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起、三部支持、两校推进的一项改革,经过时间考验,证明体制改革和用人是改革的核心,经费使用效率和研究、教学产出显著提高,以较少的经费,得到更多的效率,受影响的局部在文化上大为改进,培养成一批新时代的风清气正、专注科研的科学家】
今天是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在清华称为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的13岁生日。
CLS成立于2011年4月13日。是国家发起,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支持的教育改革专项。教育部具体指导,两校领导连续支持框架建立。
CLS的北大部分现有2325人。课题组负责人92位,研究生人数1414人(CLS学籍879人,已毕业478人)。
CLS是北大全校体制改革的先导。CLS与生科院实践的体制改革创造了北大新的教师人事体制,北大全校推广。
CLS也是北大交叉学科的关键,与北大交叉学院成为全国交叉学科的范式。
CLS是北大生命科学起飞的关键,北大生命科学研究从原来落后于中科院多个研究所,到一举领先全国多年,并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在有些方面领先世界。
CLS是团结前进的模版。它涵盖多个学院的课题组,摒弃了以前小的局部之间经常矛盾的不良习俗,造成了很好的团结协作的气氛。
CLS是人才引进的典范。CLS的存在对于年轻和年资高的人才到北大开展工作都有吸引力。如果没有CLS的存在,不可想像北大在近十几年可以吸引三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全职回国。
CLS高效产出人才。13年出现7位中国院士,23位长江学者(占北大约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基金49人(占北大约13%)。
CLS是坚持学术标准的典范。注重学术实力和发展前景,不看表面文章,不看学位来源,不看头衔。评审的结果经常有头衔的落选,坚持了高水平的学术标准。
CLS是民主集中制管理的典范。管理服人心,转换领导不仅平平稳稳、而且欢欢喜喜。
CLS的经费在最初显得较多,但十多年基本持平,外加研究员自己申请的经费,估计现在显著低于同等规模、同类研究的科学院研究所。CLS研究员的收入也早已不在全国前列,而被多个机构所超过,但CLS仍然保持招聘和研究质量的领先,证明体制改革可以释放的高效。
如果全国前三十的大学、科学院三分之一的研究所,在经费一样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科学院不需要增加经费,因为已经高出CLS,但其他大学和北大其他学科需要增加),能够切实用CLS的模式,不仅提高研究产出,而且养成良好的风气,还可以节省很多经费,善莫大焉。
本文不为CLS争取任何资源,而如果有建议话,是建议给北大其他学科、其他优秀大学的主力学科,给予CLS同等经费,但是要求确确实实的真改革、要求安排有水平和公心的一线领军。
​当年,组织部门专门派人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蹲点三个月,然后总结经验,准备推广。我也写文章介绍和推广北生所经验,科学院也曾经希望吸收北生所。但各种阴差阳错,包括有些人的反对,本来可以惠及更多人(包括反对者及其单位),结果北生所成为独此一家,其经验没有广泛推广。
如果今天CLS的经验不能推广到其他类似性质的学科、类似性质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就可惜了。
http://www.cls.edu.c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