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起壮烈牺牲,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值得细细咀嚼。下面对事件经过的描述均来自华商网,是全国知名的当地媒体,黑字部分都是报道原文加粗的。
报警时间已过夜里10点,报警内容是醉酒的爷爷在家殴打奶奶。
个派出所勤务安排是很棒的,夜间十点能够三名警力出警。
这里还是老话,美帝警察如镇静剂,印度警察似强心针。警察到场不仅不能抑制当事人生理活性,相反倒过来成为攻击对象,全国各地都一样,喝不喝酒都一样。

这里说了,嫌疑人是先刺向两名村民。这个重要细节说明了,警察能否震慑反社会成员,不是警察自己的事情,更是人民群众的天然需求,是社会公众的内生需求。
比如当着警察的面,威胁要弄死人家孩子,这是语言上的虚拟攻击。

比如当着交警的面,往高架桥上撒钉子,这是危害不特定对象的实际行动。

比如当着警察的面,用发胶喷安检员的眼睛,这是对冲突对方施加魔法伤害。

比如自己打电话叫来警察,还当着两个警察的面(戴记录仪的一个,镜头里还有一个),说“反正我要把他砍了”,并且真的抽刀去砍。这是要对冲突对方实施致命伤害。

再比如当着警察的面,在派出所留置室内两次殴打辅警。上述例子加上直接袭击警察的,从语言到行动,从各种对象到
警察自身
,已经充分说明,警察无力震慑,则没有人可以幸免,这就叫社会公众的内生需求。

在发现有刀后,英勇的民警将群众护于身后,持警棍上前迎战。第一天消息传出时就有很多人想知道,当时有没有装备。报道说得很清楚,出警的三名同志都有。夜间三人出警,都有装备,这两点可能已经远胜很多地方。三名同志无人退缩,直面尖刀,不惧牺牲,也无愧于警察这个逆行者的职业。

牺牲的民警33岁,参加工作就是在派出所,“长期奋战基层一线,多次被评为优秀民警、优秀公务员、先进个人”。他既不是刚出社会懵懂无知的小毛头,也不是临近退休年高体弱的老同志,更不是得过且过念经撞钟的边缘人。年富力强积极进取、勇敢无畏并具备足够基层经验,可以说是警力资源中最优质的一员。
嫌疑人这边情况不详,有人说63岁,有人说68岁。人数是一个,年龄是花甲至古稀之间,武器是一把刀,状态是酒后。持近战之王的酒后老汉,与带常规装备的优质警力对战结果,只能说现有的装备不能满足这种场景的需要了。
清明节时老编在《年年岁岁刀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里面说的是,基层警察可能随时面临与“一名持刀青壮年男性”爆发战斗,要按这个标准去打造自己的最小武力值。今天突然想到,靠基层警察自己去提升“最小武力值”是最无效的途径,因为他们是最无力改变现状的那一群人。
每有执法伤亡,在群里复盘推演、讨论得失的,总是那一小部分执勤服。还有很多人并不知道从何说起,技术层面不会分析,制度层面不敢妄议,只好不作声。就像鲁迅描述的中年闰土:“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专业群体尚且如此,社会大众更不用说,对民警“一路走好”,对凶手“必须死刑”,除此再无新鲜内容。有一些会说,“这给美国早就打成筛子了”,但是如果真要提升警察常规武力,一定会遭到国情派的坚决抵制。
2018年10月28日,重庆女乘客打司机导致公交车冲下桥去,15人死亡。一周以后,当地多部门联合规定,公交车必须配备隔离驾驶室,网民高呼全国都应该普及。半个月后,交通部就要求所有新购置的公交车都要配备驾驶区域隔离装置。
同理,只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产生安全焦虑,就一定能改变现状,而且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改变现状。光说“警察最小武力值”没有用,警察是为了社会公众的安全而存在的,警察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叫“社会必要警察最小武力值”。

这是老编今天受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概念启发想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社会必要警察最小武力值”就是指在现有的各种正常生活场景中,在脑子不傻心眼不坏的普通人眼里,警察保护民众安全和维持社会运行所需要的最小武力值。
比如开车堵塞医院通道的时候,交警的最小武力值。

比如躺地碰瓷长达13个小时的时候,派出所的最小武力值。

比如高考刚结束就捅同学时,现场警察所需要的最小武力值

比如商场发生捅人事件时,第一反应的警员所需要的武力最小值。

既然是最小武力值,那就来不得半点虚假,低于这个值,社会就无法正常运行,就会有流血和死亡。昨天最新的澳大利亚商场无差别砍杀事件,六死十余伤,凶手被女警察一枪击毙,那不是拿个甩棍就能感动人的。

总之,建立了社会必要警察武力最小值的概念,警察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情况自己得具备什么样的攻防能力,民众才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警察有个明确标准。低于这个标准,人民群众第一个不答应,再看到学校门口站着警察啥也不带,看到交警捡拖把与歹徒搏斗,看到各种空手夺刀肉身拦车,直接扫码投诉不满意。到了那一天,社会才能更加安全,烈士们才能含笑九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