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NLP
社区是国内外知名的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社区,受众覆盖国内外NLP硕博生、高校老师以及企业研究人员。

社区的愿景是促进国内外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学术界、产业界和广大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和进步,特别是初学者同学们的进步。
转载自 | GLM大模型
大语言模型中的涌现能力(Emergent Ability)研究指出,伴随着模型参数的增大会出现能力涌现。但过去的观察却发现:1)小模型也可以在涌现出的能力上有较高的表现;2)用于衡量这些能力的指标存在非连续性。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训练了30多个不同模型参数和数据规模的语言模型,并评估了他们在 12 个英文和中文数据集上的表现。我们观察到,涌现现象与 pre-training loss 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基于这些观察,我们认为应当从 Pre-training Loss 的角度重新定义“涌现能力”:只有当 Pre-training Loss 低于某个阈值时,模型才具有该能力。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abs/2403.15796
01
数据集
我们研究了语言模型在12个下游任务上的表现与Pre-training Loss之间的关系。实验中评估的英文和中文数据集见下表。
02
Pre-training Loss vs 性能
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训练了三个参数为1.5B、6B和32B的模型。
我们评估了训练过程中 checkpoint 在12个下游任务上的性能表现,如下图所示:
图:1.5B、6B和32B模型的性能与损失曲线。每个数据点代表三个模型之一的中间 checkpoint 的损失(x轴)和性能(y轴)。我们用黑色虚线标记随机猜测的结果。
  • 通常情况下,随着训练损失的降低,任务性能会提高,这与模型大小无关。在MMLU、C-Eval、GSM8K和GSM8K-Chinese上,三种大小的模型在预训练损失降至约2.2之前都表现为随机水平,之后随着损失的减小,性能逐渐提高。
  • 不同模型大小的 performance-vs-loss  数据点落在同一条趋势曲线上。也就是说,忽略颜色差异(模型大小),不同模型的数据点是无法区分的。例如,当训练损失降至大约2.00时,TriviaQA上的绿色和橙色点是无法区分的。这表明,模型在下游任务上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与预训练损失相关,而与模型大小无关。
  • 我们发现不管是在中文,还是英文任务中,overall training loss 都是一个较好的指标。这说明,在多语言预训练中,英文和中文 tokens 的学习动态可能非常相似。
03
Tokens vs 性能
为了探究训练 tokens 量与模型性能之间的关系,我们用不同的tokens 量分别训练了 28 个相对较小的模型。
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 与上一个实验观察到的结果相似,不同模型大小和训练 tokens 的数据点在很大程度上落在同一条趋势曲线上。换句话说,无论 tokens 数量和模型大小如何,具有相同 pre-training loss 的模型在 12 个下游任务上表现出相同的性能。
  • MMLU、C-Eval、GSM8K和GSM8K-Chinese 上的性能曲线并没有显示出上升趋势,这意味着这些模型在这四个任务上的性能接近随机。
为了验证我们的观察结果的普遍性,我们也对 LLAMA 系列模型做了分析,观察到基本一致的现象。
04
涌现 vs 连续性指标
一种解释认为,涌现能力是由于研究者选择的非线性或不连续指标而产生的。
为此,我们针对MMLU 和 C-Eval 两个评测,选用三种不同的指标做实验,分别为 Accuracy、CorrectChoiceProb、BrierScore。其中:
  • Accuracy 是原始的指标,为非连续的指标;
  • CorrectChoiceProb 为预测正确答案的概率,是连续性的指标;
  • BrierScore 是《Are Emergent Abilities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 Mirage?》中使用的连续性指标,是一个根据正确答案和非正确答案概率计算出来的量。
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到,不管是非连续指标,还是连续指标,当 pre-training loss 达到某个转折点时,语言模型的涌现能力就会出现。连续指标无法消除观察到的转折点。
05
不足
尽管我们做了以上研究,但仍存在不足。
首先,我们没有考虑不同的模型架构和训练算法。虽然我们验证在我们的模型和LLAMA 系列模型上成立,但我们不能保证在其他架构模型中依然有效。
其次以pre-training loss的视角研究涌现能力的缺点是,pre-training loss受到分词器和预训练语料库分布的影响。在不同语料库上训练的语言模型的pre-training loss值并不直接可比。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一个公共验证集上评估不同的语言模型,使用归一化的困惑度来考虑不同的词汇量。
另外,本文并不是在推动训练超出当前已有的参数规模和数据大小的模型。我们不能保证在更大规模的模型上会有新的转折点。此外,预训练也不是提高涌现能力的唯一途径。例如,指令微调也可以提高语言模型在未见任务上的零样本性能。
技术交流群邀请函
△长按添加小助手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助手微信
请备注:姓名-学校/公司-研究方向
(如:小张-哈工大-对话系统)
即可申请加入自然语言处理/Pytorch等技术交流群

关于我们

MLNLP 社区是由国内外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学者联合构建的民间学术社区,目前已经发展为国内外知名的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社区,旨在促进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学术界、产业界和广大爱好者之间的进步。
社区可以为相关从业者的深造、就业及研究等方面提供开放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关注和加入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