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最近发了视频。
,时长
我看了发现以前的动作戏是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天龙八部》里的少室山一战。
黄日华扮演的乔峰(剧情里是萧峰)以一敌三,面对慕容复、丁春秋、游坦之,从容不迫使用猛男绝技。
三人不是合围,而是依次有序跟乔峰对打,拳有拳风、脚有脚功、爪有爪力,边打边展示各自人物性格。
几分钟下来,他们都败退,可乔帮主还没打爽,我们也完全没看够。
到了2003年胡军一版。
披风的效果明显,空中飞来飞去的场景也多起来,相比少了一些拳拳到肉的身体接触,但这种马戏团式卖力表演还是挺能征服观众的。
再后来2014年版本,动作进一步减少。
除了威亚吊着让人飞来飞去以外,空气波特效就多得不花钱似的。
三位高手也懂“男男更授受不亲”,没靠近乔帮主身体半米范围内,几乎全是在隔空互殴。
最后2021年的一版,科技的力量愈发高效。
这场仗里乔帮主只发了三次空气波,用七八秒结束战斗。
要知道2014年版起码发了8次,难不成如今乔帮主也变成抠门好汉了。
沿着《天龙八部》拍摄脉络,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打戏没有花拳绣腿的套路,没有一字马和空翻,有的就是双方对视,上演了一番“你瞅啥”“瞅你咋地”的社会街头撕逼。

可导演自认为拍得不错啊,粉丝们也很起劲赞誉这是新武侠,要给20年前的武侠一个新局面,一种新气象。
新旧对比究竟如何,我们继续看。
这是以前的展昭挽剑花,无人状态下肆意挥洒,有人状态下拿未出鞘的剑痛击对手。
根本不畏惧近身打斗。
现在的动作内敛太多,怕剑有毒似的不敢接,直到剑强迫飞到他手里。
咱们再来看点技术难度低的。
这是以前的万剑归宗。
最知名的剧版里,无名要在空中旋转,对手也要平地起舞,相映成趣方显招数逆天。
到了十多年前电影《风云2》里,何家劲扮演了无名。
他这次动作幅度很小,也就原地撑撑手推推掌,但即使如此也能看得出那种人剑合一的毁灭决心。
现在的万剑归宗进一步得到创新,鹿晗释放大招时微微一笑,信手拈来。
一个天才做一件简单事时不会出一滴汗,末了还能唇红齿白。
抛开这些有名有姓的招式不谈,最简单的轻工、一字马在当下都有了新内涵。
以前那种小腿摆动的节奏,让人感受到了疾风劲草的快感。
最近一些轻功戏,不是看着硬邦邦,就是有点滑稽。
以前,一条白绫,一根筷子都需要打出巧心来。

现在都是自动化生成,无接触扇脸。
你还能发现最近大家不玩武器了。

什么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能不玩就不玩。
剩下就是千篇一律的剑,千篇一律的掌,加上千篇一律的慢镜头重放,一部“事前高调宣传、事后粉丝自嗨”的武侠神作就出来了。
对此导演很有话说,他们会说:

“这些镜头其实运用了先进的拍摄技术,为的是让观众更清晰地看到动作的过程。”
“级别越高越看不清招数,要根据具体的情境进行设计。武侠是需要有一些想象力的,需要留白。”
看完新武侠导演的采访,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粗人,审美对不起整个时代了。
问题是整天飞来飞去,发发光波,能称得上武侠吗?
问题也是遍地七龙珠里的神功互射,那为何不去修仙呢?
不流行拍武打戏的道理很简单。
首先就是经济因素。
李连杰会告诉你,《精武英雄》里相对不起眼的坟地打斗拍了17天,每天耗时13个小时以上,最后才剪出8分钟的片段;
成龙会告诉你,《A计划》里从钟楼跳下来一个镜头拍了8天,这个镜头虽然视觉效果强烈,但在电影里10秒都不到;
黄日华会告诉你,《天龙八部》的草原马上打戏短短10分种,却得拍40多天。
但凡从马上摔下来,就得休息一段时间再拍。
显而易见,拍一场武打戏的成本都够拍十多场文戏了。
其次是因为之前的演员都会提前训练。
比如焦恩俊也不是武打演员出身,但他演什么,就去提前上手,以致于古装演多了,什么工具都能转上一把。

长枪写意。
长剑醉酒。

古琴柔中带刚。

以前很多港片还会拍出训练过程,为的就是向同行证明,自己的拳有多真,有多新。
相当于抢一个专利,比谁更有噱头。
其实只要有一段时间的训练量,基本上每个武打动作都能做到位,这是很多非武打演员拍好武打戏的关键。
但现在没有这么充裕的档期安排了。

再者,因为真打后果不可控。

《杀破狼》里甄子丹和吴京的巷子棍战好看吧。
吴京在《开讲吧》里却爆料,甄子丹打断4根棍子,打到他吐血才拍出满意的效果。吴京用的刀也划伤甄子丹手臂。
这在如今粉底打底、皮肤磨光的流量明星身上根本看不到。他们还会反问有必要吗?
我举个直观点的例子。
之前释小龙示范过跳窗进车的动作。
最出名之一的是耀扬持枪一跃。
动作是好看,但就为了这锦上添花的动作可能导致动作演员受伤,那这耽误的工期谁负责呢?
想必大家都看过成龙和吴京等人的受伤记录图了,从头到脚几乎没有一处好地方。
一个残酷的道理就是:真实的打戏好看,但是费命。
香港武打片最辉煌的那些年里,一场打戏拍完,导演喊的都不是“收工”,而是“救人”。

