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月24日,黑龙江省嫩江市一女子父亲病重,她拨打了附近人民医院的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家后,因家中没有其他亲人,该女子请求急救人员帮忙用担架把病人抬上救护车,但被急救人员以“腰椎间盘突出”为由拒绝,并反复表示自己没这项义务。2月26日,嫩江市人民医院回应称,医院及有关工作人员已经向病人家属赔礼道歉,涉事的两名工作人员已被停职。一时间,“病人究竟该由谁抬?”成为公众争论的焦点。
其实,我国《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早有规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除了医师和护士之外,还包括医疗救护员。但有时,这一体系却没有那么“完整”,关于“急救中心是否应该配备担架员”,一度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也让担架员群体处于“缺席”的状态。
我国现在是否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担架员?他们目前面临着怎样的职业困境?我们找到几位来自不同城市的担架员,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文|郭毓
"
“担架工还得干着保安的活儿”
老孙 59岁
"
我今年59岁,按道理已经是快要退休的年纪了,但我在家里闲不住,总想着为子女们减轻些压力,所以就又出来找点事情做。在我的印象里,担架员和保安的从业门槛比较低,看到有单位招工,我就报名来了。
从2021年开始,我便在山东省威海市的一家二级医院急救中心干担架工了,算起来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们现在单位里常干的担架工有3名,还有一个只在我们调休的时候会过来顶一下。我们三个是按照三班倒的制度,轮流值守早、中、晚班,有急诊的时候就跟随救护车出诊,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在保安亭里执勤,负责维持车场秩序,包括巡逻、管理停车位、操作车闸这些琐碎的事务。说实在的,我们其实是打着两份工,可工资待遇还不如那些专职保安们。
2021年8月5日,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实战演练”(图视觉中国)
保安不用很正式的培训,但担架工在上岗之前,要先跟车三天四夜,熟悉一下医疗车和担架车的基本结构,学会怎样铺设担架,如何顺利把病人放上担架车,以及怎样抬着担架上下车、上下楼。学会之后,要自己把这些流程都走一遍,检验合格之后才可以上岗。
几年里,我身边的同事倒是没怎么换,都是一些老伙计们,其中一个老哥今年已经62岁了。我们都属于是劳务派遣工,归物业管,没听过有什么编制和五险一金,基本工资是2400块,抬一个病人给8块钱的补贴,一个月下来能到手2700块左右,但那些专职保安的工资一个月就有4000多块,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在干。抬担架都是下力活儿,两百多斤的病人我们都抬过,从七楼抬下来,一步一喘气,累得满头大汗,抬到一半儿腰都直不起来了。按理说,更应该是年轻人适合干这活,他们身强力壮的,但是工资太低了,没编制也没啥晋升途径,一般没人愿意来,我在单位这么些年,也没怎么见过有年轻人来应聘。
之前好不容易遇着一个稍微年轻点儿的,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但是第一次跟车学习回来以后,就开始打退堂鼓了,“这活儿干不了,我还是走吧。”我们了解之后才知道他第一次跟救护车出诊,就遇到一个去世的病人,那人还没来得及抢救,就已经丧失了生命体征,他说自己受不了这种场面,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其实我也能理解,干担架工的,出诊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直面生命的脆弱和易逝,没点儿心理承受能力是不行的,医院也没有什么心理疏导机制。像我们这把年纪的,啥事儿都经历过,对于这种生老病死就看的比较开一点。现在最怕遇见的就是小区高楼层患者和超重患者,很考验体力和耐力,遇见一些特殊患者我们也会很紧张,在搬抬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比如高血压患者不能背,必须要平放在担架上,脑溢血患者需要侧卧,在抬的时候保证身体头高脚底。
