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邓新华
如果你问我现在的中国经济呈现什么特点,我会告诉你,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修补型经济”。
经过前些年的大收缩之后,现在中国经济在很多方面以修补为主。哪里有问题,就去修补哪里。
比如,地方财政困难,那么,就努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称之为“化债”。前些天财政部官员在回应媒体时说,对化债要有信心。
可是,地方债务的问题,真的是债务问题吗?不,它是发展问题。解决了发展问题,就自然解决了债务问题。专心于化债,想办法找钱来还债,这不能真的解决问题。
又比如,觉得消费不振,就想着去提振消费。不少学者还建议发消费券。
觉得固定投资不景气,又去刺激固定资产投资。
然而,当下中国经济最需要的,不是这些修修补补,而是大开大阖的改革。需要的是大力度放权给企业和地方。
以房地产为例。各地一直在当修补匠。
有些城市,先放开一点点限购,看到成交量有所上升,就停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一看,咦!怎么成交量又跌下去了?那再放松一点点吧。
很显然,各城市作为修补匠,只是把楼市当成漏了的锅来修理。他们不想房价大跌,但又怕房价反弹。
那个抠抠搜搜的劲,看得人急死。
时至今日,京沪深都没有取消限购。广州取消了一部分限购,也没有完全取消限购。
而另一方面,房价越来越跌,房地产投资越来越下滑。一口锅,你抠抠搜搜修补它,它的眼洞会越来越大。
三月份民间流传说会出放松楼市的大招,但至今也不见出台。
许多人没有明白,为什么要取消楼市的各种行政限制?不是为了救房价,而是为了宣示对市场经济的尊重。如果不能大开大阖地取消楼市的行政限制,那么,市场中人看到的就是,各地是把房价问题置于市场原则之上的。这影响的不仅是楼市,还会影响到各行各业的信心。
而人们需要看到的却是,对市场经济,中国是认真的。假如能够取消全部楼市行政限制,而且明确宣布,以后不管房价怎么变化,都不会再采取行政手段干预,而是会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让更多人住有所居,如此,必将激起人们的极大信心,经济可以在此腾飞。
当今之世,全球竞争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中国不仅要和美国竞争,还要和印度、东南亚竞争。修修补补的经济,是无法有效应对当今的竞争格局的。最后能赢得竞争的国家,一定靠的是对市场原则的坚守,而不是对经济修修补补。
翻译新作,欢迎支持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