对此可能很多人会说,每年我们武校毕业生加上体育毕业生,少说也有几十万吧。

加上不错的薪资待遇,怎么就不能优中选优,捧几个动作明星出来呢?
关键是,武打戏好看不仅在于动作演员,更在于武术指导。
然而,我们很缺武术指导。
现在一流的武术指导不是老了,就是走了。
刘家良已经逝世,唐季礼63,程小东70,元奎72,刘家辉68岁,洪金宝72,最年长的袁和平都已经78岁了。
连娃娃脸、最显年轻的钱嘉乐,都58岁了。
武术指导青黄不接,人才断档,自然排不出优质的武打戏。

而且,武术指导从来不是一个人,不是你叫袁和平、洪金宝来了就行,他们要带着团队来,他们想创意,团队里的武师去手把手教演员。
现在武术指导本身就少,请他们来又花很多钱,那这时候拍武打戏成本高的劣势又被放大了。
有人一定还想反驳,市场想看,有人买单,多掏钱就能催生一批武指了。

这就是最近网上热议的问题:
我们真的想看武打戏吗?
一个从业者爆料说,有许多观众到了打戏部分会快进,意思是观众不爱看打打杀杀。
豆瓣上有很多人不同意,他们做了一个投票,结果很多人还是想看精彩的打戏。
这让我想起最近上映的网络大电影。
其中谢苗的动作片经常能拍出两部曲,口碑都不错,流量数据也不错。
但这毕竟不是院线电影,所以网上还是有疑问,搬上荧幕后这些武打戏效果会怎么样。
或者说,我们观众是不是愿意掏钱去看一部完整的动作片?
说到谢苗,你就进一步发现武打明星已经少得可怜了。现在还火的几位,其实在上个世纪就小有名气了。
实在是因为这个工种出名机会少,有时候全凭天意。
甄子丹拍得最生猛的《杀破狼》《导火线》,其票房口碑不尽如人意,反倒是含蓄多了的叶问系列让他真正爆火;

吴京更是如此,之前都不是一线打星,爆款作品要到《战狼2》了,可那里的动作场面都不算地道的。
既然武打明星爆火全靠命,又这么伤身体,那还不如去短视频平台上混。
做个网红,不仅仅能拍戏,还能接广告,还能视频直播,稍微运营一下就可以打造出收入可观的IP。
你看这国际视野,就知道差异了。

网友吐槽:

“有个东西叫武校,能打,但很辛苦;有个职业叫武指,能教,但很头秃;有个玩意叫流量,能火,躺着赚钱。”
那你玩命挣钱干什么。


事实上,全世界都缺武术指导。
好莱坞的打斗也都快左一拳右一拳,没啥花式看头了。
由于武打戏不拍武打,导致大家都去堆积矫揉造作的爱情戏。

针对性更强的,还发展出各种男主与男配之间的性情。
反正就是不打,就要看知己情,看仇人情,磕CP大过一些。
曾经沧海难为水,武打在你情我浓世界里,多少显得硬邦邦了。
这倒是带来一个好处:以前大家觉得烂的作品得到了正名。
十多年前,一位博主老湿OldWet吐槽《西游记后传》的功夫就是一键三连地复制。
十年过去了,大家惊呼这算诚意之作了。
同样,《剑雨》刚出来时,大家痛斥怎么能把整容夫妻大战无根老人的故事拍得那么难看。
十年过去了,大家惊呼里面打戏最差的大S,都快可以当打女了。
时移世易,弄不好“厚古薄今”现象还会蔓延。

看看这扇子舞。
看看这贴面一爪。
看看这天女散花。
我并非又在嘲讽演员,而是想说他们已经认真演了,但也只能演到这样的程度。
可弄不好五年后,这片段称得上打戏佳作,凡事都有可能啊。
很多人会惋惜,觉得中国武打片曾经走向了世界。
李小龙成为全球华人偶像的一个公约数;成龙让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含金量进一步提升;
更何况我们的武打片至今也在滋养日韩动作片。
所以作为文化输出重磅项目的中国功夫,怎么现在让人越看越羞耻呢?
与其惋惜,不如理解。
原子化社会,大家都回归个人生活中,英雄主义火焰没以前那么强烈,更没必要去求一个超级英雄来拯救自己。
制度化建设成果匡扶了社会正义,这比让想象中的绿林好汉出来解决问题要靠谱。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大家也还是有方法去发泄积郁已久的愤怒,去释放积累颇深的快感。
比如你想看优质的动作戏,在短视频平台上找找就有。
在那里看剑二十三人神分离,在那里看轻功水上漂和九阴白骨爪玩出花来,在那里看普通人对于武侠的追逐。
在那里,高手不一定长的多英俊,甚至不修边幅。
但一定很真实。
所以我们未必没在延续武侠梦。
-END-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按钮关注
后台回复“投胎模拟器”
我把投胎模拟器的地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