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首席商业评论的卫明。
下午还在写稿,突然看到一条消息,上海城市超市City Shop居然今天宣布停止所有门店运营,实在是让人意外。
其实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知道上海城市超市到底是谁,因为这家超市基本只在上海拓展,而且也并不是像华联或者联华那样分布众多,所以,相对来说知名度要低很多。
不过这家超市也算是上海精品超市的鼻祖了,一开始也是私人投资设立的,主打进口商品,主要客群也是驻沪的外籍人士,后来也发展了很多本地用户,譬如一些海归或者说有需求购买进口商品的用户,都会考虑去逛一下。
在我们家附近也开了一家,之前时常去看一些商品,譬如进口的精酿啤酒,进口牛奶,进口的零售和酒,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商品。
你可以把它看成反向的海外华人超市,在中国的一些老外也会想买一些他们原来老家的商品,哪怕价格贵一点,也愿意买,而且对于很多外籍人士,他们生活用品并不太习惯网购,特别是他们有些想买的东西很多其他超市或者网站也买不到,譬如一些面包,沙拉等等。
这是之前城市超市City Shop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也是它主要在上海发展的原因之一。
不过这次为何突然倒闭?
有朋友说,其实全国的超市目前运营状况都一般,加上电商的冲击,难免会更有挑战。
我认为,电商是原因之一,特别是疫情后,大家被教育得更会使用电商采购了,习惯养成了,也就很难放得下,特别是现在很多电商平台也提供了很多进口商品,甚至进口商品的平替。加上现在消费大环境讲究性价比,用户都在找物美价廉的商品,各大零售渠道都在卷价格,线下超市有房租成本,采购规模相对来说肯定不如大平台,商品选择和价格上很难有优势。
第二,其他类型的线下零售挤压了生存空间。如果看进口精品超市,上海这几年还开了奥乐齐,提供的商品有类似,甚至不比城市超市弱,加上山姆会员店,Costco等仓储式会员店的发展,用户可以选择的线下零售渠道选择就更多了,相对而言,城市超市City Shop的优势并不明显。
第三,一些固定的外籍人士客群在减少。至少我感觉最近1年,周边或者超市看到的外籍人士数量在大幅减少,也听说了一些外籍工作人员回本国去了的消息。
总体来说,这三个因素的叠加,加剧了此类超市的衰落速度。
有人说,实体零售很难,确实是,但模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精品超市开始滑落,但折扣超市在崛起。
我相信大家都了解到有一些零售批发超市,同样的商品,价格要便宜很多,有些因为是滞销商品,有些是临期商品。
大家手头都紧,零售业也只能跟着变,但不变的还是物美价廉。
消费者也会不断衡量,用什么价格在什么渠道买合适的商品,达到经济和体验的平衡。
如果有兴趣聊聊购物体验,或者消费,零售话题,可以加我微信:
最后做一个小调查:
- END -
最新话题:段永平:做企业还是要本分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投稿及内容合作|[email protected]

广告及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点击“在看”,拥有相互成就的关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