《急诊科医生》剧照
因为我们担架工数量比较少,所以每次出诊只能保证一名担架员跟车,在搬抬病患时,还需要医生、护士还有跟车司机的协助,有时病患家属也会来搭把手。我们和医护人员已经算是配合的比较默契了,关系也很好,他们一个眼神我们就知道要做什么,在搬抬病人的时候大家也都得心应手,整个过程比较顺利。我也听说有些医院的医生、护士是不抬担架的,这个我们也管不来,有的医生手比较金贵,所以这些“粗活”不应该让医生干,一个医院一种方法,有的医院要求医生护士都得抬,有的医院就不用。
急救中心的出诊情况不固定,像我们单位,多的时候一个班儿出十趟八趟急诊,少的时候可能一个也没有。因为常年干下力活,我现在腰有点儿不太好,得贴着膏药,胳膊、腿、膝盖这些地方经常青一块儿紫一块儿,有时候从高层抬着担架下来会磕着碰着,当时没感觉,衣服裤腿儿一撩才发现受伤了。
我也不知道之后还会不会继续这份工作,反正先慢慢干着,干到干不动为止,只求个养家糊口而已。
"
“我现在就发愁自己的人生大事”
张瑞冬 24岁
"
20多岁的小伙子,去干担架工?很多人得知我的年龄后,都大吃一惊,眼神中透露着不解和疑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工作了。我们医院过去的担架工都是外包出去的,担架工岁数普遍都比较大,从去年8月份开始,医院就开始招聘正式的担架工,纳入编制内。当时招聘的时候,大概有20多个人都去面试了,而且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留下的人里面我是最小的,只有24岁,其他人基本在26到32岁之间。“我们这么年轻,什么苦吃不了。”当时就想着都有编制了,生活最起码能有一个基本保障,而且我自己也喜欢这份工作,辛苦不辛苦的也没考虑那么多。之前疫情的时候我就在医院里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对整个医院的运作流程比较熟悉,看到院里发了担架员招聘公告,学历最低要求是高中,我刚好符合这个条件,就报名来了。
《边缘故事》剧照
整个考核还是比较严格的,据我了解,以前他们普通的劳务工都没有面试的环节,可能体检报告过了就行,但我们的考核,不仅要测试个人的体能,而且还要看面试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只有两方面都达标了,才会被录取。经过选拔之后,我们这一批人里,加上我总共只有6个人留下了,有一个人被分配到其他分院去了,目前我们医院只有我们五位担架工。
进入单位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受培训。除了学习担架的基本结构,搬抬病人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还需学习一些急救知识,比如像心肺复苏这些医学急救常识。
在我正式开始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工作强度是真的大,我们正常情况下是24小时上一休一,但忙的时候上30多个小时才休息。跟随急救车出诊只是工作中的一部分,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脚步不停地奔走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把病人抬到医用推车上送去检查或手术。好不容易能够下班休息了,手机也不敢随便静音,因为可能随时会有突发状况发生,每次值班的同事只有两位,如果正赶上人手不够,半夜三更院里一通电话打来,也得立马起来出任务。
《怒火街头》剧照
但说起来,这份工作也挺有成就感和荣誉感的。我们平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病人和病人家属,每次看到他们顺利地被送到医生手中,或者护送他们安全到家的时候,心里就像有一阵暖流激荡,觉得自己付出再多也值得了。工作的这半年时间里,我一个人徒手扛过140斤重的病人,挤过狭窄的小区楼梯,还不小心把腰闪了,疼了半个多月;碰见过一个15岁喝白酒把自己喝到ICU的小男孩儿,快一斤的白酒在他身体里,我不停地疏导他、按着他躁动的身体,好让护士顺利给他输液治疗;也遇到过工作压力大突然晕倒的服务员,在护士和家属的帮助下,将他平稳地抬上担架送进了医院。在这辆狭小的救护车里,我目睹了人生百态,各种形形色色的事情都经历过。家里人也心疼我工作强度大,怕我受不了。但如果他们看到了我朋友圈的那条置顶视频,也应该能明白我的坚持。“送一个人病人回家抬上七楼,辛苦不辛苦不重要,重要的是欣慰感和职责感!”即便以后不做担架员了,我也不想离开急救中心,可能会考虑做一个急救车司机。
