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梁永安,复旦大学人文学者、旅行摄影师
旅行者是人类的观察者
读书、写作、旅行、摄影——最美好的生活莫过于此。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言:“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旅行者不是旅游者,不是游山玩水的旁观者。旅行者是人类的观察者,走过阴晴风雨,遍阅人间悲欣,既在其中,又在其外。从不纠结于现世得失,将生命当作一次山重水复的旅程,将隐藏在视觉深处的万千气象告诉四面八方。
当一个旅行者实在不容易,其中最难的是“行”。行是发现,行是阅读,行是实践,行是创造,正如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跑到一个网红的地方,吃一顿,拍一通,跳一阵,这当然很欢畅,但这只是旅游,却没有旅行的纵深感。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着两个选择:是做一个简单快乐的旅游者,还是深切幸福的旅行者?选择因人而异,但我还是宁愿做一个艰辛跋涉的旅行者。
因世界的丰富和差异而爱它
从理论认识上,我们想认识今天这个时代的社会、世界都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们都在发生变化,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去面对世界,就会很难去理解它。
《人类简史》写到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一个是工具,一个是技术,第三个就是认知。今天,我们的一个重要人生价值就是把自己所在、所闻、所体会的事物表达出来,深刻体现,变成时代最好的记录,精神旅途中最好的呈现,这样,不同人之间就有了光,大家像拼图一样聚合在一起,就能认识这个世界,这是我的体会。
2012年9月30日摄于西藏林芝
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为你设计的,它本就存在,而是因为你来了,你要体会世界,体会人类,体会它们的丰富性。在这个时代,不要因为某些东西而爱这个世界,而是因为它的丰富和差异而爱这个世界。旅行,正是把自己放进这个世界。
作为旅行者,首先你要认识自己是一个短暂的存在。如果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为坐标中心,一切考虑问题、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是以自己的小逻辑,那么你将是轻浮的。我的体会是,把自己看得越重,你就越轻。所以你就是短暂的世界旅行者,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旅行是将生命放大。从社会心理学上说,一个年轻人的成长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看世界的丰富多彩,第二步,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喜欢什么,爱什么,走过模糊期、确认期,最终抵达探索期。第三步,热爱生命。生命不是你一个人活着,这个世界是千千万万的人在活着。
旅行者在广大的世界里面找到自己的价值点、热爱点,这个过程也是让这个社会更加有生机,这是时代的旅行者的意义。
2014年6月21日摄于新疆伊宁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一方面有精神,一方面有审美。怎么叫审美?我所理解的是它存在于现实和自由的灵魂之间。你不可能完全遵从现实,那就变成复制品;而绝对自由的灵魂只是虚空,你必须有跟世界的互动,有问答,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点,这个点上既有现实,也有自由。
古希腊有一句俗语,你要有力量承担不能改变的,另外一方面你要有力量做一些你可以改变的。在现实和自由的灵魂之间找到这个点,是需要慢慢探索的过程,也正好符合你的心路历程。古希腊反对孤独,认为人应该要走出去跟社会交往,身体跟精神都要全面,这是特别好的一个状态。
例如,地中海给人一种“可达性”,在大西洋上航船,会面临未知的风险,但是在地中海面临风浪,船可以抵达岸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流圈,不同的文化聚集在这里。我有一个体会,那就是:你精神好了,身体就好。
我有两个地方特别想去,一个是非洲肯尼亚,肯尼亚是人类走出来的故乡,全世界的人类都是从那里走出来的。我特别想看看这个人类起源地。第二个,我特别想去南美,从哥伦比亚到阿根廷,形形色色的国家和体验,需要实际去感受。在南美文化中,神话都是现实,其中的人们活得有灵气又有生活气息。
2009年8月19日,云南芒合寨
要享受一点流浪,享受不确定性
我很深的印象是去内蒙古包头。我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出发的时候有点不想去,下了小雨,但是已经约定好了。我坐着出租车去火车站,心情不是很好。到了包头,我发现这个城市不小,很多地方都是沙地。
我们去到中国边境。我有点害怕,而且灰尘满天,我觉得一个人要是在这里生活一辈子可太苦了。哪怕是在县城,天也是灰蒙蒙的,生活也很艰苦,对水的依赖很大。再往前,就是戈壁滩,十分荒凉,再往前就是边防。四处还有行者的暂歇地,有很多骆驼,我感觉很神奇。
那还是夏天,季风特别大。晚上我们住下以后,在呼啸的夜风中,还能听见骆驼的呼吸声,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声音,渐渐地我有一种舒展感,没有那种身在尘世的感觉。晚上十点,一个男人走了进来,头发很硬,肤色很黑,像是常年在风沙中的模样。我们聊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从上海过去的。我问他上海多好啊,你怎么要来这里?他说他不喜欢上海,上海太缺乏这种粗犷和辽阔。我们聊得很开心。
藏族摄影师觉果拍摄的布达拉宫
最神奇的是,我在那里住了五天,回来以后我就变了,我变得喜欢辽阔而简单的事物。在内蒙古,牧民的生活很纯朴,要么放羊,要么骑着摩托车去很远的地方与人喝酒。他们卖一头羊可以赚八九百元,但他们也不需要花什么钱。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中,最现代化的是一台风力发电机,再用发电机发电看电视。那里的人走路很有力量,膀大腰圆,但是他们的眼神特别透亮,没有负担,特别单纯,男女都这样。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村庄里有银行,生活就变得沉重复杂起来,要准备很多东西,也很依赖很多东西。
生活就是各得其所,如果你一辈子只活在一个地方、只知道一种东西,或许你适合巴西的奔放,适合日本的精致,适合法国的艺术气息,但那些只是单一的。所以一个人要旅行,要知道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日子,要去什么样的地方,尤其是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2009年11月2日摄于法国卡尔卡松
我们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有四个地方可以去,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留在学校,看重的就是自由的时间——每周上完两节课之后,剩余的就是自己的时间。并且,还可以出国教学、国内考察交流。我的很多出行,都是在工作、研究和交流的范畴里。

这个时代尽管有996,但我一直提倡当下的年轻人一定要有告别老板的能力。我看一本书里有一句话:年轻人最大的财富不是钱,不是房子,而是你整个生命中的体验和试错,你30岁到35岁中的积累是最关键的。往后你的生活质量和方向靠的是什么?就是靠你的多样性、起起伏伏的体会,知道自己一辈子真正想做什么。同时,还有一个问题:你应该跟什么人在一起生活,这些问题都是连带的。
传统的思维是,我们要追求稳定的生活。但我觉得要享受一点流浪,享受不确定性。
2010年4月17日摄于日本濑户内海大桥
我的一个学生在北京,他学的是文学,但他也会绘画。他在北京的工作不错,领导也欣赏他,但是他觉得在这里能学到的东西不多,因为能完成的事情他都驾轻就熟,他迫切地需要去转换,但到底下一步去哪儿他也不知道,但是他明确知道不能继续在这里了。他跟爸妈打电话说,我要辞职了。爸爸一听,说很好,下一步去哪儿?他说不知道。他爸妈说很好,你要勇敢走自己的路。不过,爸妈告诉你的是,往后爸妈不能再养你了。后来,他觉得毕竟天无绝人之路,他还是需要改变,就辞掉了工作,经过两三个月又到了新的岗位,有了不同的工作感受,干得也很好。所以,不要用负面的思维去思考位置。一定要相信自己。
(免责声明:本文为经济学教授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或者购买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或者购买依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