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明永乐青花海水纹双耳三足炉、英国大英博物馆馆藏的明成化青花斗彩鸡缸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藏的明宣德青花龙纹罐、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世界各大博物馆珍藏的传世古瓷,大多数生产于景德镇御窑厂及其周边古代窑场。作为明清时期的皇家用瓷生产场所,景德镇御窑厂的制瓷技艺代表着中国制瓷史的最高峰。
江西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院长、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长翁彦俊领导的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正在把陶瓷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加持下,融入时代和生活。
01
从小瓷片中挖掘“文明密码”
2000年,翁彦俊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WM)攻读金融方向的管理学博士。完成硕士阶段课程后,他提前毕业在芝加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了3年,当时家乡景德镇有一个投资项目吸引了他,他便联系朋友和美国同学一起回国创业。
回到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景德镇,一直痴迷历史的翁彦俊对陶瓷考古萌生浓厚兴趣,行动力极强的他又在备考两年之后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攻读考古学博士。“初次接触到考古,是2011年参与密歇根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调研,当时那里有一批菲律宾群岛出土的中国瓷器。”亲身体验后,他对考古的兴趣愈发浓厚,2017年又继续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做博士后访问学者。
此后,翁彦俊一直从事文博相关工作,担任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落马桥窑址等考古队领队或执行领队,御窑文化策展人,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文物》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多部。
入职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后,翁彦俊开启了他愿“择一业终一生”的事业。留学经历让他接触到国际化的学术氛围,大学时的理工科训练让他对前沿科技十分敏感,经济学背景使他对市场和产业发展有深刻的理解,而对考古的热情,则是让他投身于文博事业的初心。正是这些多元化的背景,使得翁彦俊在面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传承和创新时,既能够宏观地把握大局,又能在细节上深入挖掘。
景德镇有着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博人员从御窑厂、落马桥、湖田窑、南窑、南市街等当地瓷业遗址里,发掘出土多达2000万片唐代至民国时期的古窑业标本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为了让这些深埋于地底的文物碎片“活”起来,2022年,翁彦俊带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多家国内顶尖院校、机构,创立世界首个“古陶瓷基因库”,这个集资料存储、考古研究、科技分析、保护修复、成果展示于一体的中华陶瓷文明文物基因库建设,在这座千年瓷都正式启动。
翁彦俊说:“传世品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受限太多,因为不能为研究去打碎一件完整器,也不会为某一件传世品去量身定制一台多功能检测机器。而一块碎瓷片在研究人员手里,可以表面观测纹饰、拼接还原器型、切片了解坯胎、磨粉分析材料乃至烧成温度等,至少可解析出上百条信息。所以说,古瓷片的价值毫不逊色甚至高于同时期的传世品。”
“基因库的价值,不仅是研究器物本身,而是透过器物去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进而推演还原出制瓷巅峰时代的真实面貌。”翁彦俊表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仪器设备,一片古瓷片至少可解析考古、胎料、釉料、成型、装饰、装烧等上百条信息。通过数字技术,还可以构建起可用于陈列展示、文物保护及3D打印的精细化模型,为陶瓷历史文化研究、古代工艺复原及文创产品开发、数字博物馆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等奠定基础。
据介绍,古陶瓷基因库管理平台对每一件标准器物的三维数字模型、器物信息、样品状态、相关成果、分析数据等信息进行综合汇总,供研究者申请样品使用、共享研究数据,从而分享研究成果。
