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钟煜

来源 | 丁香妈妈

ID | dingmashuoyuer
你是否为孩子临阵退缩的苦恼过?
比如——
你的孩子在家里对某件事情兴致勃勃,TA说要上台表演、参加一个兴趣班。
你很高兴,觉得他很有天赋,很有潜力;
可是,当你带着他到了现场,他却突然说——
「妈妈,我不想去了」,或者「妈妈,我害怕」,甚至哭闹着要回家。
很多妈妈都会来和我咨询这个问题,问我是不没有这样的苦恼?
其实就算我学习很多年儿童心理学,遇到我家老大临阵退缩,也和大家一样头疼不已。
在他 5 岁时,我们带他去体验了足球课;课后他非常肯定和我说「妈妈我想上足球课」,我满心欢喜的交了钱。
可当上第一节正式课时,他就掉链子了。
那天我带他提前来到场地,和同学、老师熟悉,一开始整个过程都很顺畅。
当老师召集同学们准备上课,吹响铃声时候,他突然反悔了,拉着我的衣服不撒手,哭喊着说:
妈妈,我不去,我不去......
我瞬间懵了,一边老师殷切看着孩子,催促我们快过去;一边孩子哭闹着不上去,怎么办比较好?
鼓励他,强迫他?
还是顺应他,今天不上了?
可这次放弃,孩子会不会就彻底不学了?......
我考虑片刻,选择带他先退出课堂,或许这是那刻我仅能做的选择,大家看后面就会理解。
没有「鼓励」孩子继续
而是选择先放弃
很多爸爸妈妈可能不理解,这个时候,怎么就一走了之,怎么也得先给孩子「打气」「鼓励」,让他先上去试试。
其实当孩子强烈表示不同意,我们的「打气」或者「鼓励」,听起来很好听,但却常常毫无用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此刻孩子只想通过「退缩」来保护自己。
当孩子面对一个陌生、拥挤和嘈杂的环境时,例如兴趣班教室或表演厅,新环境、新面孔、新刺激的大量堆积,让他们感受到了不熟悉和不可控;
进而感受到了危险、威胁不安,触发了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
这时,他们的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准备攻击或退缩,而不是学习或挑战。

他们的大脑会失去理智和平衡,社交能力会下降,压力水平会升高;
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会变得敌对和排斥,也很难与外界建立联系。
换句话说,此刻他们的脑子基本上是宕机状态,无法正常地思考和感受。
如果我们这个时候一味地「打气」或者「鼓励」,
孩子不仅听不进脑子里,还可能因为家长的硬推一把而掉进「刺激海浪」的漩涡里。
大脑会一直激活「战斗或逃跑」反应,身体就犹如一台开足马力的机器;
不停地耗费燃料,变得更紧张、更焦虑,挣扎得更激烈,被越卷越远。
所以,当时我只能先带安哥离开课堂。
抱抱孩子帮他「泄气」
恢复「镇定与联结」
我带他离开课堂,走到球场边;
这时我已经从慌乱中平复下来,他的情绪也稍微有了一点点缓和。
我想今天课肯定泡汤了,不如以退为进,先和孩子一起「泄气」;
尝试先解决孩子对新环境、老师、同学等等的恐慌,再为后面继续学习创造可能性。
那怎么泄气呢?
肯定不是消极对待,我想得先帮助孩子从「战斗或逃跑」反应中退出来,激活「镇定与联结」
在心理学上「战斗或逃跑」与「镇定与联结」是两种此消彼长的反应。
「镇定与联结」反应会让人的身体处于低度警觉和恢复的模式。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会感觉放松、快乐和平静,会保持理性和和谐,社交能力会提高,压力水平会降低,
身体会利用能量来成长和储存,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会变得友好和包容,也更容易与外界形成联结。
那怎么在这个时候激活孩子「镇定与联结」呢?
我们不需要做太多的事情,只需要向孩子传达两个信息:
第一:你很安全
对新环境、新面孔、新信息的不熟悉,会引发威胁感
对他人评价、父母期望和结果成败的不可控,会引发内心不安全感

这个时候要让孩子不再有威胁感,重新感受到我很安全;
就要先离开这些刺激,并重新和孩子保持很好的亲子联结。
我没有再带安哥回到课堂,我们一起坐在操场边;我抱了抱他,摸摸他的头。

敲重点,一定要记得抱抱或亲亲孩子,哪怕轻轻抚摸下孩子额头、脸蛋,对他微笑。
因为这候我们和孩子的亲密接触会让孩子知道我们没有生气和失望,也不会嫌弃和责怪。
在和妈妈肌肤接触中,会刺激孩子分泌催产素;
催产素与爱和信任相关,会让人产生平静的感觉和保持联结,同时增强同理心。
家长是孩子们的安全基地,我们的关爱、陪伴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大源泉,也是孩子有勇气探索世界的前提。
第二: 妈妈理解你
接下来我和安哥开始交谈,让他「镇定」下来。

