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海尘
来源:南风窗

ID:SouthReviews
惊魂未定的女人正坐在病床上,举着手机冲着镜头讲述刚刚的恐怖经历。画面中的她鼻青脸肿,坐在她一旁的男人也没好到哪去,她压制住情绪用西班牙语向粉丝说道,“我以为他们会杀了我们”。
说话的两人是一对夫妇,女性名叫费尔南达,男的叫文森特,热爱骑行环游世界的他们在Ins上拥有20万粉丝。截至案发时,两人已经骑行游历了66个国家,谁知道在印度竟遭遇飞来横祸。
3月1日,两人在行至印度贾坎德邦的杜姆卡地区时,决定搭起临时帐篷稍作休息。谁知在当天晚上7时左右,一群陌生的印度男子闯入帐篷对他们进行了攻击。

当两人被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时,这群人开始轮流性侵了费尔南达。
虽然当地警方行动迅速,几天内使嫌犯全部落网,但相比于集中精力惩治加害者,印度警察好像对“规训”受害者更感兴趣。一方面,印度警方要求费尔南达删除发在Ins账号上的相关视频,称不然会“干扰调查”;另一方面,他们还专门举行交接仪式,邀请媒体见证向文森特发放受害者补偿金——一张1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8.68万元)的支票。随后,这对网红夫妇改口说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
● 文森特和费尔南达在社交平台讲述自己遭受的暴力行为
事情的转变让人惊掉下巴,就连不少印度网友都对国内警察开启了冷嘲热讽的模式。在这里,当滋生问题的土壤无法被轻易改变时,粉饰问题便成了首要任务。
印度官方曾宣扬自己是“强奸案发生率最低的4个国家之一”,但“率”这个字与国家人口总数有关。早在去年,印度就已凭借14.28亿人口总数成为全球人口最多国家。如果巧用措辞,庞大的人口基数会“稀释”问题的严重性。
但现实是,针对女性的性暴力在印度各地频繁上演。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最新的数据,印度警方共记录了31516起强奸案,平均每天90起,比2021年增加了20%。此外,由于广泛存在的受害女性污名化问题,实际的强奸案件数量可能远高于官方记录的数字。
很难想象,在一个现代国家,一个女人在双脚踏出屋门的那一刻,便要担忧被陌生男子性骚扰或性侵的可能性。
凝视与掠夺
印度男性针对女性的暴行,往往从凝视开始。那种持续的、让人浑身不自在的打量,是很多独身女博主印度之行Vlog的“背景板”,直到其中有人决心采取进一步行动。
2023年,韩国油管博主顺伊就曾在印度出名的旅游胜地——“蓝色之城”焦特布尔,“意外”地记录下自己被性骚扰的全过程。在她出门吃早餐时,令人感到不适的还只是来自男顾客和男店家的“注目礼”,但那些过度关注,在她开始爬山时演变成更危险的情况——一个甩不掉的陌生男性。
敏感的顺伊决定快速离开,但那个疑似当地人的男性无疑比她更了解山路情况,他在下山的楼梯上对着顺伊裸露了自己的生殖器官,并笑着向她招手。
● 韩国油管博主顺伊在印度的视频截图,一个陌生男性尾随并注视着她,随后又向顺伊裸露了生殖器官
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都曾发布公告,提醒在印女性旅行者多加防范。在资深印度旅行博主玛丽艾伦·瓦尔德提供的建议中,提前做好调查研究是确保安全的关键方式,因为这个文化相当传统的国家中,“不当的穿着,和随意、友好的话语或手势都可能被视为一种邀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印度将对女性的骚扰称为“夏娃的挑逗”。这样的俗语,暗示女性是性骚扰的诱因,并将责任从施暴者转移给受害者。这种在文化上的容忍和默许,则进一步加强了印度男性的优越感,并使性骚扰在社会中得以延续和扩散。
此类“受害者有罪论”的语言范式,直到2012年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发生后才有所改变,曾为轻描淡写的行为开始被严肃对待并正式认定为性骚扰。
2012年12月16日,就读于印度德里大学医学院的23岁女大学生乔蒂·辛格(Jyoti Singh),和她的男性友人在晚上看完电影准备各自回家时,被哄骗上了一辆私人运营的公交车。车上的六名男子将男性友人围殴后关押在驾驶室,将辛格拉到车厢进行了轮奸,并用铁棒对其进行了残忍伤害,辛格最终因为受伤过重身亡。
● 示威者抗议针对女性的性暴力
在这件事发生后,愤怒的人们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印度的主流媒体则罕见地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并对警方的不作为表达了质疑。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围绕女性权利和女性暴力的议题,成为全国政治的前沿议题。
广泛的抗议在法律体系中留下了印记。印度开始引入更严格的性侵犯罪行刑罚,将偷窥和跟踪定为犯罪,并为强奸案件设立快速审理法庭。与此同时,针对女性的性暴力问题也被广泛地纳入公共讨论空间中,这对于印度妇女来说,这是一次巨大进步。
只是,进步并非真正的胜利,尽管情况有所改善, 但强奸问题仍在持续,围绕轮奸案的报道充斥着令人发指的细节。印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文化独特性
“如果我的女儿姐妹有婚前性行为,我会非常肯定地把她们拉到农舍去,然后在全家族人面前把汽油浇在她们的身上,一把火烧了她们。”
说这句的人是2012年印度黑公交案罪犯的辩护律师,他将乔蒂·辛格的死归咎为她的“不纯洁性”。
2015年,导演雷思丽·尤德文用一部纪录片《印度的女儿》向公众呈现了更多可怖的细节。在强奸犯的脸上,人们看不到任何悔改之意,相反,他们可以直面镜头,大言不惭地表示,“对于强奸来说,女性的责任比男性大”。
● 强奸犯认为,女性的责任比男性大/图源:《印度的女儿》截图
在印度文化和印度教传统中,女性的忠诚与纯洁性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往往被视为家族荣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一部分印度男性眼中,晚上九点还在外面逗留,或是与并非自己丈夫的男人同行,都是一种需要惩治的“罪行”。
受这种压力的影响,遭受强奸的印度女性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污名化包袱,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会选择报案。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便有人报案,相关执法者也会采取相对怠惰的处理方式。根据印度国家犯罪记录局的报告,在过去几年中,印度强奸案的定罪率一直徘徊在30%以下。
