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日程是24日-26日,但就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美国再次向我们挥舞起金融核棒。
在23日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美国被曝正起草可能切断中国一些银行与全球金融体系联系的制裁措施,希望此举能阻止中国对俄罗斯军工生产的支持。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我们坚决反对美方自己拱火浇油,却对中方甩锅推责的这种虚伪做法。中国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往来的权利不容侵犯,我们将坚定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外交部美大司负责人也在吹风中呼吁美方立即停止对中国企业和个人滥施单边制裁,表示乌克兰问题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
尽管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并未直接向俄罗斯输送武器,但美国及其盟友对于中国持续为俄罗斯提供关键技术和产品,如芯片、巡航导弹和发动机等,以支持其工业重建的做法感到不满。此次布林肯访华也将向中方明确提出美国的关切,并暗示美国正在考虑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从301调查、高端芯片禁售到施压盟友断链、下调我国六大国有银行评级,美国的制裁大棒不断升级。时值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美国此举究竟意欲何为?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布林肯
名副其实的“金融核武”——SWIFT
众所周知,二战后美国货币金融经济的中心地位彻底奠定,并在战后组建了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实现美国领导的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进入2014年以来,金融制裁为美国和俄罗斯提供了较量的崭新舞台,尤其是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SWIFT让美国屡试不爽。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SWIFT不是支付清算系统,它仅涉及信息流的传递,不涉及资金流。简单来说,SWIFT就相当于银行间的“邮递员”,提供银行间的金融信息传递服务(安全、高效以及规范),而跨境资金流转(支付、结算、清算等)则依赖于各国央行设立的清算支付系统。例如,美国的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中国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等等。SWIFT建立的通信网络是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目前尚不存在能发挥相同或相近功能的替代机制。
当然,作为一家非盈利组织,SWIFT本身是中立的,仅承担金融报文传递角色,理论上无权做出任何制裁的决定。但是美国可以利用美元霸权、SWIFT业务对 CHIPS支付系统的依赖、自身及其他西方国家在SWIFT治理架构中的影响力,将特定国家的金融机构排除在通信网络之外,以此实现切断某国与绝大多数国家金融机构的几乎全部跨境支付。
这样的制裁不论是对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还是金融项目的资金流动均有极大冲击,一旦银行体系运行停摆,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挤兑事件,甚至演化为严重的社会稳定问题,从而达到重创该国经济的目的。
2000年后,美国陆续通过SWIFT对伊朗、朝鲜和俄罗斯实施金融制裁。以伊朗为例,美国以核问题为由于2008年凭借CHIPS切断了伊朗跨境使用美元进行结算的路径,但由于伊朗还可以使用其他币种进行国际贸易,所以总体制裁效果有限。2012年,美国转向使用SWIFT加大了对伊朗金融制裁的力度。作为能源出口依赖国,在金融制裁发生的当年,即2012年和2018年,伊朗经济大幅萎缩,实际GDP增速分别为-7.5%和-6.0%;且在次年依然持续下滑,尤其是2019年实际GDP增速进一步下行至-6.8%。
俄乌冲突至今,俄罗斯GDP虽然增长3.5%,但这是因为大幅增加了军事开支以及与东方大国大幅的贸易往来,现在这种战时体制经济的可持续性备受怀疑。而在3月的议息会议上,俄罗斯央行也表示虽然当前俄罗斯居民和企业的通胀预期持续下降,但通胀仍然处于高位。
另外,俄罗斯虽然通过启动替代性的跨境支付通信系统,避免被切断国际支付途径,但是只有12个国家的70家银行接入俄罗斯自主研发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istemaPeredachi Finansovykh Soobscheniy,SPFS),这与SWIFT多达上万用户的庞大网络相比存在着数量级的差异。而且SPFS系统在俄罗斯国内的金融报文传输工作量只相当于SWIFT系统的20%,运转效率较低,因此其替代效果非常有限。
为何在此时提出金融制裁?
其实,早在2023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拜登就签署了第14114号行政令,赋予美国财政部外国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新的权力,允许其制裁那些为俄罗斯“特定行业”提供“重大交易”的外国金融机构。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时就已释放出明确信号,任何为向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输送军事或军民两用产品的重大交易提供便利的银行都可能面临美国制裁。而据俄媒报道,自2024年初,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的三家已经停止接受俄罗斯金融机构的付款。
站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既是向那些鹰派政客展示拜登政府对华的强硬态度,也为即将到来的布林肯访华增加谈判筹码,这也反映出美国对中俄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的担忧。尤其是在美国的全力围剿之下,中俄两国贸易却快速增长,2021年中俄货物贸易额达到146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2022年中俄贸易额进一步增长,达到了1902亿美元。2023年中俄双边贸易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401亿美元。并且两国之间超过90%的结算都以本国货币进行,俄中贸易已经几乎完全去美元化。
更重要的是,美国威胁制裁我国银行体系,其根本目的还是要切断俄罗斯的贸易资金链条,削弱其战争潜力。因为旷日持久的俄乌冲突再次来到了转折点,其标志就是资金。4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11比112票通过了《2024年乌克兰安全补充拨款法案》,该法案计划提供608.4亿美元援助乌克兰。而在奶了一口乌克兰的同时,如果还能切断俄罗斯的资金链,那么俄乌冲突的局势必将迎来一个转折点。
如何应对?
站在美国的角度看,在对他国进行金融制裁时,需要考虑被制裁方的实力与反应,特别是从金融摩擦转变为全面对抗甚至战争的可能性。毕竟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更是常态。哪怕是中美摩擦不断,2023年双边贸易额也达到4.7万亿元人民币,还有超过7万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年利润超过500亿美元,中美贸易还支撑了美国国内260多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Swift数据,自11月以来,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超过日元。如果美国铁了心要制裁中国,那么整个Swift结算交易量大概直接少1/3 ,这无异于自断臂膀。所以从目前来看,该草案并未成为法案,因此还有腾挪和博弈的空间。
从根本上看,应对美国以SWIFT为工具实施的金融制裁就是要挑战美元霸权,实现美元与包括人民币在内其他货币之间的权力再分配,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变革。
只有扩大本国货币体系的全球覆盖范围,才能有效对抗美国针对跨境支付体系的制裁措施。因此要积极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格局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早在2019年,英法德等国就创设了INSTEX(贸易往来支持工具以绕开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措施。
中国也应积极研究和借鉴相关经验,进一步完善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系统的功能建设,加快其推广使用进程,密切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在沿线国家鼓励更多使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比如与沿线国家的支付系统和清算机制进行互联互通,建立直接清算通道,促进人民币在相关地区的直接结算。同时,还可以凭借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推动非石油能源交易的人民币计价和结算,在世界能源结构变革过程中削弱石油美元带来的货币权力。
另外,依托央行数字货币构建新型跨境清算模式。作为一种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而诞生的新兴货币形态,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借助区块链技术等数字加密手段,实现了安全、快捷交易等特点,也为全球跨境支付的困局带来了破局之道。
参考资料:
美国金融制裁:框架、清单、模式与影响 郑联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高级研究员
专业性组织如何放大国家权力用SWIFT实施的金融制裁_翟大宇
数字经济时代的人民币国际化—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考察_刘皓琰
陈放、苗晶良:美国对俄罗斯跨境支付体系的制裁及其启示
- END -
最新话题:黄仁勋:ChatGPT还不能深思熟虑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