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焦德芳
4月20日,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开幕。大会吸引近40位中外院士和20余个国家的科学家、企业家及科技工作者共话内燃机在“双碳”背景下的发展未来。
大会开幕式发布了中国内燃机行业最新技术成果——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的商业化柴油机。该项目突破了高膨胀燃烧、混流增压、高效燃油喷射、低阻减摩等关键技术,经国际权威机构检测其本体热效率成功突破53%大关,创造最新世界纪录。相关技术全面推广应用每年可为我国节约燃油近2000万吨,减少碳排放超6000万吨,助力加快实现“双碳”目标。
世界内燃机大会由中国内燃机学会于2018年发起,是全球国家、地区和组织共同参与的内燃机行业综合技术交流盛会。本届大会以“绿色 可靠 智能 高效”为主题,由中国内燃机学会、天津大学联合主办。
“内燃机是陆上运输、工程机械、远洋运输的主导动力,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以及碳减排最具潜力的产品。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大会,积极探索内燃机‘碳中和’技术实现路径,为推动世界内燃机行业进步、增进人类社会福祉作出贡献。”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内燃机学会理事长、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介绍,“天津是中国内燃机产业的重要基地,无论是研发、制造、检测,还是零部件生产都具有很好的基础,世界内燃机大会走进津沽大地,无论是对天津市还是对内燃机行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天津大学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
天津大学开创了世界内燃机大会由高校联合主办的先河。天津大学内燃机学科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工业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津大学老校长史绍熙被称为“中国内燃机之父”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成为我国最早开设《内燃机学》《汽车学》课程的大学之一,点燃了中国内燃机学科的火种;1935年,北洋大学航空试验室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活塞式飞机发动机。新中国成立后,天津大学成为国内首批建立内燃机专业的高校;老校长史绍熙院士被誉为“中国内燃机之父”,组织编写我国自己的内燃机专业教材,实现了中国内燃机事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领先的革命突破;1989年,天津大学就建成了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获得18项国家科技奖励;去年学校重组建设先进内燃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将“高效清洁化、零碳化、智能化”作为未来发展方向,构建先进内燃动力与交通、能源、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科研新布局。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天津大学提供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