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6日至8日,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4)在美国亚特兰大盛大召开。会议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何奔教授团队的两项研究入选。其中一项研究探究了新型Lesifter左心耳封堵器在卒中风险增加的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项研究探究了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血小板高反应性(HPR)对PCI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本文对这两项研究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使用新型Lesifter装置进行左心耳封堵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可行替代方案,可降低患者血栓栓塞风险。本研究旨在评估新型Lesifter左心耳封堵器在卒中风险增加的房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新型Lesifter装置行LAAC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手术成功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非随机、多中心登记研究,在中国的6家医院进行。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的左心耳封堵效果(封堵器周围残余漏<5mm)。预设的次要终点包括术后7日内或出院时(以较晚发生者为准)手术相关并发症、12个月内的主要临床事件,以及在2个月和6个月随访时通过TEE评估的装置相关并发症。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87例患者,平均年龄67.7±7.5岁,平均CHA₂DS₂-VASc评分4.0±1.6分,平均HAS-BLED评分2.5±1.1分。187例患者中184例(98.4%)植入成功。
表1 患者的基线特征(左)和术式特征(右)
共发现4项主要围手术期并发症(2.1%),包括2例死亡(1.1%)。在12个月的随访期间,缺血性卒中的发生风险为0.58%(95% CI:0%~1.7%),低于基于患者队列CHA₂DS₂-VASc评分的预期(6.29%/年),并且达到了统计学非劣效性(95% CI上限:1.7%<预设的最高年发病率7.3%)。
根据TEE结果,术后6个月左心耳有效闭合率为100%(95% CI:97.6%~100%),达到了预设的有效性目标(95% CI下限:97.6%>预设的最小闭合率为89.5%)。术后2个月和6个月TEE随访时,分别有3例(1.9%)和1例(0.7%)患者发生封堵器相关血栓。术后12个月内共发生11起主要临床事件(5.9%)。
表2 1年随访结局
图1 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
研究结论
使用新型Lesifter装置行LAAC可有效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手术成功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前血小板高反应性可能是术后心肌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当前指南不推荐高危NSTE-ACS患者在早期有创血管造影前常规接受P2Y12受体抑制剂预处理。PCI时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可能不理想,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环境,并可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索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对PCI后心肌灌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可能是PCI后心肌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137例指南定义的计划接受有创治疗的高危NSTE-ACS患者。
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TIMI心肌灌注帧数(TMPFC)评估PCI后心肌灌注情况。在有创血管造影前即刻通过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前血小板反应性。HPR的定义为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47mm+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50%。
研究结果
在这项研究中,30例(21.9%)患者PCI前发生HPR。PCI前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与PCI后TMPFC显著相关(Pearson r=-0.3164,P<0.0001)。
图2 PCI前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与PCI后TMPFC的相关性(左)伴或不伴HPR患者PCI后TMPFC(右)
与未发生HPR的患者相比,发生HPR的患者TMPG受损(TMPG 0~2)更严重(60.0% vs 23.1%,P=0.0002),TMPFC更高(113.0±47.6 vs 78.7±29.5,P<0.0001),TMPFC受损(TMPFC≥90帧)更严重(61.3% vs 25.2%,P=0.0005)。
图3 伴或不伴HPR患者PCI后TMPG 0~2级比例(左)和TMPFC≥90帧比例(右)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HPR与TMPG受损(OR=5.13;95% CI:2.03~12.98,P=0.001)和TMPFC受损(OR=6.93;95% CI:2.53~19.00,P<0.001)独立相关。
表3 PCI后心肌灌注受损的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可能是PCI术后心肌灌注受损的独立预测因素。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探索优化高危NSTE-ACS患者急性期的PCI围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信源:ACC官网
专家简介
何奔 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博士后导师,二级教授,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全国常委,结构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领军人才,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
•在冠心病、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均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各种高难度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经皮左心耳封堵手术预防房颤脑卒中,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皮二尖瓣修复手术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诣。经历各类心导管手术超过2万例。研究兴趣围绕冠心病急性事件链的防治,从易损斑块到心肌再灌注损伤,从基础到临床多环节。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总影响因子500多分,论文H指数36。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现为美国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ACC),欧洲心脏学院专家会员(FESC),美国心脏造影与介入学会专家会员(FSCAI),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协会左心耳封堵学组组长。曾获“上海市十佳医生”,“中国十大口碑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等荣誉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