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内地电影院线公映的《坠落的审判》《年少日记》都得到非常出色的观众评价,在豆瓣电影均拥有8.0以上的评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作品均获得了各自出品国家和地区推出的电影专项资金资助才得以完成。
电影资助计划是一种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帮助新导演实现其电影项目的计划。这些计划通常由政府、私营机构、非营利组织或电影产业协会等发起,旨在促进电影行业的多样性发展。
法国从1948年开始就在财政法中明确规定电影产业享受政府资助,并设立了专项影视资助基金,由国家电影中心负责调控。在《坠落的审判》导演茹斯汀·特里耶拍摄早期作品时,就得到了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选择性资助,它主要针对处女作和艺术电影,获得资助的影片需用票房收益偿还资助金。在茹斯汀·特里耶看来“这是一个保护你(创作者)不完全被利益驱使的系统”。它为新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并保持了艺术创作的独立性。
自1997年以来,香港电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产业中的新导演面临着多重挑战,涉及资金、资源、市场、行业认可等多个方面,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创作动力和职业发展。
上海杜比剧场《年少日记》放映现场
比起初出茅庐、还没有作品的新导演,影视公司自然更愿意与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属性更强的导演合作。但如果没有新导演,我们如何看到“未来”的电影?电影是持续发展的艺术,它需要新的创作者带来新的视角、形式与风格。青年一代的观众需要能够与他们同频共振的影视作品,而新人导演的作品也填补了这部分观众的审美需求。
支持新导演意味着培养和激励新一代电影人才的成长。通过给予他们机会和资源,可以培养出更多有潜力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电影从业者,为电影行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2007年4月,为重振香港电影业,香港政府成立香港电影发展局,它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就推广和发展电影业的政策、策略和体制安排。香港电影发展局秘书处负责管理电影发展基金,香港政府于2007年将3亿港币注入电影发展基金,并扩大其适用范畴,为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提供部分融资。并于2015年再次向发展基金注资2亿港币,并在其下推出新计划,资助制作小型电影的制作经费。2016年政府向发展基金额外注资2,000万港币,作为本地制作粤语电影在内地发行和宣传费用的资助。2019年,政府再向发展基金注资10亿港币,支援本地电影业。
截至目前,香港电影发展局推出了多项资助计划,包括欧亚文化交流电影制作资助计划、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电影制作融资计划、资助其他电影相关计划、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亚洲文化交流电影制作资助计划、串流平台内容开发计划、剧本孵化计划等。其中,最受瞩目的是2007年设立、旨在为中低成本的电影制作提供融资的“电影制作融资计划”,以及2013年设立、透过电影创作及制作计划比赛选拔新秀的“首部剧情电影计划”。
对电影业最直接的支持体现在资金上,目前,获得“电影制作融资计划”融资的电影共63部电影,合共拨款2.42亿港币,何爵天执导的《正义回廊》《死尸死时四十四》、吴炜伦执导的《毒舌大状》、陈果执导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黄修平执导的《狂舞派》以及罗启锐执导的《岁月神偷》都曾受到此计划的融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此计划目前已支持37位新导演,22位新监制,助力新一代香港电影人步入电影工业。
“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主要针对新人导演,比赛分大专组及专业组,各设最多三个奖项,参赛团队中的导演必须从未执导80分钟或以上的商业电影。基金会拨款资助优胜团队落实得奖的电影计划,以商业模式拍摄其首部剧情电影。优胜团队须完成电影策划、制作、发行等整个电影生产及销售过程,从中学习筹划一部剧情电影从创作到实务的知识。黄进执导的《一念无明》、陈小娟执导的《沦落人》、陈健朗执导的《手卷烟》以及黄绮琳执导的《金都》等,都是此计划的优胜项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近年来,引起内地影迷广泛关注的香港新导演大多与香港电影发展局的基金资助有关。正在大陆院线上映的《年少日记》是卓亦谦自编自导的长片首作,由尔冬升担任监制,凭借2019年“首部剧情电影计划”大专组得奖所获的325万港币的资金完成拍摄。
除了资金支持创作者制作电影外,香港电影发展局及创意香港也为“电影制作融资计划”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推出的新导演及其作品积极扩展更多的发行渠道。电影节是电影发行的重要窗口,也是让一部电影面向行业与观众检验的平台。
“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助力香港新电影触达内地影迷
在今年北影节的展映片单中,我们再次看到了“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其中包括《望月》《恶人当道》《败走麦城》《我谈的那场恋爱》4部新人新作,以及《第一类型危险》《烈火青春》两部香港新浪潮的经典作品。
这是北影节与香港国际电影节第三次携手合作推出的展映单元,在2022年,此单元展映了《麦路人》《杀出个黄昏》《一秒拳王》《我的非凡父母》《半边人》《少林寺》《黄飞鸿》;2023年,片单中则包括《送院途中》《过时·过节》《流水落花》《源生罪》《天若有情》《堕落天使》。
从片单中我们可以看出,“光影浪潮——香港电影新动力”单元精选了新世代导演的佳作,以及辉煌的香港电影史中的经典作品,展示出香港电影人之间的艺术传承。它让最当下与最经典的香港电影同时与内地观众见面,引起影迷对港片新的思考与感受。
《望月》由李丽珍、陈湛文、李靖筠主演,罗耀辉执导,2023年曾在“电影制作融资计划”中获得165万港币融资。电影讲述了美珍生活于寂寞都市,一直渴望跟生父重逢;一张照片,发现生父另有其人,对母亲的谎言彻底失望,觉得连家人也信不过的故事。
