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圆方的第808篇原
(点击标题下方小耳机标志即可收听音频)
麻麻,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住了

答应我姐一起买车的事情食言了,和我姐幻想的未来生活也实现不了了。我真的好难过,我觉得自己喘不过来气。

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面对学生很想真的做到教书育人,但是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牢笼一点点缩小,我们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来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如果要是没有死透,也别救了,就把器言捐贈了吧。
上面这段话,出自去年10月26日一名小学老师的遗书……
是什么样的灰心与失望,能让一个小学老师如此坚定地赴死?
是什么样的压力和痛苦,能让一个花季少女对人间没有留念?
据报道,警方调查了吕老师最后的几小时行动轨迹表明:10月26日晚上八九点,吕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业。
而在遗书中,她说,压垮她的并不是“教学的压力”,而是那些“非教书育人的工作”,或者说,吕老师的离开,是在她对老师这个职业理想破灭的那一刻
可能在她入职前,当上班主任之前,她心目中的认为老师就是教书育人,陪伴“祖国的花朵”成长。而正开始了工作,她发现
五花八门的事务“进校园”;

种类繁多的各种检查评比;

事无巨细的活动留痕打卡;
大大小小线上线下的会议
……
才是最难最难的。所以在不堪重负之下,她选择用生命做出最后的抗争和呐喊。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来缅怀一下:
希望“吕老师”可以无憾了……
为什么现在各种“进校园”的活动如此之多?
比较常见的“进校园”有交通安全、法制教育、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反恐、反邪教、禁毒、消防、传统文化等等……
偶尔出现的“进校园”则有“扫黑除恶进校园”“节能减排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文明养犬进校园”“防范金融诈骗进校园”等等等等……
而一旦“进了”,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来宣讲一下,地方一旦要求“某某进课堂”“某某进校园”,教育主管部门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因为这些都要检查、问责并与年终考核挂钩。一个两个还好,十个二十个叠加起来,最终成为了老师和身上所不能背负的重担。
那为什么“地方社会事务”如此偏爱“进校园”呢?
其实也不复杂,因为我们国家的中小学义务教育,是属于地方事权的一部分。而学校呢,很多时候受到多个地方行政和各个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影响。
而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面临着各种考核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
学校作为一个集中了大量未成年人的场所,对于很多社会事务的宣传和推广来说,是一个效率极高的渠道。通过学校进行宣传,可以迅速覆盖大量家庭,这对于政府以及各个部门来说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工作方式。
地方政府和各部门面临着各种考核排名、争先创优的压力,而将工作任务安排进学校可以提高效率,甚至为了谋求好名次、好排位、好业绩而层层加码。
与此同时,老师作为执行者,在这方面话语权很低,很多时候只能被动的接受。所以各种任务,压来压去,最后把这些压力都压到学校去了。
有教师戏言,从上到下都在采取措施都是给学校减负,最后的结果是不减反增,甚至为了迎接上级减负检查,得写总结,装档案。
那,这个事有解决方案么?或许有,但一定不是来自于哪一个老师,哪一个学校的拒绝,而来自于顶层设计。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2024年4月24日,也就是昨天,印发通知:
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明确了专项整治的范围和目标。集中整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随意进入校园情况,以及社会事务进校园过程中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
如果说,这个通知能够早一年发,或许就不会发生吕老师离去的悲剧,而这个通知现在发,同时又能真正执行落地的话,或许也算了却吕老师的一桩心愿了吧……

在这个ai的时代,教育的确需要变革了。而变革的第一步,或许就是把时间还给老师,还给孩子……
听党话,跟党走
学习时间
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优秀人才竞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发表的讲话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