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天然气收费争议,闹得沸沸扬扬。4月13日,重庆市经信委表态,“对于因各种原因导致收费确实有误的,将督促企业及时将多收气费退还”。及时回应,处理干脆利落,值得点赞。
但是,退费应该是初步的处理结果,而不是解决的最终结论。稀里糊涂收错了,不能稀里糊涂退回去了事。
争议爆发之初,老百姓怀疑新换的燃气表跑太快了。燃气公司自检后说表没坏,“第三方”检验也说表没坏。表没坏,但钱“误收”的,那到底误收了多少,是该给个正式说法的。因为误收的金额大小、时间长短,都涉及到事件的定性。
如果只是误收了一点点,时间也不长,那可能是技术误差、无心之过造成的。
如果误收数量误收的数额很大、时间很长,那就要认真调查、分析原因了。
如果误收的数额很大,不禁让人怀疑重庆燃气集团怎么会没有发现?小商小贩错进错出可以不当回事,但重庆燃气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内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外有国资系统、证监系统等多部门监督,对明显的营收异常浑然不觉是说不过的。
重庆燃气集团第一季度财报还未发布,但第四季度的财报是公开的。惊艳程度不说是异常,也算得上超常了。
重庆燃气公司2023年第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为30.81亿元,净利润约为2.19亿元,与2022年度第四季度的净利润2369万元相比,增长约824%。第四季度的营收占到了全年营业收入的30.07%,净利润更是占到了全年净利润的44.42%。
这个业绩亮眼的第四季度财报,是不是因为气候因素的“老天爷赏饭”?冬天的燃气消费量的确会大增。然而,去年重庆入冬非常晚,直到12月中旬还在秋天徘徊。
有重庆天气微信公众号当时发布的消息为证:“60年以来,重庆多地的冬天来得越来越晚,而且暖冬的概率也在增加。今年截至12月10日,重庆仅有城口、黔江、巫山、酉阳4个区县步入气候意义上的冬季;本周末强冷空气来袭,将会加速重庆入冬进程”。
重庆燃气集团能在这样一个冬天姗姗来迟、气象入冬不到二十天的第四季度赚得盆满钵满,应该向全国同行推广宝贵经验了——当然,前提得是正确地收费了。
坐等重庆燃气集团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
从事件的进程来看,燃气表的确没有坏。但是,因为换了新表,多人更留意了燃气收费问题,察觉到了收费有问题。发现问题后,老百姓没那么多弯弯绕,朴素善良的第一感觉是“表坏了”。于是乎,燃气集团就顺着这个调子,在燃气表坏没坏兜圈子。
本来这个圈子可以兜上很久,但重庆市政府介入了,事情有了转机。
如今官方结论是“误收费”,可以定论表没坏,那到底是什么坏了?到底是无心之过的“误收费”,还是精心操作的“乱收费”,是要给个说法。去年第四季度的超常业绩表现,也要给个说法的。如果是乱收费冲业绩,性质比做假账还严重。毕竟做假账并没有真金白银拿走客户的钱。
反正种种疑点,都需要给个说法,还得是个合理的说法。隔壁成都的燃气企业同行也遇到了收费争议,就大大方方给了说法,收费理由匪夷所思——倒追十年的“滞后气量”。
这个倒查十年的燃气费用争议事件,从2022年拖到现在。成都的范女士不在本地常住,每年冬天从新疆回成都过冬。2022年冬天,家里燃气费竟高达1.5万之多,几乎是往年同期的三四倍。卡里充的钱扣完后,范女士稀里糊涂就成了欠费户。范女士不服,反馈该问题一年之后,燃气公司同意尚欠的1.2万按8000元收取。范女士还是不服。燃气公司把气给断了,她只能服了。
服是服了,但是意难平。找了新闻机构曝光,新闻机构介入调查后,燃气公司给了个说法,说是“气费异常问题4958立方为2011年入住至2023年2月滞后气量”。谁看了都得服——收燃气费还有倒查十年的?
肯给一个明确说法,总比敢收钱不敢说怎么收的要强上几分。但是,这个倒查十年的说法未免太荒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院只认三年的账,燃气公司一口气就是倒追十年,何其豪横!
“滞后”十年后才发觉,燃气公司该向失职的责任人追责,而不是于法无据地找客户麻烦。面对这种烂账,客户根本无法应对——查煤气表坏没坏,好歹还能找个第三方。这十年烂账连第三方查证都找不到。燃气公司张嘴就来,想收就收,不服就断气,这还有王法吗?
如果不是新闻媒体介入,范女士只能认下这“十年旧账”。如果不是重庆市政府的降维打击,重庆燃气集团的“误收费”还得继续收。这不应该反思吗?
燃气供应这样基础公共服务,带有强烈的行政垄断色彩。这次深陷“误收费”风波的重庆燃气集团,大股东是老牌央企华润的华润燃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其次是正处于破产处置中的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再次是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这种央企加地方投资平台的股份结构,是国内城市大型燃气供应企业中颇有代表性。华润燃气本身就在国内很多城市经营燃气供应业务。
成都范女士家的燃气供应商龙泉驿华油兴能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规模虽小,只能算是“片区燃气供应商”,但是大股东四川华油集团的背后是中石油,二股东成都经开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是区级城投企业。
可见不管是大是小,城市燃气供应企业在众多国企中,都可称得上背景不凡。而且,这个行当从技术到日常管理,都处于高度封闭的状态。这就造成了供需之间的权利失衡。除非事情“闹大”了,否则很难撼动燃气公司强势地位。
然而,这种垄断优势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公信力风险。“公家”的买卖,直接绑定了政府的公信力。层级越高的国企,绑定的公信力层级也越高。更麻烦的是,由于垄断、封闭愈发缺乏透明度,一旦失信于民,就很难弥补。这次重庆燃气误收费风波迅速扩散,对燃气收费的质疑声在多个城市出现。其中应该有被误解、受误伤的燃气企业,但是这种涟漪效应是很难消除的。
说句难听的,这回重庆燃气公司的“误收费”害了不少同行。比如,范女士的个案受到关注,也是“蹭了”重庆风波的热度。事已至此,只有彻底查明真相,纠正错误,才能把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损失降到最低。重庆市政府的及时介入、迅速给出“误收费”的初步结论,为平复这场风波开了个好头。相信下一步一定会彻查真相,而不是不明不白收钱、稀里糊涂退钱的不了了之。
(免责声明:本文为经济学教授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或者购买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或者购买依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