我对他说:
你是不是很紧张啊,这么多同学一起上课,你一下慌乱了起来,所以不想上课了?
妈妈也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时我也很想逃跑!
他点了点头。
这个过程里,我们可以多倾听孩子话语,理解孩子焦虑,共情孩子的感受,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能理解他的感受和关心他的需求。
我告诉他这个情绪叫「紧张」,妈妈也经历过,尤其面对陌生环境时候,我也很想逃。
协助孩子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是情绪调节的关键步骤,而这一步就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平静。
那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只是解决了当下情绪。
临阵退缩,这种情况在低幼宝宝中很常见。
他们的情绪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是一次就能搞定的,是一个会反复的情况。
安哥的临阵退缩,并没有因为我这一次「泄气」完全解决;
但有了这次镇定的经验,后面顺利了很多。
我一步一步轻轻推着
安哥不再临阵逃脱
其实当孩子临场退缩时,并不代表孩子没有尝试的勇气和挑战的追求;
也并不意味着胆小、自卑、畏难,更不会就此错过锻炼和成长的机会。
孩子天生就拥有学习的内在动机,当孩子主动提出要参加兴趣班或要上台表演,本身就展示出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和提升的愿望。
我们只要满足三种最基本的心理需求:
自主(autonomy)、胜任(competence)和联结(relatedness),就能帮助他们不再临阵退缩,让他们充分发挥内在动机。
但这三点,需要我们一步一步轻轻推。
1.给孩子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支持
面对孩子一开始的退缩时候,我们需要尊重他的选择,但可以在操作形式上轻轻往前推。
我们从足球课回去后,安哥恢复「镇定与联结」;
回家后,我和孩子商量,对他说——
安哥,你看,这个课程是你自己想好才报名的,妈妈相信你,也是真的很想要去上。
今天可能是操场人太多,太嘈杂,你感到害怕,所以放弃了。
不过我们已经付费了,钱是要不回来的。
妈妈可以接受你不参加课程,但我们还是去看看可以嘛?不能让钱白花了是不是。
当然,如果你不想去,我们可以再商量。
由于一直保持良好亲子沟通,也表达了对孩子选择的认可,他没有拒绝我。
接下来的课程都是他去,但基本就在足球场玩,不参与课堂。
2.一步一步帮孩子建立与课程的安全联结
在去上课过程里,我观察了安哥的情况:我发现他其实是愿意和同学、老师玩闹的,孩子天性嘛!
于是我想,可以继续轻轻往前推了。

我和他商量说——
我们尊重你不愿意上课,但希望你可以在课堂边上玩。
这样你也可以课间多和小朋友、老师一起玩,不无聊。
他接受了我的建议。
其实这么做的目的是一步一步帮他建立联结:
先和课堂场地的联结,然后是同学、老师,充分建立安全联结,后面他才能真的进入课堂。
接下来每次课前、课间休息,他和小朋友玩耍,老师也会过来,主动和他玩耍。
3.找到胜任感
有了安全联结后,他在整个场地越来越放松。
一次老师在热身活动后,安排传球游戏,邀请他一起参与,他迟疑了,我微笑说:
你去吧,要是不想继续,妈妈还在这里等你。
妈妈知道你还是有些担心,不过你看你现在都能和同学、老师玩得很好了,课堂里面也是一样的玩耍;
妈妈觉得你可以的。
这次他轻松的加入邀请,而在过程里,他获得传球的快乐;
踢球时,老师放水,他获得赢球的快感。
他顺利完成了后面部分课程,内心里面找到了一点点胜任感。
随后的课程,慢慢好了起来,他也从临阵退缩 —— 扭扭捏捏 ——大大方主动上课。
现在安哥学习了足球四年,他每个周末都主动要求去上课,去踢球。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大人给他一步一步搭台阶,一步一步的下,一步一步轻轻推。
孩子「退缩」其实并不是一种缺点或错误,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作为家长,我们不忽视或否定孩子的感受,也不应该强迫或催促她们。
我们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一步一步轻轻推,帮他们重新进入学习和成长的状态;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更愿意去尝试和挑战,并从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得到喜悦与收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丁香妈妈(DingXiangMaMi),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微信:dxmm0515。
 ▷武志红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严选300+咨询师 

 保密:严守原则 保护隐私 

口碑:10年老品牌 累计服务上万用户
 为家庭提供专业支持 
 让孩子带着快乐与爱成长 
 心理咨询探索养育新视角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