全印度民主妇女协会秘书长玛利亚姆·达瓦勒对此解释道,尽管耸人听闻的轮奸案在短时间内会得到了大众的关注,但淡化性骚扰和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文化却一直存在。
在印度,女性往往被置于次要位置。即便高种姓女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可能比低种姓女性更有优势,但同样无法消解她们在印度社会中面临的性别不平等问题。
● 印度高等学府毕业的律师认为,女性是没有主观意识的“钻石”/图源:《印度的女儿》截图
以受教育的权利为例。与很多国家学历越高,就业机会越好的趋势不同,印度女性的工作参与率反而随着高等教育接受率的提高而下降。
相关研究表明,如今,印度男性变得更倾向于找高知女性结婚,但这不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是为了让她们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与此同时,与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男性相比,拥有高等学历的女性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更少。因此,对于这些女性来说,嫁入较富裕的家庭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当拥有受教育权,以及更多物质资源的印度女性都面临如此被动的境地时,处于相对落后地区的印度女性,往往面临着更为残酷的现实。
联合国妇女署曾指出,贫困会增加暴力行为,特别是针对女性的侵害。当经济形势不好时,这一情况会变得更加严峻。
● 贫困会增加暴力行为,特别是针对女性的侵害
虽然自印度总理莫迪于2019年成功上台后,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趋势,但莫迪推行的改革行动,大部分都集中在精英阶层青睐的宏观经济和全球竞争力上,在最受农民重视的土地改革问题上,莫迪政府的进展反而是缓慢和备受争议的。
《日经亚洲评论》就曾表示,“莫迪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公司发展带来的就业和增长,但这使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以保护之名
自2012年印度“黑公交轮奸案”后,针对女性的性暴力问题终于得到正视,但这也同时触发了另一种危险趋势,即社会以“保护”之名阻碍女性过多地参与公共生活。
比如,一些印度学院对女生宿舍实行了更早的宵禁时间;针对有夜班需求的工作,雇主更倾向于选择男性而非女性。
这种“仁慈的父权主义”举动,很容易因为表面功夫获得正当性。有学者指出,人们经常关注女性面临的公共危险,而没有注意到这种危险的性别性质。这有可能迫使女性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做出进一步的妥协。
● 以“保护”之名阻碍女性过多地参与公共生活,可能会迫使女性在使用公共空间时做出进一步的妥协/图源:《新同学》剧照
也许是为了对抗这一话语,受《为什么闲逛?孟买街头的女性与风险》一书启发,印度孟买发起“游荡”运动,倡导女性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应有权在城市的任何地方自由地行走、闲逛和探险,无须担心安全或被社会审视。
随后,这一运动扩展到印度其他城市,甚至跨越国界,与巴基斯坦的“在茶馆的女孩们”运动遥相呼应。
与此同时,如何确保更多的女性安全地享受在公共空间生活的合法权利,也引起了相关政府的重视。
自2019年10月,德里政府开始推行一项名为“粉色车票”的新政策——女性可以免费乘坐所有为德里市服务的公共巴士。
● 手持“粉色车票”的印度女性
此外,这一政策还包括在公交上安置摄像头和紧急按钮等装置,并部署了1.3万名维持治安的执法官。在上岗前,他们需要接受关于这项工作的正式培训,包括报告和应对性骚扰案件。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3年间,超过454万名女性登上公交车。在2021年3月至7月间,即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之后,德里公交车的女性乘客比例更是高达80%。
当然,这项政策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根据国际环保机构绿色和平印度办公室2023年发布的报告,5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受到公交车工作人员和男性乘客的贬损。
在社会环境仍不够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免费的代步工具,在事实上扩大了印度女性,特别是低收入女性的活动空间与自由度。然而,如何进一步确保更多的女性获得此类服务,以及将这种服务理念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是印度需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不是印度独有的问题。
联合国人居署在《“她”的城市:与女性一起进行可持续和包容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指南》中指出:“从8岁开始,80%的公共空间都被男性支配,而女性则觉得她们在这些空间中被排挤,没有安全感。”
● 女性觉得在公共空间中被排挤,没有安全感
这不仅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还因为城市规划和设计缺乏相关知识,导致“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性别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群体也越来越被边缘化”。
让女性在公共空间感到安全与自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在根本层面,不仅是要承认女性需求的正当性,还需要将女性纳入决策过程,并将对性别因素的考量融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当社会文化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改变时,确保女性合法权益的行动可以在持续的行动中不断完善,但它决不能因为不够“完美”而畏葸不前。
● 关注它,能让你听到更多真话,多一分对世界的理解。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最华人视频号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