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枳为橙 · 主播 | 楚翘

来源 | 读书369(ID:dushu369com)

一次采访时,主持人问老戏骨陈道明:
“你有过膨胀期吗?”

陈道明想了想回答道:
“当然有过,早些年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了,就开始膨胀了。
时间久了慢慢觉得,越这样认真的生活,你越可怜,越把自己当个人物,越可怜。”
后来,他在自己爆红的时候,选择了半隐退的状态;
不被名利所困,不受地位牵绊,甘愿回归平淡,终于找回内心的安宁。
不久前的一个颁奖典礼上,陈道明的一举一动引发了全网关注。
如今68岁的他,已然头发花白,是很多人眼里声望颇高的老前辈。
但他却没有半点傲慢的姿态,不仅主动弯腰和后辈握手,还处处注重礼节,始终保持谦卑。
在纷扰繁杂的人世间,陈道明活成了一股清流,坚守着内心的清醒,永远低调且从容。
走过半生,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后,渐渐明白:
真正的强者,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太拿自己当回事的人生,注定是场灾难。
人最大的愚蠢:
把自己当回事,把平台当本事
《三体》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一个人,一旦觉得自己比别人有优越感,觉得高人一等,离倒霉就不远了。”
人活着,最可怕的不是平庸,而是认不清自己,也看不清现实。
做人,最难的不是攀登到高处,而是自以为站在高处,就再也不愿平视眼前的风景。
新东方主播董宇辉爆红后,经常遭到一些“有心之人”的诋毁。
他在直播时推荐的一些书籍,让很多人表示因此爱上了阅读,从中获益匪浅。
然而有位知名大v却发文指责,董宇辉推荐的书单太浅薄,都是耍耍嘴皮子,思想水平很低。
还直言称,只有不读书的人,才会认为他推荐的书有价值。
言语间处处充斥着傲慢,字字句句皆是讽刺。
刹那间,董宇辉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全网开始议论纷纷。
过了一段时间后,在一次直播中,有人提及此事,他坦然回应道:
“你可以说董宇辉浅薄,但不要说董宇辉推荐的书浅薄;
你可以羞辱我,但请你别羞辱这些文学作品,你不能说《平凡的世界》等这些书浅薄。
你没有经历过黑暗,所以你不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三观不改,或许悲观是远见,但是乐观是智慧。”
的确如此。
没有经历过,就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贬低一切。
即便无法感同身受,至少也应该尊重这世间人与人的不同。
一个人若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便习惯用自己的尺子,去度量别人的人生。
一个人若是总把平台当本事,便容易掉入认知陷阱,活得又盲目又自大。
就像木心曾说的那样:
“没有自我的人,自我感觉都特别良好。”
人生路上,千万别让自己飘了,人一飘,往前走终会栽跟头。
做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处世贵在有谦卑之态,与其目空一切,不如沉淀自己。
深到骨子里的高贵
是没有身份感
“我从不把自己估计过高,我甘愿当一个平凡的人。”
这是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作家吴敏讲过一个故事:
某一年北大开学时,新生看见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在报名处,便麻烦他帮忙照看行李,自己去办手续。
大热天里,老人坐在那里满头大汗。
有学生便过去表示:
“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
可老人摇了摇头说:
“还是我等着吧,换了人他该找不到了。”
一个多小时后,当新生匆匆赶回来时,老人还在尽责守着行李。
几天后的开学典礼上,新生惊讶地发现,那位老人竟然坐在主席台上。
而他,就是北大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
在很多人眼中,季老一直都是一个特别低调、没有身份感的人。
有一次,余秋雨约季羡林吃饭,赴约之前,季羡林特意去捯饬了一番,把自己收拾的干净得体。
身旁的人说:
“其实不用换,余秋雨是您学生辈的,不用这么礼貌。”
季老回答:
“那怎么行,这是对别人的尊重。”
不管面对任何人,他都不会自视甚高、端着架子,而是谦卑待人、懂得尊重。
越是厉害的人,越不愿意吹嘘自己的身份,也因此活得更加通透。
越是见过世面的人,越能够弯下腰来,把自己放得很低。
98岁的叶嘉莹也是这样一个极具涵养之人。
有网友谈到过一段亲身经历:
曾有幸去听叶嘉莹教授的讲座。
纵然已经90多岁高龄,但她还是冒雨而至,拒绝了学生递过来的椅子,认真地讲了两个多小时的课程。

尽管拥有极大的盛誉,但叶嘉莹始终坚守一颗“素心”,从不看重名利地位,一心只用于传承诗词之美。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待人处世,唯有懂得谦卑自重,戒掉“身份感”,才能走的更远。
行走于世间,不低估别人是修养,不高看自己是修行。
永远不要忘了,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中年以后
请找准自己的位置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
“人若是看透了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就是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实力,拥有清醒的认知。
当你把自己悟透时,自能看清世态真相,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清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过上更好的生活。
绘画大师齐白石一生作品无数,他的画作常被誉为“引领中国画作的风向标”
而他能有如此的成就,离不开他常常自省的习惯。
齐白石88岁那年,诗人艾青带着齐白石年轻时所作的画去拜访他,想让他帮忙鉴别真伪。
观察画作的过程中,齐白石回忆起了早年作画的情景和心得,自觉如今的水准已大不如前。
通过这件事他开始反思:
“现在人们对我的评价很高,连我自己都有点洋洋自得了。
看了艾青的一幅十年之前的我画的画,让我感触很深,今天和以前相比,退步实在是太大了。”
从那以后,他每天都会静静地在屋子里练习绘画基础,日复一日坚持着。
直到他晚年时,所作的画依然备受众人赞赏。
《菜根谭》里有言: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成大事者,往往都有自知之明,在自省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不足,趁早弥补或纠正。
人与人的差距,不一定是来自实力,更多时候看的正是“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
找准位置,就会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找准位置,就会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中年以后,学会审视自己的生活,修炼自己的身心,站在正确的位置上,更好地掌控人生。
自省者,方能自渡;自知者,终得圆满。
很喜欢陈道明说过的一段话:
“上山的人永远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为他曾经风光过;
山上的人也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为他们会爬上来,所以一定要做好自己。”
人啊,别太把自己当回事,更不要把身份看得太重。
来人世走一遭,最好的状态便是:低调做人,抬头看天,谦卑处世,行稳致远。
点个在看,后半生,做一个“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之人,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所到之处,皆有阳光。
有书倾情打造新栏目“点亮城市计划”,愿与你一起领略全国600+城市的风貌,点击#点亮城市-四川进行阅读。
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今天,有书君精心整理了“名著原创专栏”,希望能帮书友们从书籍中收获成长,点击#共读进行阅读。

作者:枳为橙,来源: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69。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