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策划这期关于校园欺凌的播客时,我们原本想聚焦“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在大众的印象里,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可能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成为欺凌者或被欺凌者。但是,长期在教育一线提供社工服务的小羊干脆利落地否定了这种刻板印象。在她的观察里,乡村与城市、留守与非留守的孩子体现出的精神困境并没有明显的差别,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在于是否陪伴,而在于如何陪伴。
对孩子受到欺凌的漠视和不信任不是好的陪伴;将欺凌者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是好的陪伴;让孩子做一个沉默的旁观者不是好的陪伴。
什么是好的陪伴?在小羊社工多年的工作中,她觉得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让老师、家长和孩子拥有同理心、拥有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她也在思考,我们的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让看起来如此基本的能力变得稀缺。
在本期播客中,我们邀请小羊社工和采写过校园欺凌相关稿件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李雅娟、刘言,一起聊聊孩子的“恶意”是如何一点点发展为“恶行”的,如何成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积极的旁观者”,以及作为这个社会更广泛意义上的“旁观者”,我们每个人应该做些什么。
完整内容请点击音频收听。
【嘉宾介绍】
主播 | 李雅娟,《中国青年报》记者,长驻贵州
嘉宾 | 小羊,做儿童和学校社会工作的一线服务者
嘉宾 | 刘言,《中国青年报》记者,专注法治报道
【时间轴&收听要点】
03:29  农村留守儿童的校园欺凌现状是否比城市儿童更显著?
17:40   欺凌者的三重委屈
19:58   面对校园欺凌,老师不是不知道,而是没有精力和法律责任去处理
22:21   校园欺凌定义的泛化
25:49   学校应该如何对待欺凌者?
33:47   “坏孩子”是如何产生的?
37:31   恶意变成恶行的过程中,我们能做什么
48:09   如何培养校园欺凌中“积极的旁观者”
55:06   预防校园欺凌最核心的工作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以及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
56:39   校园欺凌背后折射的成人社会问题
1:07:35  用戏剧的方式预防校园欺凌
相关稿件链接:
制作|玄增星汪心悦
监制|郑萍萍
我们在小宇宙开播啦
欢迎订阅“ 冰点FM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