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乱发布时间
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
将“智谷趋势”设为星标🌟
保持联系,一起前行
◎作者 |  安娜
◎来源 |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已获授权
这几年,网红饮料的消费者可谓头铁、胃也铁,带着一股“明知会腹泻、偏向腹泻行”的劲头。
以blueglass为代表的“窜稀系网红饮料”,越是口口相传中能让人拉得痛快,越是让人追捧。
最近终于出现了翻车的新闻: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反馈,跟风消费blueglass"畅"系列酸奶后,次日凌晨四点胃痉挛痛醒,前往医院检查后发现得了急性肠胃炎。
看看新闻记者亲测,这杯添加了5000亿活性益生菌的”窜稀神器”确能让其腹泻至次日。
虽然排泄畅快会给人一种清除宿便、排毒养生的快感,但新闻中的医生提示,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
blueglass该系列酸奶每杯的活性益生菌含量是每日推荐量的100倍,膳食纤维含量也超出每日20-40克的是上限。
超百倍的益生菌吸收将干扰身体机能,实际泻的过程更多的是排出体内的水分,过度腹泻甚至有脱水的风险。
@看看新闻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道理都懂,却很难抵抗诱惑。
看看这两年源源不断走红的窜稀神器就知道,让消费者拒绝“一杯饮料就解决便秘”的快感,没那么容易。

一杯酸奶下肚
拉得千姿百态
酸奶界的“爱马仕”Blueglass“畅”系列酸奶最初走红,就是因为其标榜的“科学排泄”。
Blueglass门店的酸奶饮品单杯单价在29.9元至49元不等,一杯到手,很多网友被五颜六色的外观及复杂配料表搞懵了。
@Blueglass品牌方
膳食纤维、能量、维生素A、B、C、D、E占比含量等身体所需的成分全部透明罗列在了侧边杯壁上。
饮品方在小红书上解释,元素周期表系列酸奶是以不同颜色不同作用的营养为基底。
如小红袋是自然好气色、小黄袋是天然“灭火器”、小绿袋是膳食纤维代餐、小黑袋则是以黑补黑。
@poppyycc  @胡小肚肚子
主打的紫色小蛮腰不老莓原花青素“畅”系列酸奶,则是品牌旗下的爆款畅销“窜稀神器”。
其中添加3瓶小蓝瓶普通版售价45元,添加4瓶小蓝瓶的高阶版售价49元。
羊毛薅在羊身上,消费者是在为其中添加的高价成分活性益生菌埋单——每杯酸奶大约含有5000亿活性益生菌。
众所周知,造成功能性便秘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道内缺乏益生菌,引起菌群比例失调。
这么大剂量的一杯下肚,很难不让人幻想一种一劳永逸的快乐。
@raindrop雨滴
线下店面的柜台上会写着“劝你别试”“建议您不要跟风买,您真的有需要再买”“肠胃消化功能弱者建议不食用本品,自然健康很重要”等文字提示。
外卖产品页面也提示着:肠胃消化功能弱者,建议不食用本品。
结果一生逆反的网友反而被这波反向宣传跟更加刺激到,非要看看是你的益生菌还是我便秘一周的钢铁肠胃厉害。
尝试过的消费者,画风各不相同。
有人宿便排净、成功瘦身,成果喜人。
@夏小木
配合“瑜伽裤女孩”、“撸铁女孩”的好身材出镜,一杯酸奶成了好身材养成之路的大功臣。
@辣味仙子
但更多人喝完的反馈似乎是,过度的排便通畅已经形成了困扰。
有人自称只打雷不下雨,一直坐厕所20分钟上不出来,肚子跟放鞭炮一样。
在办公室来这么一杯,从此在全公司都没有在乎的人了。
当然,更惨的还得是那些在商场逛街边走边喝的人——“以为是个屁,没想到……直接去买裤子了。”
排泄成功的人,往往不会只拉一次。
不少人喝完当晚一晚上五六次,虚脱到只能住在厕所。
拉出水后还不忘心有余悸,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卫生间,恐怕要因为一杯饮料而打起来。
更离谱的是,有网友喝完直接进了医院急诊,就像开头新闻中的当事人一样确诊急性肠胃炎,不得不喝药止痛。
@raindrop雨滴
不少人自诩钢铁肠胃,平时吃什么通便的东西都不管用。
结果没有一个嘴硬的人会躲过5000亿一杯的惩罚,喝完直呼慎入:“泻药就泻药,装什么酸奶!”
@阿nee
专家认为,摄入的活性益生菌并非越多越好。
成年人每天需要益生菌量在10亿至50亿,如果喝掉有5000亿益生菌的blueglass,意味着超量益生菌被吸收,同样会扰乱肠道的正常菌群。
水满则溢,菌群失调,自然就会腹泻。
虽说便秘影响身体健康,但腹泻又何尝不是对健康有害。严重腹泻还会导致高热、腹痛、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壹只鹿-
实际上,早在2022年就有网友在平台上投诉该品牌,但得到的反馈是“体质不同,因人而异”。
确实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吃喝是个人的选择。
也有不少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拉一次没大碍就想第二次,感到排泄不通畅的时候甚至还会主动来一杯blueglass。

