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句话此刻用在千万网红猫一杯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该网红因为捏造“在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作业本”系列假新闻,造成一系列恶劣影响,被全网封号,其背后的MCN机构也可能面临处罚。
估计有不少人还记得两个月前火爆网络的“寒假作业”事件,人人都在猜测谁是秦朗,就连官媒也主动发话要帮忙找这个小学生。中间还有个人蹦出来,说自己是秦朗的舅舅。
但很快,这个舅舅就被确认是假的,被封了账号。而该网红的热度则一再升高,一天涨粉十几万。
那时的网红志得意满,她一定想不到,仅仅两个月过去,自己就和这个“秦朗舅舅”一样,被打入了舆论的地狱。
如今我又看到了很多自媒体和网友在声讨这个网红和她背后的MCN机构,说她们太过贪婪、说她们愚弄大众……
这些批评有错么?
没错。
我们远远低估了千万网红的贪婪和恐惧,即便身居高位,也依旧想要时时站在流量的顶峰,也时时恐惧被流量抛弃。
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怎么看?
说实话,从始至终我都觉得特别魔幻和悲哀。
我只想问一句:
甭管这事是真的还是捏造的,单单就说这么一件小事,前前后后各种剧情和反转,占用了这么多公共资源,上了这么多热搜刷了这么多屏,咱们老百姓真的是没其他新闻可看了?让咱们没别的事可关注了吗?!
一个成年人在巴黎的厕所发现一本小学生作业而已,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更没有背景解析,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考和社会背景挖掘......
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好新闻了吗?才会让这种新闻登顶热搜,并且在大数据的推波助澜下,把网民裹挟进了这场流量狂欢?
发现没有,我们真的太缺新闻了,太缺好新闻了!
尤其让常爸心痛的是,当时竟然还有不少地方新闻号下场报道、转发这则新闻,有了地方新闻号的背景和粉丝加持,更是助长了这次新闻的热度。
我们,真的病了!
(《飞跃疯人院》剧照)
当新闻市场都充斥着这种无聊的娱乐内容,当每个看客都被浮云遮望眼,我们自然会陷入娱乐的泥淖中,逐渐无法自拔、自甘沉沦。
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的那句话: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01
“娱乐世界里,浅薄就是注定的结局”
而另一点叫人痛心的,则是在“网红捡到小学生作业”的事件中,我们被引导看到的从始至终都是这件事的表面。
大众看到的是什么?
首先是“网红”,这个词背后意味着相貌出色、妆容精致、打扮时髦、富有表现力。
其次是“千万网红”,这个词背后意味着财富新贵、一夜暴富。
再次是“巴黎”,这个词背后暗含时尚生活、财富自由。
最后是“小学生作业”,这个词可以引发学业压力、家长焦虑、童年往事等联想。
(《绝世网红》剧照)
这个新闻原本也是可以引发严肃讨论的,比如网红这种新兴事物产生的社会原因?比如孩子的学业压力如何引发丢弃作业这种行为?
我们原本可以探究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可以窥探社会财富的新一轮洗牌,可以追问教育制度和当下社会形态是否匹配。
但很可惜的是,政治、经济、教育、商业等可能的话题最终都走向了娱乐。
  • “这个网红真漂亮!”
  • “哪个熊孩子丢了作业!”
  • “跑国外丢作业,这人丢大了!”
  • “孩子一定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 ……
无人关心自然无人探讨,无人探讨自然无人思考。
最终,我们都沉浸在“网红用了什么化妆品、做了什么指甲、为何要替小学生写作业、作业本怎么这么新”这种琐事里。
(《彻夜狂欢》剧照)
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在了,可“无法察觉谎言的社会是没有自由的”。就像这次事件一样,我们被欺骗、被牵着鼻子走、被引导着或笑或怒,我们活成了娱乐世界的提线木偶,一个不知为何笑为何哭的傻瓜。
劣币驱逐良币,新闻市场被这种娱乐性的新闻牢牢占据,而那些优质的新闻却无法触及。
当各种媒体只引导流于表面的舆论,我们不再具有深度思考的习惯和批判精神,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该如何培养深邃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呢?
真是细思极恐!
02
“从表到里,层层挖掘深度问题”
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新闻?
新闻当然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作为社会人,和外部保持沟通衔接的桥梁和纽带。但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我们从新闻事件中由表及里,培养一种深度挖掘、探求真相的能力,以及辩证多元的思维方式
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
上个周末,我带小小常去北京周边玩儿。大概是路上无聊了,小小常就开始听博雅新闻。当时“虐猫考生考了高分却被被南京大学、兰州大学拒绝录取”这件事上了热搜,我也跟小小常提过这个事,但也只是简单地聊了聊爱护动物之类的话题。
而博雅新闻里的林楚方老师却把这个虐猫话题,层层解析,变成了几个极其有深度的社会话题,不光小小常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被牢牢吸引了:
  • 大学有没有自主招生的权利?
  • 网友有没有批评的权利?
  • 虐猫是否违法?
林楚方老师首先把虐猫事件从前到后梳理了一遍,包括这个学生考研成绩、虐猫历史、录取结果等。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直接从“虐猫”来谈这个问题,但林楚方老师却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很小众但又肉眼可见的问题:
为什么两所学校都用模糊的方式回应公众?
