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Miki粥
ID|mikizhou520
可能是经济不景气,消费降级愈演愈烈。
最近连国际学校的家长都开始疯狂吐槽学费太贵,群里潜个水都能感觉到中产生活水深火热。
01
先从上海说起吧,因为上海民办压到公办,对教育有追求的家长玩命想往体制外的学校里钻。
不过,也因为上海教育的这个特色,之前民办的学费相当实惠。
15年探访包玉刚实验学校,一年才12万块的学费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为同年北京国际校的学费基本盘20万起,十几万只配叫双语。
当时我有一股冲动,想立刻搬家到上海送娃读国际,就为薅一薅便宜的学费。
然而9年过去了,上海的学费节节攀升。从去年到今年,世外和星河湾涨了20%、光华剑桥17%、英澳美15%,领科增长了11%…
不过即便如此,上海的学费依然是全国的洼地,因为基数低。所以涨完价的世外和星河湾这类顶尖民办校,学费至今没有超过10万块每学期。
而我心心念念的包玉刚,有钱人荟萃的上海学费高地,小学学费的价格2024年是17.2万,最贵的高中才21万…

天了个噜啊!现在北京敢自称国际学校的,随便拉出来一所,小学学费都没这个价了,好吗?
说明:一般来说,国际学校学费小学、初中、高中从低到高依次增加;每年学费都会有不同程度地增长。但在同一学段,会根据学生入学签订的合同执行学费标准。比如小学入学学费10万,每年就按照10万缴纳或以10万为基数增加。
以学费贵出名的北京鼎石学校,光小学的学费就高达27万,还不包括校服费、餐费、班车费、个性化课后资源等各种隐性成本。缺课、停课或停学不退费。

这样算下来,一个小学生在校内的开销不低于30万
而且,鼎石的贵还没有这么纯粹。高中学段要求强制住宿,学费30万再加8万块的住宿费,校内成本一下飙升上了40万左右…
比南方家长眼里的藤校制造机——常熟UWC,一年37万的总花销还要贵。
之前我在大厂的老板考虑送小孩去这里读书,看到学费倒吸了一口冷气,表示自己有点儿高攀不起。她算了一笔账——
小学到高中校内就要烧掉400万,还没有算上校外辅导、规划顾问、夏校、科研和背提的各种投入;最终咬牙把娃送到了藤校的门口,摆在面前的还有一年9万刀的大学学费…
消耗1000万轻轻松松,精英家庭的教育才算基本完成。
不过,北京国际校的价格虽然昂贵,却不是涨价最厉害的,因为基数太高。15年20万以下的国际校就是凤毛麟角,如今这个费用区间已经彻底成了历史…
什么地方学费涨得又快又贵?
深圳。
国际学校的学费增速和昂贵程度,完全匹配特区的经济。
就拿家长追捧的的贝赛思来说,2021-22学年G9-G12学段一年学费不超25万,而到了2024-2025学年这个学段已涨至31.7万/年。
三年涨幅接近30%,总价和昂贵的鼎石比肩…
不过,就算贝赛思已经涨到了如此离谱的程度,国际教育圈的家长还是对它趋之若鹜,追着送钱…
归根结底,是录取结果硬刚。学校通过高考一样的标准化训练,保证每个学生升学拥有绝对优势的标化成绩单,动辄十几门AP课程满分,就算骄傲如藤校也不可能忽略掉,所以学校有涨价的底气。
而且,涨价也筛掉了一部分伪中产家庭,毕竟如果连30万学费都掏不起,那最好早点断了去美国留学的念想,学费太贵随时可能断供,花了大几百万可能连个毕业证都拿不到…
02
如果贝赛思涨价还可以理解,那本来招生就有困难的学校怎么回事?人都招不到了学费还涨,难道是在生育率下降里感到了危机,想抓住最后一波疯狂割韭菜的机会?
只是,现在的韭菜可不好割啊…
前几年国际化学校遍地疯长,哪怕教学水平很一般,挂个洋气的牌子,再招揽几个洋面孔做校长老师,能轻松坐收十几、二十几万的学费——
8年前我在某IB学校随堂参观,屏幕上展示着拿望远镜才能看到字的袖珍板书。老师讲台上被迫营业,学生讲台下明目张胆地玩游戏…
中文课更厉害了!10年级高中正课,中教带着全班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好像公立小学的晨读。我也算见多识广,当时还是瞳孔震惊…
但是现在呢?
家长被市场教育了20年,从择校到选课、从夏校到科研,从规划到竞赛,亲身投入一线参与战斗,什么是坑什么对升学有帮助,全都门儿清;
为教育买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追求教育多元化的家长会坚定的走国际学校路线,但追求升学就业结果的爹妈,就会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鸡娃路线——
从国际学校转回了公立国际部,学费一年只有10万,第一梯队四大王校横扫哈耶普斯,二三梯队也不耽误拿下TOP50的offer。

虽然教育的方式又卷又鸡,但比起小孩拥有远大前途来说根本无所谓。

海淀家长、顺义妈妈,走上鸡血国际路线的中产,如今还愿意花几百万交学费、上千万买学区房,只是为了对小孩的未来精准把控
不能把控结果的国际化学校,会随着生育率的大幅下跌,被家长无情抛弃。就算割到了眼前的韭菜,也逃不过关门END…
03
有个朋友说我,最近总在唱衰国际学校。其实不是这样,我是真心希望学校都能办好,因为知道,只有国际化教育才能帮小孩应对AI时代的到来。
但有个前提,办学要有教育理想,而不是单纯地割韭菜——
教学质量没有任何变化,只会年年涨涨学费,还用扛通胀的话术PUA家长,这可不怎么体面。
前几天有北京某所国际化学校,一批家长忙着转学。

起因是上数学课,不少小孩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为应付作业老师建议他们直接抄答案。谁成想这件事儿让家长知道了,怒了,向学校投诉了老师行为。
校长约谈家长面对面,见面就说家长是组团霸凌学校。沟通会不欢而散,爹妈走出校门,转身就准备转学…
钱在自己的口袋里,随时可以用脚投票。
国际学校在不久后的某天,会完成一场淘汰式分层——
那些口头上挂着全人理念,落地全是学渣,升学相当垮塌的学校,就算穿着精致的国际化外套,也会被家长无情抛弃…
而那些用心做教育、务实搞升学的学校会活下来,而且活得更好。
比如贝赛思。虽然业内不少人嫌弃它过分鸡血,但专攻升学目标明确,切实解决家长核心诉求,学费就算是涨上了天花板也不缺人买单。
只不过,照这样继续涨下去,贝赛思的成本很快会赶超美高英高,家长的钱袋也会被彻底掏空…
哎,这场疯狂的学费内卷,真的没有个头了吗?
作者:Miki粥,资深媒体人,教育纪录片总策划,创造了"顺义妈妈"一词。个人公众号:Miki粥(mikizhou520)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