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程十发,

海派画坛的一代宗师,
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出国办画展的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多样,
在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成就,
在种种荣誉和头衔背后,
他活得松弛,十分幽默。
程十发美术馆展出的程十发作品
为了学习前人的技法,
程十发几十年里省吃俭用,
收集古字画,
最后又将这些藏品悉数捐出。
1996年,他向上海市文化局
捐赠了122幅他收藏的作品,
包括唐伯虎、董其昌、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精品。
虽然他没有提任何要求,
但无形中也获得了回报——
上海以他的名字建立了程十发美术馆,
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去展示程十发的艺术、海派的艺术。
蔡梓源是画家,也是国内程十发最主要的收藏者之一‍‍‍‍‍‍‍‍‍‍
蔡梓源是国内程十发作品最主要的收藏者之一。
他是广东潮州人,
17岁时来到上海求学、学习绘画。
在老师家中,对一幅程十发的作品一见倾心,
从此开始了收藏之路。
在蔡梓源所创立的桑浦美术馆,
收藏有许多程十发的作品,
一条在这里和他聊了聊,
作为画者和藏家对程十发的理解。
曾令蔡梓源一见倾心、梦寐以求的画作‍‍‍‍‍‍‍‍
程十发极少画戏曲人物,市面上很少能见到他这一主题的作品,这是其中一幅
蔡梓源是广东潮州人,17岁来到上海学画。在老师家里,他看到程十发送给老师本人的一幅作品,一见倾心。画中是一个戏曲人物,“寥寥几笔,却将神态描绘得尽善尽美”。当时他就梦想着,想要收藏这件作品。
2000年左右,他终于求到了这件作品,当时的价格是1万元左右。自此,他对程十发作品的收藏一发不可收拾,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爱入骨髓”。信札、文稿、瓷盘等等,逐渐建立起来一个立体性的收藏。他曾经参与修订《程十发年谱》,也带着自己的这些收藏四处办展,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给他很大震撼的作品。
说到程十发的绘画生涯,蔡梓源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他是个天才”。
美专时期的程十发
程十发1921年生,家里世代行医,到他这代时,“突然变成了一个画家”。他说自己念书不好,“数学常得0分”,倒是很小就对画画展现出了兴趣和天分。9岁时,程十发的父亲早早离世,母亲一人挑起了家庭重担。
程十发速写作品
虽然生活并不容易,母亲也从未强迫程十发继承父志,反而是充分支持了孩子的爱好。18岁时,程十发考入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开始系统地学习美术。
当时的美专氛围开放,除了美术系,还有音乐系、图画系等,很多学生这时已经开始受到西方画派的影响。这对年轻的程十发是个很好的起点,耳濡目染之中完全打开了眼界。
程十发与同为画家的爱人张金锜
他的爱人张金锜也是当时在美专的同学,两个人一毕业就结婚,伉俪情深。但年轻的画家单靠办展、卖画,生活也同样艰难。他们靠着爱人的一些首饰嫁妆度过了一些清苦的日子。
程十发还去银行上过班,数学不好的他显然不擅长这份工作,又很快放弃。之后,他们一同回到了松江的老宅中,在家里的支持下,坚持继续画画。
《唐人诗意图》
1949年后,他才又回到了上海,当时国内有画连环画的风潮,程十发也因为连环画作品而声名鹊起。如《阿Q正传一零八图》《胆剑篇》100幅一出版即轰动全国,他把连环画当做文人画创作,即使是通俗的画作,也同样有自己的格调。
他创作的连环画《幸福的钥匙》,借鉴了德国画家丢勒的创作手法,自己刻了木板做木刻版画的封面,自己做了书的设计,全能。
最富盛名的作品《小河淌水》‍‍‍‍‍‍
五六十年代,他去云南采风,那段时间他的人物画达到了一个巅峰,被称为“程家样”,最富盛名的作品《小河淌水》也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程十发云南写生时期的作品
蔡梓源形容程十发在云南时期的写生作品“画面是平面的,但是仿佛可以听到画外之音。听到敲鼓的声音,跳舞跟打锣的声音。包括有小鸟在天空飞的声音,云南鲜花的香味,都可以感受得到。”
人物、山水、花鸟,“他都能画”,但唯独戏曲人物他画得少,蔡梓源也很少见到。有人猜测,因为程十发在美专时曾经受教于关良,而戏曲人物又是关良的“招牌”。程十发为表对老师的恭敬,所以有意避免了这个主题。只有少数情况下他才会画几幅,曾经让蔡梓源在老师家中一眼惊艳的作品便是这样一幅人物画。
匡仲英|泼彩山水对屏
设色卡纸
36×44cm×2
点击图片查看作品详情
1979年,改革开放后,程十发是第一个出国办画展的画家,他到日本办过二次画展,又先后出展香港、澳门、新加坡,以及欧美等地。程十发这个名字,是如今谈到“海派画坛”绕不开的里程碑。
程十发与蔡梓源