导演罗耀辉1997年进入电影行业,距今已入行20余年,此前曾凭借《神经侠侣》《我要成名》两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从编剧转型导演后,更是凭借《幸运是我》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此次新片《望月》将延续前作中对“特殊家庭”和家庭情感的细腻描绘,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温情故事。
《恶人当道》是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总会拍电影”计划推出的首部电影,由关文轩执导,实力派演员姜皓文、叶童、廖子妤、凌文龙、尹扬明等倾情出演,讲述重获新生的过气大佬泰哥,遇上一群欺凌弱势社群的黑道流氓,为保护基层普通人的权益,決定重出江湖的故事。
《败走麦城》由阮浚德、罗怀恩、蔡康凝联合编导,以《满江红》《五点零》《地下室》三段黑色喜剧故事,道出离开祖国的华人们在海外的荒诞经历。
《我谈的那场恋爱》由吴君如、MC张天赋主演,是何妙祺执导的剧情长片首作。该片是第六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专业组获奖作品,导演何妙祺曾凭《美人魚》提名第 36 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吴君如在片中饰演遭遇“杀猪盘”的熟女,与张天赋饰演的网骗集团的新手,从诈骗开始展开了一段属于他们的浪漫故事。
《第一类型危险》由罗烈、林珍奇、龙天生、胡大为、车保罗、吕良伟主演,讲述了四个年轻人坠入了充满血腥、暴力的世界并最终走向毁灭的故事,是徐克在香港电影新浪潮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片被称为徐克最后一部黑暗作品,影片对暴力场景的展现,以及女主角阿珠虐杀动物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片中洋溢着青年人的无政府主义情绪和对毁灭的激情,他们对现有的社会秩序和规范感到不满,试图通过极端的行为来宣泄自己的愤怒,反映出当时社会中年轻一代的心理状态。
《烈火青春》由张国荣、夏文汐、汤镇业、叶童主演,谭家明执导,讲述了都市男女经历的青春叛逆、情欲与死亡的故事。1983年哥哥凭本片首次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本片在80年代上映时,曾因大胆的性爱场面被要求删减才得以公映。而本届北影节展映的《烈火青春》4K修复版为谭家明重新剪接的导演剪辑版,相信会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看体验。
香港电影发展局“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发布会
4月20日上午,香港电影发展局及创意香港主办的“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发布会在郎园Station·橙色空间举办。发布会介绍了香港电影发展局推出的“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并邀请电影公司代表、资深以及新一代导演和演员上台,与观众分享他们在内地电影市场的经验和视野,并表达对计划的期望和看法。
“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旨在支持香港电影公司和内地文化企业投资和推动香港导演的制作,增加香港电影(包括内地和香港合拍片及以引进片形式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本地港产片)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培育更多能打进内地电影市场的香港导演。
符合资格的电影计划,制作费必须在港币2,500万元至1.5亿元之间,获批电影必须在香港公开上映,如成功在内地电影院公开上映,电影计划将会获政府融资资助全数港币1,000万元;如电影最终未能在内地电影院或串流平台公开上映,政府的融资金额将相应下调。
在发布会上, 香港电影发展局秘书长、创意香港助理总监麦圣希先生表示:“内地市场庞大,制作规模和技术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对电影艺术和创作的追求。而内地电影节成为促进电影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积极参与其中,为香港电影提供宝贵的发展和展示机会。”充分表现出香港政府扶持更多新一代导演进军内地市场的决心。
在谈到长片首作的幕后制作历程时,《我谈的那场恋爱》导演何妙祺直言:“其实我不只是感谢创意香港,我的整个团队都是香港最好的幕后工作人员,还有我的女主角(吴君如),他们都没有跟我很计较片酬什么的,都来帮忙,所以很感谢大家。”
时至今日,谈论香港电影是否“已死”已经过时,回望2023年的香港电影市场,票房榜排名前五的电影《毒舌大状》(1.15亿港币)《年少日记》(2345万港币)《死尸死时四十四》(2269万港币)《白日之下》(2112万港币)《超神经械劫案下》(1615万港币),它们全部都是新晋导演的作品!
在政府融资资助之外,行业前辈的提携对新人导演的成长至关重要。尔冬升监制了《白日之下》《年少日记》《蓝天白云》,关锦鹏也为多位新导演担任监制,林家栋0片酬主演了《手卷烟》等等。《一念无明》的导演黄进、《霍元甲》的编剧杜致朗、《烈日当空》的导演麦曦茵,他们都是谭家明的学生。可以说,是香港电影界整体的合力助推青年影人“浮出水面”,被行业和观众看见,讲述新世代关心的故事。
新老接替,生生不止。从商业片、低成本独立作品到中港合拍片,以及现在由新世代创作的个性化作品。这些电影反映了社会变迁,探索了广泛的民生议题,不仅在香港本土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也屡次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活力。
金像影后余香凝亮相香港电影发展局“开拓内地电影市场资助计划”发布会
在香港电影发展的风起云涌中,新导演们获得了来自各方的支持与鼓励。他们在政府、私人机构和资深前辈的帮助下,创建了自己的语言,并最终融入到华语电影的创作序列中,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华语新导演,带来更多具有颠覆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作者:RAIN
▲▲▲
推广/合作/活动加微信号:directubeee
▲▲▲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