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偏见。Dias最后提出,目前的调查委员会难以保证调查的公正性,应重新遴选调查委员会。
罗大Dewhurst副校长向Dias发邮件回应说[36],调查刚刚开始的时候,6月你与三位委员见面,对委员人选没有任何意义,还欢迎调查,调查开始几个月了,才提出委员会组成不合理,这难以令人理解。不过,学校还是开会认真讨论了你提出的问题,并与三位调查委员分别面谈,决定调查委员会保持不变,继续工作。
SAIXIANSHENG
调查结果
2023年12月22日,调查委员会完成调查报告的初稿(draft),结论是Dias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2024年1月30日,Dias对报告初稿做出回应,用218页的篇幅为自己辩护,坚称自己没有任何不端行为。2024年2月8日,调查报告定稿,共124页[37]
调查报告分析了Dias四篇被撤稿论文,包括2023年新出炉的室温超导论文,超出了NSF提出的调查两篇论文的范围。调查发现,这四篇论文共有14张图根据编造或篡改的数据绘制成的,这些图片有一半出现在2023年的论文中。
调查报告确认,2020年发表在Nature的CSH化合物的论文部分段落剽窃自 Hamlin 2007年的博士论文。调查报告确认,Dias的NSF早期职业奖(Early Career Award,类似中国的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申请书部分段落和图剽窃自他人的论文。
调查报告通过与相关人员面谈,确认Dias的学生和合作者没有参与学术不端行为,而是被Dias欺骗和误导。委员会从隔离谈话中获取了Dias存在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线索。
根据NSF的要求,调查报告还对Dias的学术不端行为做了定性讨论。四篇论文都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且被撤稿,另有一篇关于高压高温超导论文[38]被期刊发了“编辑关注”,有可能正在撤稿的路上。因此,调查报告认为,Dias是学术不端惯犯,还形成了造假套路。
调查报告指出,Dias的学术不端行为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Dias的学生,包括已经毕业的、还在就读的,在学术生涯刚起步的时候,就遭遇因学术不端而导致的撤稿,为未来发展蒙上阴影。Dias欺骗和误导其他单位的合作者,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科研产出。由于室温超导在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意义,全世界科学家投入时间、精力、资源试图复现Dias虚假的工作,造成研究资助的严重浪费,无论这些资助是来自政府还是私人捐赠。Dias的工作得到大众媒体广泛报道,他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科学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调查报告认为,这起学术不端调查攸关国家安全,Dias从读博士起就有学术不端行为,持续至今长达十余年,跨越三所著名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哈佛、罗大),这三所大学向美国国家实验室输出了非常多的科学家,国家实验室科学家的学术道德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起调查揭露的学术不端行为,会损害国家安全在盟国和竞争对手信中的形象。
调查报告对Dias关于报告初稿的质疑和批评做了全面、细致的驳斥。
调查报告还对如何处理Dias提出了具体建议:
将调查报告向公众全面公开,以挽回公众对美国科学界的学术道德的信任。
限制Dias的教学和指导学生的任务,限制他获得科研资助的机会。
继续保持与相关期刊的沟通,即便论文已撤稿。
将本次调查通报给其他资助者,如能源部、摩尔基金会。
将本次调查通报给华盛顿州立大学和哈佛大学。Dias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和在哈佛做博士后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也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并被指出,需要官方正式调查,给出处理意见。
2月23日,Dias再次发邮件为自己辩护。Dias接下来的命运如何,法院将如何审理,我们拭目以待。
正在发生的Dias事件,不禁让人想到二十多年前的舍恩事件。
SAIXIANSHENG
舍恩事件
1997年,一位德国年轻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加盟美国贝尔实验室。之后,舍恩开挂了一般,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如灌水,仅2000年至2001年就在这两家顶尖期刊上发表了16篇论文,领域横跨半导体、超导体、激光器。
