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大
扭扭捏捏,中国版QE(货币宽松)终于还是来了。
4月23日早上,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4月23日深夜,央行表态:要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
非常低调,这么大的事连个热搜都没有。财神爷与印钞机、左手与右手互相表态,翻译过来就是,财政部发行国债进行融资,而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购买了。
在资金流动上,钱就从央行或美国美联储这种,流到财政部门手里,由国家来支配使用。
类似方式,欧美日本等国玩了十几年以上,像美国,发行国债,最大的买家是美联储,特别是在疫情初期那段时间,美联储放开印钞机疯狂买国债,大放水,就差开着直升机撒钱。
这在他们那叫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QE,左手倒右手,一国央行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用大放水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即拉动需求、支持经济。
但国债也是债,借的钱是要还的,这东西就像嗑药一样,确实兴奋,但嗑多了就要命,刷卡的时候爽歪歪,还的时候就痛苦了,还不上就造成信用受损崩塌,所以老美的债务高达34万亿美元且时常面临暴雷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方面,借钱来花确实爽,但就像给你一张无限额度的信用卡,刷的越多你的负债越高,这个规模放大到一个国家,国家债务扩大的同时,还会造成通胀,变相印纸往社会上撒,物价怎么可能不高呢?
信用高且流通量占比前二的欧美,货币一时半会崩不了,信用差的、本币弱的、外汇少的,像阿根廷、津巴布韦这种,一大捆钞票都未必够买一卷擦屁股纸的。
当然,我们的央行表示‘央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欧美日本等)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
翻译过来:我们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国债,是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工具,而非像一些发达经济体在常规货币工具用尽的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且未来我国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会是有买也有卖,而非只买入(放水)不卖出(把水收回来)。
之前一直有些专家在给经济不景气、内需不足出主意,很多建议国家印钞大放水,放水能解决一切需求不足,发钱自然就能带动消费和生产制造。
老实说,如果咱们的央行学欧美日那样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向市场大放水的话,不但萝卜白菜会应声上涨,股市楼市也必然会涨,这是水涨船高的最基本逻辑。
之前我在付费文章《国九条来了...》一文中还说,前两次国九条之后都出现大牛市,20年前那次是因为出口强劲叠加股改致使大量热钱流入市场,10年前那次是因为证监会放宽科创板首发条件和再融资制度,催化市场进入杠杆牛和配资牛。
而这次国九条,背景是国内经济承压、外部超级动荡、老美深度逆全球化、外资来华投资下降,也没有鼓励资金加杠杆和配资,更没说要搞大放水。所以,这次国九条之后短期内很难出现大牛市。
但现在,财神爷和印钞机这俩左右手也开始学欧美日互相倒腾,看似随了很多专家的愿。虽说央行购买国债不是单向只买入(放水),也会卖出(将水收回),但必然会有人问,如果短期内持续买入(放水)较多,传导到股市楼市,那难道不暴涨?
有这种疑问很正常,但个人觉得,得结合国家政策大方向才好判断。
首先为什么要出这个政策,让央行下场买国债?
个人觉得,这东西就像个大水池的调节阀,而这个池子里类似调节阀有很多,现在增加一个口径更粗的,对池水的调节更有力,并且可以在原有水量上释放增量,缓解其他调节阀的占用。
如果市场上缺流动性,那水是肯定会放一些的,但是会像老美一样搞大水漫灌、开灰机撒钱?不可能!不符合‘稳’的主线,而且大放水高通胀的后果欧美及很多国家早就给出现实版案例。
其次,央行下场买国债,国债融资的钱会用到哪里?
这是一个自洽的问题,必然是有需求才会使用这么个工具。用于给到各地各行各业的补贴、灾后重建防灾等用途,这在去年公开的万亿国债就已经间接体现。
而大概率不会像老美那样开印钞撒钱、最后造成严重通胀。
所以,同样是央行下场买国债,但借来的钱用途是专项定向的话,股市楼市还会迎来水涨船高的大牛市吗?我感觉不会的。
就好比去年,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超过2万亿,商业银行拿着钱去买城投债,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虽然也是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但这种定向的,对股市基本没啥作用。
治大国如烹小鲜,花钱的地方多如牛毛,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各种补贴)一年就超过10万亿,还有化解地方债务、化解房地产风险、规划到2027年的重点企业行业设备以旧换新等等。
央行下场买国债,说白了是国家在加杠杆,借钱来投到经济民生方方面面。欧美日等许多国家都在用这个工具,本质上没区别,区别就在于净买入量和用途。
如果短期内表现的是
大幅宽松,那么大概率会从物价开始,慢慢的水涨船高。

但央行明确它是作为货币调节工具,那么就只是调节作用,而非大水漫灌。
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这样子,大家还是做好两手准备吧。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对话作者请添加微信:
Y2023-2053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