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董楠
邮箱
最近比亚迪的财报电话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矛头直指合资品牌,他称,未来3-5年,合资品牌份额将从40%降到10%。
今年一季度,中国品牌份额继续飞涨,合资品牌已经开始很难守住40%的份额。王传福的预言开始一点点进入现实。
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品牌份额达到59.6%,同比上升了7.4%。
3月,德系、日系、美系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0.4%,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3.8%,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8.2%,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其中,日系不但没有扭转连续下滑颓势,下滑幅度也是合资品牌中最大的。
日系车销量下滑幅度之大,从一季度的日系合资品牌表现就可见一斑。今年一季度,坐拥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的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滑24.11%,是头部车企中唯一几个降幅超过20%的汽车企业。
合资品牌即将无法守住40%的份额线,其中日系份额下滑最明显。一度市场份额与德系相当的日系汽车,为何最先失守?
1
“经济耐用”的地位被取代了
日系,在中国是经济型汽车的代名词,经济、耐用,让日系车在入门级市场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
日产轩逸、B级三杰,以及能够把混动卖出高溢价,这些都是日系车得以在中国市场长期生存的空间。
但是,日系品牌曾经稳固的市场空间过去两年在不断被压缩。
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22.6%,到2022年降至20%,到2023年继续下滑至17%,再到如今已经15%,日系品牌成为合资品牌中下滑最快的品牌。
图源:乘联会
其中,本田是目前下滑速度最快的日系品牌。本田在中国的两个合资品牌,今年3月相比去年同期,都有大幅下滑。广汽本田今年3月销量3万辆,而去年同期是8.6万辆;东风本田今年3月销量2.8万辆,去年同期是6.5万辆,下滑幅度均超过一半。
日系品牌还在大幅缩减中国市场产能。3月,《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产正考虑将在中国的产能削减30%,大约减少50万辆,也就是说日产在中国的产能要从160万辆缩减到110万辆;本田则打算削减20%,大约30万辆,从150万辆缩减至120万辆。
市场层面的压力则更让日系车疲于迎战。在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的压力下,日系车在中国也开始了大降价。3月,第九代凯美瑞上市,直接将B级混动轿车的门槛拉到了17万元。但是在B级轿车市场,凯美瑞仍然没有为自己争取到一席之地。
第九代凯美瑞上市价格 图源:网络
轿车神话轩逸的地位也早已经被比亚迪秦PLUS取代,这款神车甚至还在不断进行市场下探,秦PLUS荣耀版的上市,已经将A级轿车的门槛下探到8万元以内。
比亚迪秦PLUS 荣耀版图源:网络 
1
馈电油耗进入2时代
留给日系品牌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最近,王传福在2023年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透露,比亚迪计划在5月切换第五代DM系统,其中发动机效率从第四代的43%提升至46%,理论百公里馈电油耗低至2.94L,满油满电可续航2000km。
这意味着,比亚迪插电混系统的馈电油耗进入了2时代,满油满电续航也创造了新标杆。日系品牌的经济性在比亚迪新一代插混系统面前,也更加不值一提。
比亚迪已经进入了规模-技术-市场的红利期,依靠不断迭代的插电混系统进行燃油车和合资品牌市场的收割,也是在宣布一个时代的到来。
仅仅在A级轿车插混市场,去年比亚迪就以一年卖出43万辆、一款车占到总体乘用车A级轿车市场规模的1/10,新能源A级轿车市场50%份额的成绩,推动了整个市场结构的变化,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提升。
在主流市场的加速渗透,是比亚迪颠覆市场的重要一步。
今年比亚迪一系列的降价动作,目的是提升市场“电比油低”的认知,比亚迪以具有说服力的技术指标,以及规模化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让插电混逐渐取代此前日系的混动神话。
图源:网络
如今,比亚迪DM混动系统迭代到第五代,当比亚迪启动第一代DM混动系统研发,丰田的第一款混动车型已经上市了7年。当日系建立起混动技术话语权时,比亚迪则开始寻求新的技术革新,这本身就是一个冒险的尝试。
一方面,日系在混动系统上已经建立起技术壁垒,另一方面,从电池技术起家的比亚迪,也想依靠新能源汽车,尝试技术革新。
比亚迪在插电混技术领域的成功,也推动了中国品牌插混技术的进步,让中国汽车市场真正迎来了依靠核心技术扭转市场格局的关键阶段。
1
全球化大潮下,在本土市场证明自己
无论是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日系都是中国品牌的重要对手。如今,中国汽车品牌出海如火如荼,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渗透的国际市场,日系也都是最大的对手,比如东南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首要任务,就是干掉盘踞东南亚市场多年的日系品牌。
图源:网络
所以,更进一步来看,比亚迪冲击日系,还能够提升插电混在国际上的认知。当然,前提是,要先稳住中国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推动新能源转型,对于全球汽车产业来说,本就有着深远意义。
多年以来,随着技术和供应链体系成熟,插电混动也进入了成本控制能力更强的阶段,也有了市场下探的能力,规模效应更强。
3月,上汽通用决定,将通用一度放弃的插电混系统重新推向中国,并号称要打响插混反击战,上汽通用的王牌车型GL8也将推出插混版。这种战略调整,也意味着,合资车企已经开始融入中国汽车市场的游戏规则。
中国市场的规模效应,也是中国品牌全力推进新能源出海的底气。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技术验证,也让其有底气用新能源破局全球市场。
所以说,比亚迪在中国市场最先吃掉日系份额,也将是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的开始。
点个在看,再走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