2002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抱怨重复不出舍恩的实验结果,还有科学家从他的论文中看出了造假的蛛丝马迹。贝尔实验室组织了一个5人的委员会展开调查,最终发现舍恩25篇论文有24处造假,并形成一份129页的调查报告,向公众公开,现在依然可以下载到[39]
舍恩被贝尔实验室扫地出门,学术界没有容身之地,回到德国一家公司任职。舍恩还被剥夺了博士学位,尽管他在读博士期间无不端行为。
面对调查报告,舍恩承认了自己犯了错。Dias 事件还没有做到这一步。但以这次事件的恶劣程度和影响力,Dias在学术界应该不会再有存身之地了。他的博士论文有严重剽窃行为,想必博士学位也会不保。
舍恩事件后来被写成书,Plastic Fantastic: How the Biggest Fraud in Physics Shook the Scientific World,2010年在美国出版。
美国有记录科学不端事件并出书的传统。1980年间,美国爆发四起学术不端丑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国会专门在1981年开听证会,1982年美国科学记者William Broad和Nicholas Wade写成了Betrayers of the Truth一书,指出学术界的自净能力不是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需要外界的监督和推动。1986年,诺奖得主巴尔的摩(David Baltimore)卷入一场学术不端事件,惊动了美国国会,这一事件的调查一直延续到1996年,最后证明是一场乌龙事件,当事人平反昭雪。这一事件催生了至少两本书,分别为The Baltimore Case (1998)和The Great Betrayal: Fraud in Science(2004)。
我想,一直追踪报道Dias事件的独立科学记者Dan Garisto很可能会将此事件写成书。
那么,Dias事件于我国科学事业有何启发?
SAIXIANSHENG
有何启发
Dias事件还未尘埃落定。罗大对Dias的调查本没打算公开的,但拜美国司法公开所赐,法院公开了本事件的众多文档,我们得以细致观摩了美国学术机构调查学术不端调查的全部流程。
学术不端调查最核心的部分是最后形成的调查报告。无论是此次Dias事件的调查报告,还是当年舍恩事件的调查报告,风格相似,数据图给出坚实的科学分析,主打一个心服口服。Dias事件的调查委员会爽快建议全文公开报告,就是自信他们的调查经得住任何人的细致审视。
不独美国的学术不端调查会公开调查报告,韩国的黄禹锡事件、日本的小保方晴子事件,相关的调查都公开了调查报告。
公开的调查报告不能阻止学术不端事件屡屡发生,但依然有必要,因为能让研究者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科研行为不端与端的分界线,它能吓阻一部分研究人员走上学术不端的道路,能展示科学共同体有自治和自洁能力,能促进科研道德文化的形成与兴盛,能维持公众对科学事业的信心。
我国的学术不端事件屡发,败坏了学者和科学界的形象,个人认为,这与对学术不端事件进行公开、公正、专业的调查有莫大关系。
“对学术不端事件处理得越公开、越清晰,人们去触犯这些道德标准的可能性就越小。不对这些事进行认真公开的处理的话,再多的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教育都是徒劳。”在对国内一学术不端事件评论时,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写道。[40]
参考文献:下滑动可浏览)
1)Nature独家报道: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4-00976-y
2)原告方相关文件: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DocumentList?docketId=g0mi34UMTDqpyVCCFhpTLw==&display=all&courtType=Monroe County Supreme Court&resultsPageNum=1;
被告方相关文件: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DocumentList?docketId=suy/LhPF0Agc_PLUS_KdUdBpzzw==&display=all&courtType=Monroe County Supreme Court&resultsPageNum=1 ↩︎
3)Dias RP, Silvera IF. Observation of the Wigner-Huntington transition to metallic hydrogen. Science. 2017 Feb 17;355(6326):715-718. doi: 10.1126/science.aal1579.
