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来源:逸柳投研笔记
(ID:ealiu_investment)

两周前看了下对数周期幂率模型(LPPL),我对用这个模型来拟合上证指数走势有一定的领域,最近正好在回顾一些python操作,可以用这个作为案例。
对数周期幂率函数的形态如下:
P(t)=A*exp(B*(tc-t)^beta+C*(tc-t)^beta*cos(omega*(tc-t)+phi))
P(t)代表股票或者指数的价格;tc代表临界时点,也就是会崩盘的那个时间点;beta是设定的一个幂次,在0到1之间;omega是波动频率,因为cos是个周期函数,影响的是波动周期,在2到14之间;phi是相位,也就是初始是在阶段高点还是阶段低点。
我们需要根据经验自己确定一个tc、beta、omega、phi的值,也可以随便设定一个,然后根据拟合效果不断调整。
我采用了两个样本,一是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6月12日,共834个交易日,得到上面一个图;二是2014年7月1日到2015年6月12日,共234个交易日,得到下面一个图。
对于上述的拟合,可以看出:
一是对数周期幂率函数对于盘整期的解释力不强,尤其适用于牛市开始到牛市结束。
二是越是到临界时点,濒临崩盘的时候,波动的周期就越短。仔细想想的话,这里面体现了某种群体心理状态,随着市场的上涨,稍微一回调就会有很多人觉得是机会,也表现为越来越快地进入市场。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会出现一种亢奋状态。这条经验规律具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有助于辨识牛市的尾部。
三是人类的行为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但是事后统计起来,常常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这或许就是个体无序性与整体规律性的体现。
市场的困难之处在于,当我们身临其境的时候,我们本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就很难看清市场的全貌,也就是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在山外,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所以说,不管是采用数学模型也好,还是其他的方式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本质上都是一种事后诸葛亮;而对未来的预测,也都是一种经验性分析。
只是数学模型,相对于主观复盘而言,更不容易受到人的偏见的制约。这也是使用这些工具的优点之一,毕竟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更经常会出现情绪化的时候,尤其是在股票交易这样一种有着巨大无形压力的场景下。当然,任何主观性都不是绝对的,上面的模型,我们主观修改一两个参数后,拟合效果可能完全是两样。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