“过去一年,我去了中东、欧洲的一些国家参加博览会、论坛、学术交流等,同时洽谈未来的展览和学术合作。法国吉美博物馆、荷兰代尔夫特王子博物馆等国外研究机构都曾提议,希望共同研究景德镇的古陶瓷文化。”翁彦俊说,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国际交流具备强有力的生命力,依托古陶瓷基因库和去年10月御窑博物院牵头设立的“国际瓷器研究联盟”,将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开展积极合作,推动古陶瓷研究数据的全球共享,探讨全球陶瓷文明课题,搭建陶瓷文化交流的国际平台。
02
古陶瓷能“说”会“动”还“好玩”
近年来,数字化重塑着博物馆的形态。一些场馆通过声音、光影、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品虚拟化,“人工智能+”等智慧场景应用最大程度上延展了游客的认知感受,互动感深刻且强烈。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打造了陶瓷艺术数字展览等一批沉浸式陶瓷文化体验项目,制作线上展览、陶瓷主题游戏,让陶瓷文化“活”起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中国陶瓷文化。翁彦俊举例说,从2022年国庆节开放至今的“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博物馆内的主展厅分为“瓷的巨变”“微观竞演”“幻花水月”“碎与永恒”四大章节,以通行世界的中国符号青花瓷为主角,借助各种展陈手段,将波澜壮阔的世界文化交流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已经吸引了数十万海内外游客参观,并有10余万人参与“青花秘境”角色扮演线上游戏,让人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不同于传统文物展览,“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以全域、跨界、数字共生为核心理念,打破了博物馆的空间局限,将景德镇陶阳里御窑景区里的考古遗址展示区和历史文化街区全部纳入到展览之中,以创新的展陈形式和艺术互动装置,让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云冈研究院、扬州博物馆等馆藏的元明时期青花瓷“走”出博物馆,为观众带来奇妙的“秘境”观展体验。
“‘御窑天下·青花秘境’特展是我们结合元宇宙研发的游戏小程序,不仅有线上看展、制作陶瓷数字藏品或文创产品等功能,还可以在其中扮演工匠、商人等角色,游戏地图与现实中的陶阳里御窑景区相对应,实现线上、线下空间互联,观众可以在趣味十足的游戏中了解青花瓷的缘起、瓷石与高岭土的区别,获知中国陶瓷对外贸易史、陶瓷文化发展史等知识。”翁彦俊说,特展以景德镇古陶瓷基因库数据为基础,呈现了一部以青花为纽带的中外文化交流史,不仅让古陶瓷能“说”会“动”还“好玩”,真正让文物融入时代和生活,用新潮有趣的方式讲好中国陶瓷文化故事。
03
唤醒沉睡文物 打造“岁岁鸭”IP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景德镇市留学生联谊会的会员们联合“洋景漂”用各国语言唱诵“数鸭子”,共舞鸭鸭版“科目三”;用3米高的魔方“拼对”鸭形香薰;人头攒动的“岁岁鸭”文创铺子……2月24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博IP发布会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行。一只伸颈昂首、尾巴上翘,张嘴好似“嘎嘎”鸣叫的鸭子是景德镇御窑博物院选定的“形象代言人”——“岁岁鸭”。
翁彦俊介绍,“岁岁鸭”源自御窑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烧造于大明成化年间的“素三彩鸭形香薰”,当年因工艺的超高难度和御窑的严格拣选制度,打碎深埋珠山500余年,1987年经考古出土现身,为御窑所独有,不见传世。
“岁岁鸭”IP形象非常漂亮,绿、黄、紫作为主配色。文物原型的色彩和视觉特征得以完美保留,设计师还为“岁岁鸭”赋予了独特的性格特性、丰富的角色变化,让IP形象更为丰满,富有网感,为后续创作以及多重场景应用打下扎实基础。
“‘文物+文创+文旅’成为当前最受青睐的一种保护文物的方式,以‘共情’‘共有’‘共享’为理念,挖掘文物内涵,点亮文化创意,推出原创IP,是如今御窑博物院的工作重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独具匠心的文化产品。”他说。
据介绍,为了吸引更多国内外“Z世代”用户参与陶瓷文化交流,御窑博物院正在挖掘培育一批陶瓷文化交流使者,围绕“Z时代”青年、留学生、青年优秀陶艺家等群体,通过短视频、微电影记录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讲述陶瓷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海外平台传播推广,以瓷为媒,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国际青年交流思想、互学互鉴、增进友谊。翁彦俊表示,将持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用国际化语言讲好新时代文物故事,共绘文明交流新画卷,让陶瓷文化更好“走出去”。
来源 :《留学生》杂志
文 :王威
今日文章推荐: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