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跑路,有人前行,月子中心的冰与火之歌。
月子中心行业再一次发生跑路事件。
近日,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爆料,上海某高端月子中心突然停止一切服务,数十位产妇及新生儿陷入无人照看的境地,甚至有全款预付近20万元者,也在后续申请退款时遭遇重重阻碍。
据其有员工称,该公司从今年2月起便拖欠工资,3月起不再采购母婴用品,财务危机早有端倪。事发后,公司方面回复称,资金链确实出现了问题,但并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这并非月子中心行业跑路事件的孤例。此前,大连、成都、厦门、徐州等个城市都曾出现知名月子中心人去楼空、亏损倒闭的事件。
这是一次仅仅定金就以数万甚至数十万计的大额消费,但面对此类情况,多数人也只能束手无策,甚至来不及寻找下家。对一些孕产妇而言,选择月子中心要花掉的精力甚至不亚于产检、饮食调整等,这背后是安全感、信任力的极度匮乏。
很长时间里,“水很深”、“收割富人”等争议性标签如影随形地被贴于月子中心之上。如今,跑路事件的频频发生成了最真实的隐喻——这是一门并不好做的生意。
过去几年,月子中心这个舶来业态一直上演着“冰与火之歌”——一边是高速的扩张,2022年全国月子中心已超5000家,多家品牌收获资本青睐;另一边则是乱象频发,不间断的投诉与争议、被摘牌的上市公司和老生常谈的亏损泥沼,都是体现。
良莠不齐的背后,行业正经历洗牌时刻,新老玩家都在求新求变。然而,“求变”的核心没有发生变化,“安全”成为用户第一性选择,在群雄争霸后半场,市场亟需行业稳定者和革新者。比如,爱帝宫跑通轻资产模式、围绕细分定位开拓新品牌和新业态,在2023年实现业务层面的扭亏为盈;新玩家们也在主动创新的同时,积极扩大规模,其中看云控股旗下的茉莉智慧目前已在全国7座城市开出13家门店。
这场变局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新时期的孕产女性究竟需要怎样的月子中心?这个行业又将带着她们的痛点去向何方?
月子中心,等一场“变革”
谈起月子中心,一定会提及女性的“悦己意识”,这也是行业源起的基础。
月子中心最早发源于中国台湾地区,1999年内地第一家专业月子中心才在北京成立。“亲身经历后,便笃信月子中心在未来会是非常普遍的选择”,一位从业者如此描述她进入行业的初衷。
走到今天,女性的悦己心态比过往更加强烈,越来越多人了解、接纳月子中心。据艾媒咨询,94.5%的受访者认为产后有必要坐月子,74.5%的受访者愿意选择专业的月子中心进行产后休养。上述从业者也告诉36氪,近几年体会到的最大变化在于,接触客户时不再需要探讨“为什么要去月子中心”,而是更多聊起如何既把宝宝护理好、也把自己照顾好。
然而,狂奔之外,更多“遭遇”也发生在这个行业。
消费者要面对“被跑路”的风险和服务不及预期的无助,经营者同样谈不上容易。“开月子中心10年,投资数千万,亏本甩卖”,社交平台不乏这样的哀叹。谦策咨询在2022年的走访中发现,80%以上的月子中心处于经营亏损或微利状态,甚至龙头公司爱帝宫也一度深陷亏损。
站在更理性和商业的视角,月子中心凭借高消费属性,被很多人视为天然的“好生意”。前述投资人告诉36氪,尽管想象空间巨大,但重投入、极度分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规模化等现实困局都仅仅围绕着这个市场。
其中,标准化服务至关重要,它既是规模化扩张的前提,也是获取消费者信任、打造品牌力的决定因素。从物业类型来看,与强调私密的独栋别墅式月子中心相比,包括茉莉智慧在内的许多新玩家青睐的“酒店式”天然更具标准化基因,在运营过程中通过与酒店的合作,实现清洁、餐饮、消毒等环节的标准化服务。
不过,酒店式月子中心并不能简单等同于标准化。本质而言,上述的常规服务标准化更像是提高运营效率的手段,是从业者所需要的。切换视角,消费者需要的标准化远不止于此,完全透明、无任何隐形消费的服务,或许才是市场最真实的需求。
从复杂走向简单,
新玩家打破“行业潜规则”
一份透明简单的价格表和合理的定金比例,便是撕开现状的那道裂缝。
据36氪了解,许多知名月子中心的定金达到总价的50%以上,甚至有部分高端品牌要求全款预付,不少用户在选择过程中,会因此而担忧和纠结——坐月子的时间没有任何灵活性可言,一旦定好的月子中心出现经营问题,钱款全无,还要面临无人照护的慌乱局面。
除了过高的定金,更让人感到糟心的,是“低进高出”的隐形消费问题。“这家月子中心最后总消费大概多少钱?”社交平台上从来不乏对于真实价格的求助声。不少博主也在网络上表示,如今选择月子中心已经像是选择美发店,“约好的套餐之外没有额外套路”成了最重要的诉求。
一位新手妈妈告诉36氪,“在月子中心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套路,标定的套餐价格是一回事,进去后的理疗、宝宝拍照、妈妈拍照各种环节的推销和隐形消费,才是让人躲都躲不过的。”她举例称,入住月子中心后,很快就在产康知识的科普中感到焦虑,花钱办卡,后续又被推荐上万元的修复疗程、大几千元的拍照等等,额外花掉套餐金额的30%,而这是入住前不曾预料到的消费。
