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4月以来,理财管理规模快速“回血”。
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从多家理财公司了解到,受银行季末存款考核影响,3月理财“季末效应”明显,公司管理规模较2月末出现下降,但整体与年初持平。4月以来,随着理财资金回流,管理规模已经大幅上升,部分公司管理规模超过一季度峰值水平。
4月以来管理规模快速回升
普益标准估算数据显示,受“末效应”等因素影响,截至3月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6.23万亿元,较2月末下降约8500亿元。跨季后第一周理财管理规模明显回升。截至4月10日,全市场理财管理规模为27.77万亿,较三月末增加约1.55万亿左右,增长约6%。
“季末效应”和理财资金回流现象也在多家理财公司得以验证。
国有行理财公司方面,一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3月末的理财管理规模比2月末的管理规模下降了大几百亿元,但依然比年初有增长。4月以来,资金已经明显回流,和年初比增长明显。”
还有一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理财市场整体回暖,公司管理规模也持续提升。一季度产品管理规模峰值较去年末有所增长,3月末管理规模出现一些波动,但4月以来管理规模回流比较快,目前已经超过一季度峰值水平。
“我们公司今年以来的管理规模没下降,而且最近增长势头很不错。”另一家国有行理财公司人士说,今年渠道端发力明显,公司管理规模增长在同业中处于较好水平。
股份行理财公司方面,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比较稳定,3月末的管理规模和年初相比基本持平。”还有一家股份行理财公司高管表示,“截至3月末,公司管理规模比去年末增长500亿元。”
稳健低波产品受青睐
对于每个季度末的理财资金回表,业内人士表示,是正常现象,季末通常是理财产品管理规模的最低点。
具体来看,一方面,银行有MPA考核(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要求,会加大对存款产品的推荐力度,引导客户将理财资金赎回;另一方面,理财公司也会在产品发行端形成配合,在季末到期的产品比较多,导致客户赎回的理财资金暂时处于存款状态。
对于目前的主推产品策略,业内人士表示,稳健低波策略依然最受投资者和渠道端青睐,对多资产策略的应用也更加重视,比较重视含有美元债、点心债、黄金等富有弹性的资产。投资策略方面,2023年末以来债市表现较好,但目前对于长端债券处于谨慎的态度,整体对债券配置维持中性观点。
在产品形态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比较青睐最短持有期产品。“这类产品有最短持有期限,有利于投资经理做一定期限的投资安排,收益水平也比现金管理类理财更高。而且,超过最短期限后又可以每日赎回,满足客户的灵活性需求。”一家理财公司人士称。
审读:赵白执南
编辑:张晶

校对:王寅
监制:余喆
签发:费杨生
推荐阅读

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