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木棉959
来源 | 京师心理大学堂
ID | bnupsychology
小时候,我们总想穿大人的衣服,趁爸妈不在家,换上他们的西装或长裙,皮鞋或高跟鞋,在镜子前摆pose。
到了大学里,我们为参加学生组织的面试,第一次穿上借来或便宜淘来的正装,哪怕像卖保险的,也要扣紧每颗扣子。
毕业找工作时,我们也会注意穿搭,可能会咬牙买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只贵价包,希望少点“学生气”,尽快变身职场精英。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家的心态变了。
大家不再要求自己穿得精致靓丽,要求发型蓬松整齐,那些曾经向往的美好形象仿佛只存在于电视剧中。
一些年轻人不再化妆,也不想耗费精力打理头发,直接套上帽子口罩搞定一切;
不再精心搭配大牌包,甚至不背包,如果有必须要带的东西,就循环利用奶茶包装或外卖袋子;
对他们来说,每天能够洗脸后再去上课、上班,已经是对课堂和工作的最大尊重了。
甚至有一个话题登上了热搜——“上班恶心穿搭”
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把平时觉得难看、不好意思穿的衣服穿到公司的经历。
现在的年轻人,到底为什么越穿越“丑”了?
穿得“丑”?因为舒服!
跳出自我客体化
最初穿得“丑”来上班的网友们,还是比较低调的,只是内搭丑了一点。
当不穿秋裤有点凉、穿秋裤又有点热时,机智的她们把黑色丝袜穿在长裤里面,刚好达到冷热平衡;
当下雪降温、厚外套不够满足取暖需求时,他们用宽松的卫裤和雪地靴,巧妙遮住不想轻易示人的豹纹保暖内衣;
当不想冻脚但又想穿单鞋时,他们在小皮鞋里面塞上鼓鼓囊囊的珊瑚绒袜子,这样又厚实又不磨脚,轻松完成“脚脖子保护工程”。
这样的穿搭从外面看没毛病,只是一旦掀开,就有点“辣眼睛”了。
到后来,才有网友更加放飞自我,也不再“藏着掖着”了,开始追求从内到外地变化。
大家这样穿,多数倒也不是故意扮丑。
从帖子里可以看出,大家之所以上班穿这些“丑”衣服,
一方面是因为,这些衣服确实舒服,另一方面则是,“买都买了”,不穿就浪费了嘛。
考虑穿衣是否舒适,是否物尽其用,而不是考虑别人认为自己是否精致的人,是没有外貌焦虑(appearance anxiety)的。
外貌焦虑,指的是个体担心自己的外貌达不到外界对于美的标准,预期会受到他人的消极评价,而处于担忧、烦恼、紧张、不安的情绪之中[1]。
当别人评价我们的外貌时,他们把我们放在了一个被凝视的客体位置;
而当别人不在场,我们仍然想象自己被别人评价时,我们就落入了自我客体化(self-objectification)的陷阱,自己把自己放在了被凝视的位置上,正是这种心态导致了外貌焦虑[2]。
穿得“丑”的年轻人们才不在意这些呢,他们是跳出自我客体化、对抗外貌焦虑的先锋。
穿精致点?工作不配
对职场祛魅
大家之所以把“丑”穿搭的场合选在职场,本质是因为,现在一些年轻人对工作的态度产生了变化。
1.工作观念
我们的父母一代毕业时,很多工作还是包分配的,大家看这些分配的工作也带有一些神圣的光环。
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同事就是一辈子的朋友,领导就是说一不二的上位者。
如果那时候他们的领导说他们衣着不得体,他们多半会赶紧换衣服。
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和工作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工作岗位的流动性高了很多,不仅同事随时可能离职,自己可能赶上一波又一波的“毕业”潮,领导也可能更换,而且难免存在领导能力不如员工的情况。
再加上招聘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对工作祛魅了,“不过是份工作而已”,因此更不想在穿着上耗费精力。
2.工作倦怠
入职越久,年轻人可能越不愿意花精力打扮,这和工作倦怠(job burnout)也有关系。
工作倦怠有三个方面的表现[3]:
情绪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感觉自己过度付出,以至于没有情感资源、情绪能量了。
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用消极、麻木的态度对待身边人,甚至不把同事当“人”,而是当成工具。
效能丧失(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变得消极,认为自己做不到、完不成。
既然工作倦怠的年轻人都已经把同事当成工具了,谁会在工具面前精心打扮呢?
虽不能穿,心向往之
消极攻击
其实,现实生活中,未必有那么多人真的穿这么“丑”,但围观群众这么多、支持的声音这样大,确实意味着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有网友评论道:
“我虽然不会这么穿,但我坚决捍卫大家这样穿的权利。”
“公司给我工资是买我的工作时间,又不是买我的穿衣自由,想让我穿得好看,得加钱!”
从中不难看出,工作侵占了太多的生活空间,这几乎是让大家无比愤慨的共识。
工资与家庭、生活的平衡,一直是职场人的追求,但是工作难免越来越多地侵入到下班后的生活里,并且往往成功挤占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三十年前的研究统计就发现,工作对家庭的冲突,是家庭对工作冲突的三倍之多[4]。
现在通讯工具如此发达,许多公司又普及了弹性工作制,工作对生活的侵扰只会进一步加强。
在这种大环境下,职场人们个人可能真的难以抵抗这种趋势,也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和能力“整顿职场”,
所以只能用一些间接、隐蔽的方式表达愤怒、与之对抗,这被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攻击(passive aggression,或“被动攻击”)[5]。
支持“穿得丑”就是其中一种方式,此外可能还有:
故意拖延,哪怕中午做完了工作也要卡着下班的点再提交;
抱怨感到委屈,发“就算没有加班费,今天也努力加班了”之类的朋友圈;
说其它阴阳怪气、明褒实贬的话;
即便有建设性的工作意见,也不会告诉上司等。
我们热议“穿得丑”,归根结底还是在讨论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我们希望有更加穿衣自由的职场,归根结底还是希望,工作状态可以生活化一点,但是工作本身能离我们的生活远一点。
其实,无论是精致穿搭、随意穿搭,还是“恶心穿搭”,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舒服嘛。
在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开心最重要。
祝大家都能解锁适配的穿搭,从穿搭开始,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作者:木棉959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部分参考资料:
[1] Dion, K. L., Dion, K. K., & Keelan, J. P. (1990). Appearance anxiety as a dimension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 Exploring the ugly duckling syndrome. 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y, 14(4), 220–224.
[2] Fredrickson, B. L., & Roberts, T. A. (1997). Objectification theory.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21, 173-206.
[3] Maslach, C., Schaufeli, W. B., & Leiter, M. P. (2001). Job burnou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397-422.
[4] Frone, M. R., Russell, M., & Cooper, M. L. (1992).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work-family conflict: Testing a model of the work-family interfac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7(1), 65-78.
[5] Hall-Flavin, M.D., Daniel K. "What is passive-aggressive behavior? What are some of the signs?". Mayo Clinic. Retrieved 21
November 2020.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倾听内在声音 
 感受情绪和能量的流动 
 换一种方式,关爱自己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