一位从业多年的人士告诉36氪,“隐形消费是行业里的潜规则,对客户而言,产前预订、产后入住的节奏是刚性的,几乎不再可能退款、更换机构,对隐形消费也只能被迫接受。”
乱象之下,也为后来者带来破局机会————谁能真正做到透明化,将一切标准、服务、价格做到可视化,谁就能赢得客户的心。近两年,一批新锐玩家开始借更强大的标准化优势崛起。
以茉莉智慧为例,近日宣布将母婴月子服务的套餐定金比例降至20%,有用户评论称“原本的30%左右在业内已经是较低水平,近一步降低显现出了更强的底气。”官方解释称,“用户体验是茉莉智慧最高的追求。在洞察到客户这一需求和痛点后,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决定降低定金比例,让用户更放心、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创立之初,茉莉智慧便定下“不谈价、不打折”的规定,也因此受到许多质疑。但据其表示,一客一议价背后是不公平的客户待遇和无法保障的服务标准,“从长远来看,统一价格政策更能保障客户利益。”
上述业内人士向36氪阐述行业格局时说,月子中心是门重口碑的生意,越向后走,客户的信息会越对称,选择也会越坚定。在此过程中,市场首先追求的是明明白白的套餐,复杂、套路化的隐形消费套餐必然难以长久。
下一个20年,
行业需要更多“难而正确”
作为一种综合性服务业态,月子中心承载的服务复杂而具体,要做到一切都好的确不易。
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月子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吐槽和不满——突然关门、环境卫生差、服务不专业、态度恶劣等等。或许正出于此,不少月子中心难逃“高开低走”的命运。
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月子”出现1584条投诉及示例
尽管复杂,但各个服务环节的完成度,都关乎着一家月子中心在商业上的经营效率,长期来看,更决定着其品牌力的沉淀能力,如何更标准、更专业、更体贴,成了每个行业参与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作为新玩家,茉莉智慧的创新性尝试或许值得借鉴。其调研分析上千案例后发研创“三环全护”模式——区别于兼职医生或单一的月嫂/护士制,以“全职专家+双证护士+智慧护理师”展开服务,三个角色各司其职,确保专业护理和日常照护的高效安全。
茉莉智慧首创“三环全护”母婴照护模式
此外,在令许多用户迷茫的产康方面,茉莉智慧拒绝外包合作,全部采用自建的“ALL-SEEING智慧产康体系”和医疗级别仪器,实时跟踪身体各项指标数据,结合1v1身体测评,实现30余项产康项目“按需分配”,帮助用户把握真实的黄金恢复期。
茉莉智慧曾对人们“坐月子”的时代特点进行归纳,梳理出农业时代的1.0传统坐月子、大工业时代的2.0科学坐月子,并顺应如今智能化潮流,开创“3.0智慧坐月子”,其重点之一便是科技赋能。
比如,其自研的“智能化母婴照护系统”中,“AI看护”功能会帮助妈妈随时了解宝宝熟睡/浅睡时间等多项睡眠指标,为护理师提供参考;“AI体测”功能则能根据实时数据,智能评估母婴健康情况,自动关联权威专家的建议。
将视角拉升到整个行业,照护服务还在进一步走向精细和全面。对孕产妇心理健康的关注,就是其中一个缩影。
新妈妈的困惑往往是更深层的。对她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诸如“我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吗”等心理担忧无处不在。更科学的关爱该如何实现?月子中心正成为这类问题的最直接接触者和化解者。
据36氪观察,近两年不少高端月子中心将更具温度的服务纳入其中,举办情绪疗愈沙龙、开设心理咨询课程或妈妈课堂等等。以茉莉智慧为例,其近期推出的“孕产心情指数”测评,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通过科学评估把握妈妈们的情绪、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社交平台不乏有这样的总结帖——“住了月子中心,才避免了初为人母的焦虑与抑郁。”
茉莉智慧提供专业心理服务,呵护妈妈心灵健康
沿着温度与标准化的道路,新一代月子中心就这样一步步前行着。回望来路,从千禧年左右兴起风潮,月子中心已经在中国大陆走过二十余年,但客观而言,内地一线城市的月子中心渗透率约8%,其他许多城市仍不足2%,相较中国台湾超60%的水平,巨大的想象空间正等待兑现。
而在新战局中赢取市场,需要的是超强运营能力、可被复制的标准化服务与经验,这背后将是一次又一次“难而正确”的投入与选择。“谁能率先借此建立壁垒,谁就是这片蓝海中的新大船。”上述投资人对36氪总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