蔡梓源的老师苏石风是程十发的同学,他和程十发因此有过几次生活里的接触。程十发给他留下最深的印象,“第一是他的天才,第二就是他的幽默,他言语不多,却总是能一句话就让你捧腹大笑。”
有几则逸事广为人知。比如曾经有人向他求画,用圈内的行话来说,就是“求点颜色”。程十发隔天拿了两盒颜料去赠人,说,你既求点颜色,那我就给你点颜色。
又比如曾经有理发店找他题词,他落笔四个字“要侬好看”,一语双关,对于理发店来说又非常谐谑有趣。
他本人是一种非常“当代”的性格,轻松、开放,且从非常年轻时就初露锋芒。读书时大家规规矩矩都上摹古的必修课,他偏推崇“无法可循”的方从义。有时交上作业,不少老师对他的叛逆不满,但老师王个簃先生对他很包容,反而是非常欣赏他的天分,说:“随他去吧,他想怎么画就让他怎么画。”
王个簃王老曾赋诗一首评点程十发:“程生不犹人,胸次极寥廓。抚古有会心,笔墨无拘束。萧疏木一柯,崱屴山一角。策杖入空濛(蒙),俯仰何所作。曲高和者寡,纷纷念流俗。”
在成名后,程十发也劝年轻画家“叛逆”,不要学他,要有自己的风格。他说,“我最大的不同就是异于他人,像我就不要学我,不像我的,才算学我。”

虽然他被视为海派画坛的代表人物,但是他自己则说,“海派无派,是一群在上海各展抱负,各有擅长的画家们的统称。”在他眼里,画家的探索精神宝贵,“不同”是最值得尊重的。
蔡梓源说“他任何一笔画、任何一个字,或者他做一点什么事,都有程十发的本色。一幅作品即使不签名都看得出是程十发,这就是艺术家的成就。”
程十发作品
这位极有个性的画家,也有一颗拳拳之心。九十年代,程十发已经在画院当领导,他看到单位分房资源紧张,年轻画家生活窘迫困难,有些已经结婚生子都没地方住。
这时期正好他的画作已经在港澳地区逐渐形成市场,于是他闭门创作一个月,“甚至在暑热的天气累到病倒,为香港一个老板画了30幅大画。”这些画卖了60万,他用来买了10套房子置换给这些年轻的画家。
程十发给上海文化局写信,捐赠了饱含他几十年心血的藏品‍‍‍‍‍‍‍‍
1996年的时候,程十发向上海市文化局捐赠了122幅他收藏的作品,其中包括王蒙、唐伯虎、董其昌、陈老莲、金农、罗聘、任伯年、吴昌硕等历代大家的精彩作品。蔡梓源了解到,为了这些收藏,他几十年里省吃俭用,有时甚至需要向单位借款、预支稿费来买画,可谓吃足苦头、耗尽心血。但他在当时却毫无惋惜地尽数捐出。
他说,收集古字画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借鉴前人的技法,而非为了换取钱财,“这些艺术品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个人保管是暂时的,现在我把它们交给人民、也是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譬如人住在地球上,总也是要付房钱的嘛。”
虽然他没有提任何要求,但是却无形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上海用两年的时间、以他的名字建立了程十发美术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去展示程十发的艺术、海派的艺术。
蔡梓源既是藏家、也是画家
一条:您是如何踏上收藏的道路?
蔡梓源:我是广东人,广东是80年代改革开放,比上海要早个十几年,所以当时上海的很多画家是要通过广东的朋友或者广东这地方,再卖到海外去的。
我是从九十年代开始搞买卖和收藏,当时艺术品是不温不火的,因为中国大陆还没有形成一个艺术品的市场,这个市场都是服务于港澳台、日本、韩国这一块。
在2003年到2005年,我们行业里讲“井喷”两个字,艺术品是非常猛地涨起来了
程十发与爱人张金锜合作的作品《葫芦双鸡》‍‍‍‍‍‍
一条:您的身份很复杂,既是画家、又是藏家,在收藏程十发画作的时候,心态是怎样的呢?
蔡梓源:买艺术品是我高兴,我喜欢才买。如果是买来投资的,当然是赚了钱才开心;但如果你是喜欢的,就算永远没有涨,你拿到了这个作品也是很开心的,对吧?至于市场以后涨了跌了,那是市场的行为。
我买程十发,就是因为我喜欢程十发的作品,我为了我自己而买的。所以我现在做他的专题,做他的系列,也在他诞辰95年、96年、97年的时候,把他的作品拿到汕头、厦门、常州去做他的个人展览,就是因为自己喜欢,我想把他的作品推到全国去展览,希望介绍给更多人喜欢。
为了给后辈换房而作的人物画,2013年以56万元被蔡梓源收藏‍‍‍‍‍‍‍‍‍
一条:您现在关于程十发的收藏中,哪几幅作品和背后的故事让您印象最深?
蔡梓源: 程十发曾为了给年轻画家换房子而闭关画画。这里面还有个小故事,当时他画了30幅画的时候,画了15幅花鸟,15幅山水。后来香港老板来了以后,说你是画人物的大师,怎么没给我画人物。于是程十发又画了一幅人物画给他。这幅画在2013年的时候出现在拍场上,当时就卖了56万,这幅画现在也展示在我的美术馆这一边。
你想想,当时31幅画总共才卖了60万,后来一幅画就卖了五十几万,这也是投资的价值。
还有很特别的是一幅“葫芦双鸡”,程十发的爱人也是画家,他们夫妻两人有时会合作作画的。画面中,两个鸡是程十发画的,上面的葫芦是他的爱人张金锜老师画的,是很完整的一幅他们夫妻两个人的作品,在我收藏了以后再请了程多多(程十发次子)老师提了一个“葫芦双鸡”的字,谐音“福禄双吉”,也是很好的寓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