南大说:“考研有初试和复试,会综合考量。”
兰大说:“是否录取该考生,会进行综合的考量。”
巧了,两所学校同时都说到了“综合考量”。那综合什么?考量什么?为什么最后都选择不录取了呢?
这就是林楚方老师分析新闻的第一个步骤,由表及里,让孩子从看得见、抓得住、理解得了的信息入手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愤愤不平地说,虐猫就是坏啊!
可是,你说的就代表大多数吗?大多数说的,就是正确的吗?肢解猫咪是虐猫,那遗弃、殴打猫咪算虐待吗,也不能被录取吗?
这些看似黑白分明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难以确定、模糊的空间,所以要综合考量。
那要考量什么呢?在这里,林楚方老师提供了一个小方法,就是搜集不同的舆论的观点。比如虐猫事件中,有人认为可以录用因为不违法,有人认为不可以录用因为道德,有人认为不能道德审判,有人认为要留人活路。
接着,林楚方老师就模拟正方、反方的观点进行辩论,非常生动好玩儿,但也让孩子自发感觉这种口水战没啥意思啊!
其实林楚方老师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的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辩论本身是无意义的,找到共识才是目的。共识,就是对议题和程序都能达成一致意见。
虐猫事件之所以能引发如此高热度的讨论,恰恰就是因为在很多问题上公众都无法达成共识。
如何达成共识呢?最重要的是正确设置议题,就是找到你要谈论的话题,然后从横向、纵向多个角度开始思考
比如,虐猫事件里最大的一个讨论问题“虐猫行为是否违法?”
林老师从国外谈到了国内。欧美国家很多年前就讨论到动物福利并已经传达到法律、道德、文化等多个方面,说明他们对虐猫行为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是一种残忍的、无道德的违法行为。
但国内目前并没有立法,之前有专家提交过《反虐待动物法》提倡给动物福利但一直没有进展,这说明对虐猫行为我们尚未达成共识。
之所以会这样,和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吃狗肉是韩国某些地区的传统,但随着舆论和观念的变化,他们已经立法禁止吃狗肉了,这表明他们已经在虐待动物上达成共识了。
而我国近年来在虐待动物上的社会舆论也发生了改变。这次虐猫事件里,很多人都表达了愤怒和对猫的怜悯之情。而且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不少反感虐待动物的故事。比如有人用非常残忍的方式吃驴肉,饭馆被封、老板被杀头、伙计被充军。
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关于虐待动物的共识正在形成中,也许有一天虐待动物也会成为违法行为。
总之,表面上看虐猫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实际上这件事暴露了在虐待动物这件事上我们尚未达成共识。
听完林楚方老师的讲解,我真的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能把新闻讲得这么透彻、这么深刻,还这么容易理解,这才是我们该给孩子听的新闻啊!
社会上每天都在发生新鲜事,能从当中找到值得看的新闻,并从多角度全面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思维全面得到锻炼,这不就是听新闻的最大意义吗?
小小常早就是博雅新闻系列的老粉了,可以这么说,博雅新闻不仅是小小常了解新闻、学习辩证思维的途径,还是他语文学习的推进器,常爸已经续订好几年了,也不止一次给常粉们推荐过。
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每天面对信息的轮番轰炸,如何从中筛选出有质量的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对大人来说都并非易事,何况孩子们了。而有了博雅新闻打底的孩子,在学校里、同学间讨论社会新闻热点事件时就能够做到:不起哄猎奇不道听途说、不以讹传讹,而是能够从事实出发,条分缕析,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这是多么可贵的一项能力啊!而且更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再功利一点说,长期听博雅新闻,有了丰富话题与信息积累,在面对写作任务的时候就仿佛拥有了一个挖掘不尽的资料库,不但素材信手拈来,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也能有理有据,清晰分明,语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而这样的孩子年龄越大,跟同龄人相比优势会越明显。
如今博雅的《给孩子的新闻系列2024》已经过了年初征订推广期,但因为“猫一杯”事件和常爸每次陪小小常听新闻的感受,让我觉得啥时候推荐给大家都不晚!
它涵盖了国际新闻国内新闻财经新闻科技新闻四大领域,可以说适合孩子了解、孩子也应该了解的各领域热点话题与事件全面覆盖了!
最主要的是,主讲老师们不是在给孩子们单纯读新闻,而是选择最具时效性、话题性的新闻作为切入点,结合孩子的生活实境,讲解新闻背后具有关联性的知识点,既能引发孩子的代入感,又能够激发孩子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延展。
同时,博雅新闻2024年还有一项重磅升级,那就是为每节音频配套了图文版的文稿、提供阅读电子月刊,同时还给每节音频配套了3-5个选择和思考题,满足了大家对新闻回顾以及让孩子以渐进的方式接触时事新闻积累、应试锻炼的需求。
有同样关注孩子辩证思维培养以及想要孩子有靠谱的途径接触新闻的家人们不要再错过了。
▼点击下图,立即抢购▼
我坚信:你给孩子喂什么信息,他就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在全民娱乐的今天,别让孩子只能接触肤浅的、娱乐化的内容了。学会由表及里、由内及外地分解问题、思考问题,冲破信息茧房和娱乐封锁,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辨别真伪能力的人吧!
1
END
1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