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美中科教
在全球经济的历史长河中,数字革命与全球化作为两大变革力量,正以截然不同的态势演进。数字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疾驰,而全球化进程则似乎陷入了某种倒退。
2024年3月28日,美国经济学家、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前校长、现任热门AI公司OpenAI董事会成员劳伦斯·萨默斯(Laurence H. Summers)在中国香港瑰丽酒店举办的《财富》创新论坛上,就这一现状及其对未来的影响发表了深度见解。以下是与《财富》亚洲执行主编钱科雷(Clay Chandler)的对话实录摘要。
AI:一场革命性变革
萨默斯指出,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往往比预期更为漫长,但一旦爆发,其速度又远超人们的想象。尽管AI在短期内或许不会彻底颠覆现有经济模式或商业模式,如同自动驾驶汽车面临“最后一英里”难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广泛普及,但他坚信AI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AI不仅是一种全新工具,更是通过全新认知方式赋予人类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能力,几乎可以替代所有形式的人类劳动。其对社会的潜在影响将深广且难以预测,无论是在新闻报道、诗歌创作、科学研究、企业管理决策等领域,AI都将发挥深远作用。
AI与生产力:滞后效应与未来展望
回顾1995年至2004年的生产力繁荣期,萨默斯认为这并非互联网直接所致,而是源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初期在计算机领域的大量投资。许多创新带来的便利并未在统计数据中充分显现,如电视频道数量的剧增并未反映在生产率指标上。他预计未来三至四年内,AI对生产力统计数据的积极贡献仍难以显现,尽管全球已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投入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但尚未导致卡车司机和出租车司机大规模失业,投入产出比例并不理想。然而,一旦AI进入下一发展阶段,无需过多额外投入即可实现大规模产出,如应用于建筑、养老护理、医疗诊断、个性化教学等领域,届时将带来显著的生产力提升。
AI:双刃剑与社会转型
萨默斯指出了AI可能引发的多种问题。短期内,他尤为关注AI造假现象,AI虽无法伪造金钱,却能伪造各类信息,如伪造《财富》杂志、个人评论、IP地址乃至政要讲话,可能导致个人或组织声誉严重受损。
长远来看,他担忧技术与创造者逐渐脱钩后,技术力量过于强大可能对人类社会产生何种深远影响。同时,AI对劳动力市场及人们对“有用知识”定义的改变亦值得关注。以往,技术主要替代对认知能力要求较低的工作,抬高了优质大学教育的价值和企业高管、律师的薪酬。而AI将打破这一格局,例如可能先取代医生复杂的诊断功能,却无法替代护士的情感抚慰作用;可能取代交易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却无法替代优秀销售人员建立客户忠诚度的能力。这意味着未来经济活动中,最具价值的技能和职业将因AI发生根本性变化。
应对AI造假与监管挑战
面对AI造假问题,萨默斯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发展数字水印技术以辨别真伪,以及通过立法严惩不良行为。然而,鉴于未来AI发展的不确定性,制定精确的监管策略极具挑战。
他强调,每当新技术出现时,人们往往局限于将其应用于现有任务,而非发掘其创造新价值的潜力。历史上,摄像机最初仅用于剧院表演录制,后来才被用于全新领域;IBM曾错误估计大型计算机市场需求,以及业界早期对便携式电话需求的低估,均表明我们难以预见新技术的实际应用前景,因此,构建高度灵活的监管架构至关重要,以便在技术挑战和机遇与预期不符时能迅速适应。
中美关系:共存之道
谈及美国大选季中普遍存在的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与遏制意愿,萨默斯表示,他曾参与促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在一代人时间内实现的生活质量指数跃升50倍以上这一经济奇迹深感敬佩。他认为中美两国就像被困在同一艘救生艇上的陌生人,虽相互陌生甚至存在敌意,但唯有找到共存之道才能共同生存。他告诫美国的对华强硬派应保持审慎,并指出中国某些“战狼”式外交言论反而加剧了美国国内对华强硬情绪。同时,他也批评美国政府针对中国产品实施的高关税等保护主义措施,认为此举抬高了美国消费者的物价,削弱了本国企业的竞争力。他呼吁美国应认识到,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才是确保双方乃至全球经济利益的最佳途径。
综上所述,劳伦斯·萨默斯在《财富》创新论坛上的发言揭示了AI时代的双重特性:一方面,AI作为革命性的技术力量,将深刻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潜在生产力提升;另一方面,AI的发展伴随着诸多挑战,如造假风险、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革,以及对个体知识技能需求的重新定义。此外,萨默斯还就中美关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强调在面对共同挑战与不确定的未来时,双方应摒弃零和思维,寻求合作共存,以实现互利共赢。
更多精彩:
相关阅读:

转载:美中科教。本文版权归属作者和原载媒体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