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地产八卦女 作者:八卦女团队
‍‍
01
最近P A信托爆雷,可以说震撼了地产金融圈。
为什么呢?要知道P A信托2023年全行业营业收入排名第一、利润总额排名第二、净资产排名第一的信托机构.
这样的龙头老大,在年报业绩发布3个月后就“爆雷”,直接击穿了大家对信托公司的信任底线。
事实上,自四川信托破产、中植系暴雷之后,市场就预测P A大约有37支信托暴雷无法兑付。如今,翔*230号、福*615号两支信托都爆了,似乎印证了这个说法。
了解信托的同学都知道,大多数信托的底层资产就是土地、房子或者相关产品,现在房地产行业不行了,这类理财产品出事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P A信托爆雷不可怕,可怕是市场预期更加悲观,是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依靠房地产的理财产品会爆雷。
而另一方面,P A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地产公司,很多地产项目、房地产公司股权都有P A的投资。
现在的地产公司,虱子多了不愁,躺平摆烂无所谓了。但实际上,P A早期投资地产的时候还比较谨慎,那会儿很多房企股权、土地项目质地都不错,不像现在这样缺乏现金流——现在连万科都面临现金流危机,P A肯定压力会越来越大。
那么,房地产这艘巨轮,是不是到了接近瘫痪的时刻了?P A又是怎么一步一步深陷其中的?让我详细给你说说。
加入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获得更多圈内秘闻
02
1988年,中国第一次房改启动,P A集团也在这一年成立。
记得在书里看过一句话“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死掉,要么免费”,作为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又作为国内最早拥有“信托牌照”的保险机构,P A没有死掉,所以对P A来说“钱是免费的”。
这句话有点怪,但不难理解,P A手里的钱都是险资(泛指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准备金)与信托资金。
简单说就是:钱有很多,但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的,P A得用这些钱去生钱,跑赢通胀是最低标准。
这种钱虽说可以用,但难免束手束脚,J G 机构也对这类资金的流向重重设卡,防的是“一场豪赌,鸡飞蛋打”的局面出现,彼时的P A只得拿这些资金放放贷款。
眼见账上躺着巨量资金,却只能抠点利息尝尝,各方都觉得暴殄天物,07年3月,JG机构终于豁开一条口子,意思是“信托资金可以稍微灵活点嘛……”
P A马上心领神会,光速组建了专门的房地产投资部门,上马了多个大型投资项目,不但在北京、深圳买楼拿地,还在山西盘下了3条高速公路。
此时的P A意气风发,虽说JG机构的态度还十分暧昧,但当时的P A已经开始计划:要形成从规划建房到招商经营的“全产业链”投资经营能力。
至此,P A集团初涉房地产,同年三月,P A集团在A股上市。
03
事情要是按照P A的设想与计划去发展,或许真没有之后那些金光闪闪的地产大佬了。
不巧的是,2008到了,金融风暴来了,P A股价开始自由落体,从2007年的140多块/股,直接滑到2008年的20多元/股。
此后,P A又遇上为期三年的熊市,股价简直是烂在地里爬不起来。2010年,J机构看着稀烂的P A也着急,9月5日,保监会开始松绑,大意是:允许保险资金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不动产。
听到松绑的消息,P A集团从上到下兴奋得打哆嗦,董事长马*哲表示:
“P A为这一刻已经等了5年,并且为不动产投资准备了很好的项目和团队”。
2011年,P A拿下了PE(私募)与不动产双牌照,正式涉水房地产,在桐乡、西双版纳、乌镇开始买地盖房,并且与品牌房企互动不断。当年4月,P A拿下碧桂园9.9%的股份,当起了第二大股东。
这时JG机构又出现了,留下一句话,意思是:“看来大家胆子不够大嘛”,当年险资再次松绑。
P A对这一切自然心领神会,拿P A集团董事长马*哲的话来说:
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如果河上有桥,付点过桥费就可以跑过去,那何必冒着危险、花费时间摸着石头过河呢?
地产圈的事,P A不懂怎么玩,于是就“买下房企、付费过桥”。
想清楚了这一点,P A开始充分的“扬长避短”,例如:房企拿地需要大量资金,压力颇大,这时P A就会跳出来:钱的事情,我为你分忧,到时候挣得钱我也分一口,如何?
房企当然愿意,挣得少点好过一分钱不挣,于是P A的这个套路越玩越熟,甚至出现了二道贩子的做派:地价太高没人举牌?P A拿下来,再找若干家开发商,一家匀一部分,大家都玩的转。
久而久之,大家慢慢都看明白了,P A只要钱不要命(控制权),能攀上这么一个金主爸爸很荣幸,此后P A与房企一路的收购与合作都顺风顺水。
到了2018年,P A已是碧桂园、朗诗、融创、旭辉、华夏幸福等房企的第二大股东,P A大比例持股的房企有金地、保利、华润、绿城、九龙仓、协信等等。
据估计,最高峰时,P A集团旗下房产市值超2000亿,能与之比肩的房企不超过5家,但你绝对不会在任何榜单上找到他。
对此,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P A是在收割房企”。
如今再看,这哪是P A收割房企啊,倒不如说是“房企在利用P A的资金,做大了一个又一个窟窿”。
而另一方面,信托资金一步一步成为地产拿地资金的主流,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遏制。J G的缺失,也确实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本文由陈庆、地产营销总 综合撰写
加入投行圈子私密会员

获得更多专业干货、圈内消息
感谢耐心阅读,欢迎顺手点个“在看”

投行君最近建了一个资管业务交流群,仅面向险资、银行、信托、券商等资管业内人士,免费实名入群,有兴趣的朋友可在文末扫码投行君的微信。各路中介勿扰。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将打造投行圈最靠谱的人脉拓展平台。还可以获取海量实用干货、最新职位信息,进入业内人士云集的私域交流群。已有超过5000位同仁加入,各位老铁速来扫码集合。
 ↓点击关注投行精英对话窗口回复“干货”,获得投行干货大礼包

商务合作、投稿、资源对接,金融同仁入群请扫码添加管理员投行-涤生。
我正在「投行圈子」和朋友们讨论有趣的话题,你⼀起来吧?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投行圈子知识星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