4)Castelvecchi, D. Physicists doubt bold report of metallic hydrogen. Nature 542, 17 (2017). https://doi.org/10.1038/nature.2017.21379↩︎
5)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metallic-hydrogen-disappears-technology-revolutions-superconductor-faster-computers-super-efficient-electricity-a7593481.html ↩︎
6)https://www.rochester.edu/college/ourfaculty/new1718.html ↩︎
7)Snider, E., Dasenbrock-Gammon, N., McBride, R.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Room-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a 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 Nature 586, 373–377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801-z
8)https://colombogazette.com/2020/12/08/sri-lankan-lead-team-discovers-worlds-first-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 
9)https://time.com/collection/time100-next-2021/5937727/ranga-dias/ 
10)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breakthrough-or-bust-claim-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draws-fire
11)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6/40
12)https://undark.org/2023/03/27/a-potential-triumph-in-physics-dogged-by-accusation-and-doubt/
13)https://www.chemistryworld.com/news/third-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ivity-paper-retracted-as-groups-claims-lie-in-tatters/4018402.article 
14)Debessai M, Matsuoka T, Hamlin JJ, Schilling JS, Shimizu K. Retraction: Pressure-Induced Superconducting State of Europium Metal at Low Temperatures [Phys. Rev. Lett. 102, 197002 (2009)]. Phys Rev Lett. 2021 Dec 24;127(26):269902. doi: 10.1103/PhysRevLett.127.269902.
15)https://arxiv.org/abs/2111.15017 
16)https://arxiv.org/abs/2201.07686v1 
17)https://science.slashdot.org/story/22/03/14/182238/preprint-server-removes-inflammatory-papers-in-superconductor-controversy;
18)https://scanalyst.fourmilab.ch/t/arxiv-preprint-server-cancels-papers-bans-researcher-over-inflammatory-content/1044 
19)https://physics.aps.org/articles/v16/40 
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2-03066-z 
21)Dasenbrock-Gammon, N., Snider, E., McBride, R.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Evid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a N-doped lutetium hydride. Nature 615, 244–250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42-0
22)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room-temperature-superconductor-retracted-ranga-dias 
23)Smith, G Alexander et al. “Retraction: Carbon content drives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a carbonaceous sulfur hydride below 100 GPa.”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ambridge, England) vol. 60,8 1047. 23 Jan. 2024, doi:10.1039/d3cc90410e
24)Durkee, Dylan et al. “Colossal Density-Driven Resistance Response in the Negative Charge Transfer Insulator MnS_{2}.”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27,1 (2021): 016401. doi:10.1103/PhysRevLett.127.016401
25)https://jorge.physics.ucsd.edu/timelineCSH.htm
26)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cOmaBlNLG0J981dl_PLUS_SNiGw==
27)https://www.nature.com/magazine-assets/d41586-024-00976-y/26947600 
28)NSF要求罗彻斯特大学调查Dias的邮件: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t1at8D3dZTotA2sAw0tFWw== ↩︎
29)邀请Knudson加入调查委员会的邮件及回复: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Ujh/w0FkiDqDhPra51uFkA== ↩︎
30)邀请Celliers加入调查委员会的邮件及回复: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9tREFw2FLnweSo11SiHrKA== ↩︎
31)邀请Millot加入调查委员会的邮件及回复: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wUi2HcQHRMzl5um6GmhRQw== ↩︎ ↩︎
32)Dias提交供调查的文件: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fAxGyAWtRxltcTlsLzA1Dw== ↩︎
33)Dias的学生被剥夺: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jWHBMUHTH/qq_PLUS_9Epe4/VjQ== ↩︎
34)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a8E/3XV_PLUS_alBO9cvYk9y22A==
35)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rfjXw85x3D6i7syCofbG8A== 
36)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cweqwpymecU7NPIYHnkgUQ== ↩︎
37)Dias事件调查报告最终版本:https://iapps.courts.state.ny.us/nyscef/ViewDocument?docIndex=cOmaBlNLG0J981dl_PLUS_SNiGw== 
38)Snider, Elliot et al. “Synthesis of Yttrium Superhydride Superconductor with a Transition Temperature up to 262 K by Catalytic Hydrogenation at High Pressure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vol. 126,11 (2021): 117003. doi:10.1103/PhysRevLett.126.117003
39)舍恩事件调查报告:https://media-bell-labs-com.s3.amazonaws.com/pages/20170403_1709/misconduct-revew-report-lucent.pdf
40)https://mp.weixin.qq.com/s/Se4dHVJaZuuRZuYSNXa6jw
欢迎关注我们,投稿、授权等请联系
合作请添加微信SxsLive2022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