沾上“窜稀”两个字
高低也得尝一尝
blueglass酸奶掀起的这波“窜稀热潮”,其实早就在网红饮品界横行好几年。
无论是果茶还是咖啡,家里总有一款爆款单品是顶着“通便排毒”的名号走红,坊间流传着它神秘的传说。
@吃吃喝喝的掉秤日常
奈雪是奶茶界第一个营销“窜稀神仙水”概念的营销鬼才,被油柑支配的恐惧仿佛就在昨天。
不知是谁先打响了喝奈雪油柑茶有助于窜稀的口碑,再配合着“66颗榨一杯”的宣传话术,这杯饮料的含金量顿时就上来了——
肠胃不适应的冷门水果+足够多的真材实料,谢谢,今天不拉光宿便是不会罢休的。
油柑一出,后面的窜稀系网红饮料也一个接一个,总结下来其实有几种共同的炒红套路。
第一,这杯饮料要以全国范围内不知名、不常见的冷门水果为原材料,而且给人一种“寒性十足”的刻板印象。
比如后来同样加入窜稀大队的西梅美式、西柚美式,听着就和咖啡因一起让这杯饮料凛冽加倍。

再比如有段时间“女团水”概念风靡网络,指的是学韩国女团瘦身、消肿,将柠檬汁、柠檬片和煮开的绿茶混合。

网友有样学样,迅速开始“二创”,突发奇想又往水里加入西柚、蓝莓、青瓜等蔬果。

不过定睛一看网红搭配推荐,会发现其实最容易窜稀的可能还是一整杯的冰块。
第二,话术上都号称能“刮油”,并且让人把窜稀的结果和刮油挂钩。
其实医学专家认为,短效刮油食品并不存在,真正有效的成分只是能减缓脂肪吸收速度的膳食纤维。
但窜稀神水却给足了心理暗示。
比如视觉上往往都显得像白人饭里的菜叶子一般健康:
通过抹茶跻身窜稀赛道的一点点“绿水”、茶百道抹茶等饮品,一整杯绿色明晃晃,一眼健康养生。
说白了,追捧一茬又一茬窜稀神水的年轻人,本质为的是一个高效版健康。
盼望一杯水下肚,宿便也没了,肠道负担也轻了,身体多余毒素也排出去了,整个人都更有精神打工(bushi)了。
blueglass算是洞察了消费者的需求后,把以上特点都玩到极致的商家,痛击着消费者的健康焦虑。
品牌主动向年轻爱美女性靠拢,以前的slogan是“一杯让你变好看的高品质酸奶”,如今是“Be a better you”。
通过酸奶中的营养成分,迎合那些消费力不俗的一线都市白领,为其提供身材管理、皮肤保养等附加值。
“窜稀”只是其产品系列中的一部分,却顺应着年轻人的排泄焦虑,火成了王牌产品。
但是,当年轻人想一窜百了的时候,这种饮食方式真的足够健康吗?
除去前文提到的腹泻的伤害,另一个健康隐患是不易察觉的糖分。
很多冷门水果诸如油柑、黄皮,因为本身的味道并不容易被广大消费者立刻接受,有酸涩的特点。
为增强入口口感,必然会加入大量糖分增强甜度。
再比如被吹得花里胡哨的“女团水”,后来还被鼓吹加入不同功效的姜黄粉、巴西莓粉等“抗炎神器”。
但同理,有网友反映过量食用无节制容易导致反酸、胀气、便秘又或腹泻等问题。
说白了,想通过一杯成分没那么简单的水就把身体里不健康的东西排走,也没那么简单
打工人想治便秘
是真的没招了
不难理解的是,年轻人对窜稀的追求固然容易过火,但背后实打实存在的消化与排泄问题,一直在折磨人。
《2023国人“肠”烦恼及益生菌消费洞察报告》指出,2022年有关肠道健康的问诊量达到2656.8万人次,同比增长达45.7%,有87.6%的国人存在肠道健康问题。
江湖名言称人最大的优越感不是别的,而“别人23岁买房买车,我23岁大便通畅”。
从小红书上的相关搜索就能看出,为了解决便秘问题,快速、强效、立竿见影成为是人们的共同诉求。
有人将blueglass等窜稀饮品形容成“小粉丸”——一种风靡一时的日本治便秘药品——的贵替。
本质上也算是一种试遍种种方法后的“病急乱投医”。
实在没招的人,还会诉诸玄学,豆瓣上“拉屎是一门艺术”的小组互诉衷肠。
蹲坑时必须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维持最肃穆的仪式感,否则就会受到便秘的诅咒。
甚至离谱的是,还有一群拉屎者积极号召家人们一起拜屎神、蹭屎气、拉金屎(俗称宿便)。
当然,很多便秘的人在自己的生活方式上,也不是完全无辜:

久坐不动、经常熬夜、饮食习惯不良。
工作时长超过8小时的人群在肠道问题人群中占比超7成,与“996”“007”深度捆绑的公司职员、白领、互联网从业者以高达22.4%的占比,成为肠道问题“高发族”。
打工人之所以在便秘问题上卷出新高度,在于不规律的作息导致了肠道功能性减退,营养失衡、压力增大的职场生态引起的心态焦虑。
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反复刺激肠道,使得肠道出现各种应激反应。
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但对于闲暇时间少得可怜的打工人来说,“长期主义”是最奢侈的事情。
每天固定的锻炼,少吃地沟油外卖多吃健康食物,工作间隙规律地起身活动……
维护肠胃的健康、解决排泄问题,每一样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心力去实践。
此时天降一杯“40多块一劳永逸”的网红饮料,人们哪怕明知道自己又被营销话术击中,却还是要向效率投降。
不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指望吃进肚里的东西能抵消——就像啤酒杯里泡枸杞、一边熬夜一边吃补品,年轻人倒也向来没少干这种事。
至于试过之后,确实如商家所说,“体质不同,因人而异”。
是难得的痛快,还是拉得又痛又快,只有三更半夜的马桶知道了。

当大分化时代来临,舆论撕裂,信息泛滥。你缺的不是信息,而是专业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获取一个观点容易,但自己掌握一套方法论不易。我们研判团队费心整理了两份报告,总结了跟踪各类重要会议的方法,以及关注的侧重点。
加我免费领取这两份报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