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第五届“中国智慧+中国经济”企业家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以“新科技革命下的中国产业变革”为题进行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教授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巍校友,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邢玉民校友,甘肃祥宇集团董事长刘玉红校友,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超校友,围绕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变革展开了圆桌讨论。
本次论坛活动由清华经管EMBA教育中心主办,2017级北京校友会、2020级北京校友会联合承办。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薛健教授担任论坛主持人。
新科技革命下的中国产业变革
王一鸣以“新科技革命下的中国产业变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从新科技革命下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赋予科技创新新使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变革和创新等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中国产业变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使命。

王一鸣指出,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大国博弈角逐的主战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要赢得主动和优势,从根本上说要依靠科技创新。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链条,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力。
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变革
由白重恩主持,王一鸣与清华经管EMBA校友们在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全球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产业变革”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中国产业变革发展。白重恩指出,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一理念后,在两会期间又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一鸣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盲目铺摊子,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构化、同质化竞争,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科技条件和产业基础,合理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完善技术要素市场,培育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促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汇聚。
刘巍表示,在核电行业,因地制宜也具有特定的含义。比起0-1的技术原理研究,1-100的产业技术突破更是国际难题。实现安全核电技术突破,构建中国核电标准体系,是国际核电领域的必争高地。而相应“双碳”目标,实现核电的多元利用,将为核电行业注入无限可能。
邢玉民认为,判断是否是因地制宜,要看当地是否有与生产力配套的生产关系,以支撑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企业只有优化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推进新质生产力既核心竞争力高速提升。同时,要从行业视角辩证地看待新质生产力,理解同一技术在不同行业与企业中价值的差异性,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刘玉红提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的系统工程,企业家要从自身角色出发,勇于担当和创新,与社会各界融合共同推动民族产业、民族品牌发展。农业企业作为传统实体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全产业链逐步重塑、升级。
韩超认为,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警惕新概念的入侵,保持战略定力,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从企业自身产品和技术的角度出发,时刻牢记以市场反馈作为决策评价的核心依据,以积极而谨慎的态度拥抱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技术。
论坛的最后,由山东校友会、新疆校友会、宁夏校友会分别为学院四十周年献礼,表达了校友们对学院院庆的真挚祝福。

编辑:张芮
责编:段茜
主编:庄丽
喜欢清华经管EMBA,请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