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5%。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进口4.43万亿元,增长5%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编辑|王延春
如何看待今年前三个月的进出口数据?海关总署4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进出口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六个季度以来新高。与此同时,以美元计价,3月单月出口同比下跌7.5%,低于市场预期。
东吴宏观的一份研报指出,前期改善的海外数据和国内PMI(采购经理指数)数据调高了市场预期。3月出口同比增速的变化相对于PMI新出口订单的大幅反弹、韩越出口的改善以及全球制造业的复苏明显落后,造成了3月出口数据与市场预期明显背离。
具体而言,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0.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5%。其中,出口5.74万亿元,增长4.9%;进口4.43万亿元,增长5%。
然而3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5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下降3.8%,进口增长2%。以美元计价,出口则下降7.5%,进口下降1.9%。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向《财经》分析指出,3月出口读数偏低,主要受基数、春节效应影响。去年3月出口同比增速、金额分别为全年最高、次高。此外,春节前“抢出口”,节后出口会明显回落;2024年春节偏迟,会对3月出口形成冲击。基准情形下,预计2024年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回升至2%-4%左右。
船舶、汽车、消费电子出口景气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三个月,出口额同比下跌的商品包括稀土、医药材及药品、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纸浆、机床、汽车(包括底盘)。一些商品价格下跌,出口量增速超过出口额增速,如天然气、肥料、纸浆、煤及褐煤。
熊园指出,分商品看,3月机电产品的出口仍有韧性,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产品是主要的出口支撑。3月中国汽车、船舶在高基数下录得正增速,同比分别为28.4%、34.0%,两年复合增速69.5%、56.3%,强于1-2月两年复合增速36.4%、43.1%。
船舶、汽车等运输设备依旧是对出口增速贡献最大的行业。民生银行研究院的研报指出,2023年中国手持船舶订单增速屡创新高,12月增速32%达年内最高点。船舶建造周期一般为10-24个月,预计2024年中国船舶出口将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该研报指出,3月汽车出口保持正增长,但其增速自2023年4月达到195.7%的峰值后,便开始从高位回落,3月增速已下滑至区间底部。一方面原因是去年同期高基数,另一方面,欧美近期加大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裁力度。
民生银行研究院这份研报指出,3月,手机走出负增长区间,出口金额增长1.7%,拉动出口增长0.05%。全球半导体销售自2023年11月转正后,增速实现四连增。韩国作为全球头部半导体出口国,2月增速暴涨至66.7%。根据历史经验,半导体上行期一般持续两年左右,预计今年中国消费电子出口将持续火热。
熊园分析,本轮半导体周期从2023第二季度开始上行,2024年电子产品出口景气有较大确定性。3月,中国的电子产品,集成电路、电脑、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出口增速分别为11.5%、4.9%、2.9%,两年复合增速强于1-2月数据表现。
3月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回落明显。兴业研究的一份报告指出,3月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灯具及照明装置、家具及其零件等出口增速回落幅度均在40.0%以上,依次拖累中国整体出口增速较前月回落2.2、1.6、1.3、1.2个百分点。不过,熊园指出,美国服装等行业已有补库迹象,预计将拉动中国轻工出口。
民生银行研究院分析展望,从长期视角来看,3月出口绝对规模居历史同期第二位,反映出中国出口的强韧性。去年4月、5月、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7.1%、-7.6%、-12.4%,预计今年二季度出口增速将在低基数下逐月回升。
对欧美出口边际改善,二季度有望回升
出口国别结构的调整趋势没有改变。熊园指出,3月出口延续1-2月特征,美国、欧盟、东盟等仍是拖累,但边际好转趋势继续强化;中国对其他新兴市场出口延续偏强;对巴西出口有边际转弱趋势,可能与巴西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有关。
一季度,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4.82万亿元,增长5.5%,占进出口总值的47.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1.6万亿元,增长6.4%。同期,对其他9个金砖国家进出口1.49万亿元,增长11.3%,占14.7%。此外,对欧盟、美国、韩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1.27万亿、1.07万亿、5354.8亿、5182亿元,合计占33.4%。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以人民币计价,一季度,中国对荷兰、新加坡、菲律宾、南非、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出口同比增速为负增长,分别为-18.5%、-4.2%、-11.5%、-13.1%、-5.7%、-6.1%、-5.9%。一季度,中国对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回暖向好,进出口降幅同比收窄5.9个、1.2个百分点,中国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为2.1%。
熊园分析,3月,中国对美国、欧盟出口同比分别为-15.9%、-14.9%,拖累总体增速,但环比强于季节性,边际改善趋势继续强化;对东盟出口同比-6.3%,环比改善趋势明显;对俄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在全年高基数下,后续难有类似2023年一样亮眼的增速表现;对其他新兴市场(主要包括中西亚、东欧等地区)出口延续偏强,同比增55.7%,但4月起基数提升,增速预计也将有所下滑。
民生银行研究院研报指出,去年4月、5月、6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增速分别为7.1%、-7.6%、-12.4%,预计今年二季度出口增速将在低基数下逐月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有分析认为,生产者价格较2023年水平持续下降的事实证明中国生产商产能过剩,因为这表明厂商正在削减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同时中国3月的出口同比下降7.5%,请问出口生产商还能这样持续多久,以确保维持海外客户及销售订单?
对此,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回应,首先,我们不认为,生产者价格下跌就意味着所谓的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往往与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更新迭代、生产商主动让利等多种因素有关。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通过不断地研发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品质的同时,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不断拓展了向下游让利的空间。
王令浚举例,中国商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欢迎,靠的正是创新和品质。这些是我们企业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用户和消费者的理性选择。他表示,总的看,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但当前外贸发展也有不少有利因素。预计二季度中国进出口持续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
责编|肖振宇
题图|视觉中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