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晚报评,2023流行“发疯”文学,2024流行“窝囊废”文学。但在小刀看来,医学人永远只有“窝囊废”文学。
这不,在走访了各个高校/医院,从硕士到博士,从学生到医生,前线记者小刀赶来为您播报实况。
医学人的《大型窝囊废文学纪录片》已上线!
老马在三甲
天天喊着要合理引导医生薪酬,过“紧”日子!怎么?!我30块钱一夜的夜班费还有降的空间?🙂要不就都拿走当我免费献爱心吧
哥斯拉不说话
🤐旧社会叫“学徒”,现在叫“规培生”,拿着最少的工资还要被人天天骂。现在规培第三年,我只希望带教看在我天天给他买饭带饭,让我顺利结束
热血难凉
都说00后整顿职场。去年实验室里来了个00后学弟,没想到……竟是隔壁实验室老师的七大姑的小舅子的儿子,看来我今年辛苦写的文章有主了😊😀
……
看完大家的发言,小刀上头上的不是一点点。“学医,可太窝囊了!”
不过话说回来,想摆脱“窝囊”生活,也不是没有办法!
前段时间,小刀得知,某位研二小学弟靠着一手写SCI的本事,去年一年连发3篇SCI,总IF>10,现在实验室里的人都恨不得把他供起来
还有一位主治,在听完老谈老师的直播课后,调整优化了文章内容,3个月超快速发了一篇二区SCI,实现了完美晋升!科主任见他就笑意盈盈!

各位,发SCI!发高分SCI!相信你一定也能成为导师的心头肉、科主任的掌中宝,从此走上光鲜亮丽的人生。
话不多说,本期小刀为大家带来的发文逆袭方案是——老谈老师的《20小时SCI文章速写》直播课。
他将会从2-6分SCI文章结构、数据结构、常见研究模式开始,带大家解析SCI文章套路,并演示title,abstract,introduction,results,discussion模块化写作方法,手把手教你20小时搞定SCI写作。
这个发文套路不仅能带你掌握2-6分SCI文章写作套路,还能加快你的发文速度,1年发3篇SCI不是梦!
强烈建议每位为SCI发愁的医生、医学生都来了解下。
点击下方图片

即刻上车中科院博士的发文快车
20小时搞定2-6分SCI
👇 👇

HAPPY NEW YEAR
直播课大纲
HAPPY NEW YEAR





1.学生时期时间规划
学生时期要做好哪些准备?基础实验怎么安排?
针对本硕博医学生,老谈老师给到了一些很实用的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规划时间,少走弯路~
2.2-6分文章框架设计
从研究模式到文章框架,再到数据结构,老谈老师以中科院一区SCI为参考案例,详细讲解2-6分文章框架设计的技巧和套路。
3.写作前的准备工具
2-6分的文章创新性没那么高,文章当中想要表达的每一层意思,其实早就已经在其他的文章当中表达过了。
所以我们写作的核心思想其实不是写,而是拼。
老谈老师将会教大家如何做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如何从文献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关键内容,拼出自己的SCI~
4.SCI写作步骤和方法
标题 → 摘要 → Introduction → Discussion ,关于SCI的写作步骤及方法,老谈老师进行了重点介绍。
哪些是必须具备的要素?如何筛选出核心分子?如何看待已有研究和本项研究的关联及区别?……
5.投稿选刊技巧及注意事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提升发文速度及发表概率,老谈老师还会为大家介绍一些写作工具(如ChatGPT),以及选刊投稿时的注意事项。
以上仅课程部分内容,想了解更多,点击下方图片,即刻上车老谈老师的直播课,3个月投出一篇2-6分SCI文章不是梦!
👇 👇
为什么劝你学这节直播课?
这节直播课浓缩了老谈老师多年发文经验,从独家套路到高分文章案例拆解,分分钟带所有急需发文的医学党弯道超车,顺利毕业、顺利晋升!
而且说起这节课的主讲老师——老谈老师,想必大家也都不陌生了!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博士后,医学科研《24型》开创者!
老谈老师不仅在SCI写作方面造诣深厚,而且对于医学科研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经验,老谈老师的直播课程总是充满激情和启发,能够帮助学员们快速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学员们纷纷好评不断!
在直播课一对一答疑时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无论你对学术规划有何疑问,或者在SCI写作方面遇到了困惑,都可以在这个时间里尽情提问。
担心课程看不懂?跟不上?
放心!我们不仅会为大家提供课程内容的录播视频,以便反复观看,而且还会配备专属班主任,由始至终陪伴左右,课程重难点内容及时总结,每一步都为你安排的妥妥当当。
咱就是说,跟着老谈老师的《20小时SCI文章速写》直播课,1小时摸清高效写作套路,30分钟解决科研难题,掌握全新的发文套路,20小时完成一篇SCI文章根本不是问题!科研小白也能3个月投出一篇2-6分SCI!
赶紧点击下方图片,预约直播课,听老谈老师高密度输出SCI写作干货~
2024年,希望你也能摆脱“窝囊”局面,逆袭人生!
即刻上车中科院博士的发文快车
20小时搞定2-6分SCI
👇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