我们的工资一个月拿到手能有4000多块左右,在小县城其实这个工资水平已经可以了。但是我现在比较发愁的就是自己的人生大事,害怕找不着对象。半年前我来的时候,还是白白净净的小伙子,现在因为工作压力大,长时间熬夜加班,爆了满脸的痘痘,人也憔悴不少,没了以前的青春帅气。看着别人甜甜的爱情我也很羡慕,但是有心无力,一方面是没有时间,另一方面我也有点担心别人是怎样看待我这工作的,会不会觉得担架工不太体面。
"
“不干副业养活不了家庭”
周明 36岁
"
我今年36岁,是沈阳市某急救中心的一名担架工,已经干了有半年的时间了,之前做点儿小生意,没有稳定的工作,经朋友介绍就来干担架工了,想着找个工作能交保险少赚点而也行。我们的工作是没有编制的,但是有五险。单位发的基本工资是1910元,扣除个人承担的保险部分后,实际到手有1400元,再加上满勤奖、夜班费,我一个月能拿到手2600至2800元。我身边的同事大多也都是30、40多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不到3000元的工资都付不起一家老小的日常开销。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在外面做一些副业,很多人都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开出租或者做网约车司机,还有一些像我一样会去做些小买卖。而我也是为了这个工作能交保险,轮班制度比较自由才干的,我们是三班倒,上一天一夜可以休息两天两夜。
《紧急救命3
》剧照
我们每一辆急救车上都配备有两名担架工,在出诊过程中,我们要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帮忙拿医生、护士治疗抢救所需要的设备工具上楼,像心肺复苏设备、呼吸机、氧气瓶这些,大概有十几斤重。抢救过程也需要我们担架工来配合,比如负责抱球(简易呼吸器对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病人的紧急抢救)、打印心电图或者心肺复苏按压。
在出诊过程中,我很少遇到因为担架工人手不足而导致急救受阻的情况,也就是偶尔会有些超重患者且楼层较高的,我们两个担架员抬不下来,这时就会呼叫其他救护车的担架工过来支援。一般医生和病患家属是不参与到这个搬抬过程中来的,一方面他们体力有限,另一方面搬抬病人这件事情也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万一他们方法不当不小心把病人摔了碰了,我们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每次出诊,我们最害怕遇见的就是一些情绪起伏比较大、躁动不配合的患者,这时候我们两个人就必须小心翼翼,时刻注意着患者的表现和举动,生怕他从担架上掉了下去。我们没有编制,都是跟劳务派遣公司签的合同,出事故得自己担责,所以每次出诊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考验。
《平凡英雄》剧照
除了深入病患的住宅区之外,我们很多时候也会出现在一些突发事故的现场,这里遇到的事情可能会比普通的出诊更让人印象深刻。记得我做担架员的第一天,就碰见了一场交通事故,患者被一辆依维柯客车撞出去二十米远,我们赶到时,人就快不行了,我试图给他做心肺复苏按压,可当时他的前胸都撞塌了,根本无法进行,他的惨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还有一次遇到一个割腕自杀的病人,他是癌症后期患者,身心饱受摧残,最后疼到他自己实在捱不住了,就选择用这种方式来了解生命。我们一进门,就看到他躺在地上,身旁血流了一地,整个房间都散发着死亡的气味,那个画面现在再回忆起还是觉得毛骨悚然。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病人,很多都难以描述,这个职业的辛酸只有你干过才明白,有时候都超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从3月底就已经开始考虑离职的事情了,我这个年龄干担架工没有什么前途,体验后才发现最后的收入和付出的辛苦根本不成正比,赚的太少,承担的责任却很大。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杨逸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