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卡片关注👆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存在构成了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然而,许多我们曾经认为「很常见的动物,其实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今天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一起和答主们了解下即将消失的朋友们。
黑毛猪
答主 @何许人 分享了即将消失的黑小猪:
猪。
很多,是的猪很多,我们今天人人吃饭几乎都能吃到猪肉,什么动物都可能灭绝,猪不会。猪是最不可能灭绝的动物,为啥说猪濒危?
我说的猪不是白皮猪,而是黑毛猪:
这种吃过么?很多人或许小时候吃过。
比起白皮猪,我更爱散发着肉香味的黑毛猪,肉的嚼劲弹性让每一餐都过瘾,如此绝佳食材,岂能错过。
每一次去川黔地区,那边的猪肉实在是令我心驰神往,感觉自己在上海吃的都不能叫做猪肉!上海这边也有浦东白猪,口味不错,但是大多数人是吃不到的。
小时候一份回锅肉,一家人团圆,对那时生活来说可谓奢侈:
现在,你自己赚钱了,可以顿顿吃回锅肉,十几二十块钱吃得很饱。
然而,回锅肉不香了。做法没问题啊?调料更加精致,哪里出问题哪?
食材。回锅肉最好的食材当数成华猪:
成华猪现在有多少头?——100 头。是的,100 头。
我们先来看下最濒危的品种:
目前中国大量的猪肉都是从丹麦引种过来的白皮猪,称为「兰德瑞斯猪这种猪适合繁衍、长肉快,繁衍快,适合养殖,又好养,马上就能收获效益快,到了一个地方,能够迅速占领这个地方的市场,养殖业的农民依靠一点饲料就能发财,市场普遍也能接受这种肉。这种猪像病毒一样,迅速扩散开来,许多地方上纷纷以养殖这种猪带动经济。但是口感实际上很差。
造成的后果是严格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猪种。
作为一名吃货,我愿意做肉味精致的食草动物,也不愿做吃着饲料肉猪的杂食猪。
大鲵
答主 @李雷 分享了因为人类保护行动而快灭绝的物种:
大鲵,这东西还是商品,但是它的确快要野外灭绝了,而且还是错误保护的原因。
说到大鲵,又叫娃娃鱼,这东西按理说,几乎分布全国,经常在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类的地方,而且,食性也很广,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都是它的食物。
不过,它很快濒危了。于是,我们决定保护它。怎么保护呢?
比较好的办法自然是人工养殖大鲵在放归了。这大鲵还真的比较容易养殖。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大鲵已经可以非常成功的在人工基地进行培养了,而且产量还不小。
于是,大鲵就有了一个新的产业:作为人类食物。比如网上直接搜索就有很多大鲵的吃法。
好了,那人工养殖了,怎么保护呢?就是定期放归野外,这样就可以满足野外的种群需求。
事实上,这也是现代非常成熟的动物保护模式,包括我们的东北虎、大熊猫等都是这样的思路,人工养到一定的规模,然后放归野外。
但是,这一步,出了点问题。
那就是:我们一直以为,大鲵是一个种。现在百科上还写着:大鲵属共有三个物种,中国大鲵、日本大鲵和美国大鲵。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其实没啥问题,反正野外的和人工的是同一个种,也没啥。
但是,真的如此吗?
2018 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车静所带领的团队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上千份中国大鲵样品,然后进行了下基因分析,这一分析,不得了,国内的大鲵根本就不是一个种。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大鲵,至少有 8 个种,野外 5 个,养殖场 2 个……
这意味着啥?
就是野外可能本来有很多种,但是人们以为只有一个,也只养一个,然后放归野外,结果就是,放归的大鲵,可能导致野外原本的大鲵也灭绝了……
最近,他们还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江西大鲵野外纯种种群,这也是我国首个遗传身份明确且野外稳定繁殖的中国大鲵纯种种群。
其实,这也是一个保护动物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绿孔雀
答主 @贝壳 分享了不足 500 只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包括之前答案里的老虎,穿山甲(台北动物园),亚洲象起码在动物园里还能有一定的数量,但是绿孔雀在全国范围内的动物园里是找不到纯种的,常见的蓝孔雀并非是中国原生物种,因为长期不重视国内动物园内绿孔雀血统已经受到蓝孔雀的污染。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凤凰图腾的原型。
国内数量不超 500 只,因为要修建小型水电站就要落得个灭绝的下场。
题图来
源:《绿色星球》

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日常餐桌上的这个东西竟比大熊猫还濒危?

当山东人离开体制
在知乎做一个自然科普答主是什么体验?

今天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知乎 2023 年度新知答主 @一个男人在流浪 
人物微纪录片正式上线
一起来看看他与动物的奇遇故事~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回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