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三届中国人口与发展论坛公布的数据
近年来我国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
适龄群众生育意愿降低独生子女成长背景、
婚育观念变化、养育成本升高、
生育与个人发展之间存在矛盾等诸多因素相关
是一个影响较大且复杂的社会问题

“不能简单地去否定年轻人的选择。”
董玉整表示
“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
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多种原因,
在此基础上寻求真正能够解决问题、
符合各方现实需求的有效方案。”
年轻人生育意愿如何?
“00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最低
2023年1月17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最新人口数据
2022年末
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
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为61年来首次负增长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
家庭发展研究部研究员高菊表示
当今群众的婚育观念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女性变化明显
她所参与的一项调查发现
主张“可以结婚,但不勉强,随缘”的女性占比67.08%,高于男性差不多20个百分点;
坚持“不管怎样一定要结婚”的男女差异较大,男性占比32.86%,女性占比11.16%
认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也可以单身”的女性占比32.98%,高于男性17个百分点。
很多女性不再认为人生一定要生育才完整,认同“养儿防老”的女性也只有17.91%
《2021年广州市生育意愿调查报告》则显示
超过八成受访者具有生育意愿,但愿意生育三孩以上的比例很低;
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有随年龄减小而降低的趋势,其中“00后”最低;
选择不生育的受访者多为高学历人群
为何年轻人“不愿生”?
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发生变化
高菊表示
根据调研结果
经济负担重
时间精力不够
工作压力大
是妨碍生育的三大现实因素
此外
目前不孕不育的医疗费用仍然比较高
也影响生育决定
而育龄群众的思想观念与价值选择发生变化
则是造成年轻人“不想生”的重要原因
董玉整称,当今育龄青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从小就习惯在一个‘所有资源都用在我身上’的环境里生活,这也会造就大家更加强调个体的主观性,会更容易从自我独立、自我发展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社会流动会导致家庭构成多元化,夫妻双方追求不同,从而影响婚姻结构稳定性,导致离婚率的升高,也让年轻人对婚姻产生恐惧,生育信心不足。”董玉整表示。
此外,专家们也表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生育力水平随着健康水平的下降而下降,也会影响育龄群众的生育欲望。
不过,广东仍是生育意愿强省。一项研究数据显示,在全国生育率排名前20的城市中,广东占了8地,来自珠三角。深圳的生育率更是达到了21.68%,高居全国之首。
“作为人口流入大省,广东人口结构年轻化,育龄群众多。其次,广东是人口第一大省,本身就有庞大的人口基数。”高菊说,“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强省,广东也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等。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广东很多地方仍然传承着‘多子多福’的生育文化观念。
怎样才能鼓励生育?
着重解决年轻人生育与发展的矛盾
生育意愿低迷的社会现状下
如何更人性化地鼓励年轻人生育?
在生育政策支持上
广东已经进行了先行探索
如率先延长生育假期,不限在粤生育登记的户籍和孩次,生育子女只需办理登记不用再审批,调整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增加托幼育儿公共服务供给等,并持续推动育儿假、护理假等相关假期落实落地。
“这对于提高生育率或多或少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效果还不明显,我认为力度还需继续加大。”高菊说。
董玉整认为,继续提升群众生育意愿,首先要在婚育观念上进行引领,营造提倡婚育、尊重婚育的社会氛围,肯定婚育的社会价值,完善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
生育、养育、教育等
“三育”难题方面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已明确提出
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体系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
董玉整表示,建议政府部门继续推动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确保建立起足够的满足0-3岁婴儿托育服务的机构数量。
专家们也建议,育儿补贴的金额可考虑继续升高。如今深圳进行了最新探索,拟差异化递进式对市民发放育儿补贴,二孩累计领1.1万元,三孩累计领1.9万元。
在董玉整看来,进行生育支持,还应着重解决年轻人生育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比如,女性产假不宜一味地过度延长这会加剧工作单位招工时对女性的歧视,并且也不利于一些女性发展事业、升职加薪,担心休假过多被别人赶超了工作,使其不愿生育。”董玉整说,“建议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各方面都加大协商与探索,如落实居家办公与弹性工作制度,让女性在休产假的同时,如果有意愿,也可以进行居家办公等;探索产假男女同休制度,100多天的假期男女自主分配各自休的时长,或是强制男性休产假达一定天数等,尽力减少因休假问题导致的职场性别歧视。”
高菊称,一个文明社会,也应该是女性友好型社会,“善待女性、尊重女性,会更有利于生育友好、儿童友好。”
来源 | 南方+客户端(记者 陈伊纯)
编辑 | 洪鑫
校对 | 曾慧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