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趣的“黑箱效应”理论人们在面对信息缺乏、不可预估的情境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的心理倾向。
如何理解呢?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看到部门同事们一起有说有笑谈论着什么,但等你走近他们时,大家却不再说话了 。
此时,“黑箱效应”发挥作用,你可能会想“他们是不是在谈论和我有关的事情”、“他们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我做错了什么事情吗?”等等。
这些负面推论往往会带来负性情绪。
如果人们经常沉溺在这种消极情绪反应中,人们就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恶性循环,比如
◍ 变得逃避,越来越多的避免与可能产生痛苦的人或事接触;
◍ 或者是变得自卑,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导致了不好事情的发生;
◍ 或者是变得退缩,做事情畏首畏尾,好像做越多错越多;
◍ 
......

那么怎么办?怎样破解这种令人痛苦、尴尬、内耗的困境?
01
CBT助你重塑认知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以下简称CBT)是一种心理咨询中一种以谈话为主的疗法,其理论基础我们的认知方式(思维)、感受方式(情绪)以及行动方式(行为)都是相互作用的。
CBT认为,当我们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可以通过聚焦问题-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感觉到一种特别强烈的消极情绪,如愤怒、悲伤或焦虑时,应该怎么做呢?
「1」深呼吸或松弛方法让自己先冷静,然后问自己: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什么想法?如果想法很多,那么是哪些想法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进行问题梳理的过程。
花一些时间梳理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有些时候,想要准确描述出情绪感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么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刚刚第一时间浮现在我的头脑中的想法是什么?
也许刚开始进行这种思维上的分辨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建立起敏感度。
「2」提醒自己这种想法只是一种猜测和假设,是理解后事实的结论,而非事实本身。
时刻记得,这种自动产生的负性想法只是我们过往经验中的一种体现,在当前情境下,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事实本身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

「3」尝试着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尽可能集思广益地想出其他替代解释,不管你是否相信它们。
将这些新的想法记录下来。
选择其中一些看起来有帮助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新想法会让你感觉不同吗?也许,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新的、不一样的行动呢!
「4」不断练习
采用当前对你最有帮助的想法,一旦在实际生活中,再次出现类似的情景或产生类似的情绪时,用新的、自我增强的思维来代替那些旧的、自我挫败的思维。
时刻提醒自己,直至能够顺畅的进行思维转化,甚至不再需要意识的参与。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单纯地改变认知是不够的,只有行为改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通过激活行为,用现在的经验去修正过去的经验,才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创始人亲授,限时团购2250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02
CBT——80%心理咨询师的选择
在欧美地区国家,CBT已成为了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并已进入医保系统,在科学文献中循证依据多。

作为当前公认的心理咨询四大流派之一,因其科学实证,短程高效,结构清晰,也在国内被广泛推广与应用,未来市场缺口和需求量巨大。

👇快速了解认知行为疗法👇
相对于其他心理咨询流派,认知行为疗法具有如下独有优势:
优势一:短程高效,性价比高
传统心理治疗方式,例如精神分析,它需要长时间反复检视和修正过去,从而导致漫长的治疗过程和较高的费用,这种费时费钱的疗法是大多数来访者难以承受的。
从咨询师的角度出发,也会有专业培训昂贵,花费时间较长等弊端。
反观CBT,它更着重于当下,通过重塑认知想法,改变原来适应性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具有治疗周期更短、见效更快等优势,其治疗理念和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心理咨询师所认可。
优势二:结构清晰,操作性强
CBT治疗结构清晰,操作方向性强,帮助来访者采取渐进的步骤来改变行为,让治疗历程清晰可见,目标也更容易实现,让助人历程变得卓有成效。
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咨询的重点有所侧重。
1、咨询初期
  • 建立合作性的治疗关系
  • 对患者进行资料的收集
  • 评估与诊断以及案例的概念化
  • 心理教育与正常化
  • 治疗目标设定和治疗计划的制订
2、治疗中期
应用认知和行为技术针对来访者评估确定的咨询目标进行干预,包括:
  • 识别和矫正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
  • 矫正非适应性应对策略和行为
  • 训练患者掌握和练习在治疗中所学到的认知和行为应对方法和技巧
  • 缓解患者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3、治疗后期
来访者精神障碍复发的预防、咨询回顾、疗效维持和咨询的终止。
一旦患者症状减轻,并且掌握了基本的技能,可以取得患者同意配合逐步减少治疗,以帮助患者做好准备结束治疗,并应对从治疗开始到最后的强化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复发情况。
在治疗结束前与患者一起制作一张汇总表,将患者学到的技术都列出来,待日后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复习汇总表,帮助患者应用在CBT中学到的技术,帮助来访者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
优势三:应用广泛,受科学实证
CBT起源于知名的精神病学家艾伦·贝克,他在抑郁症的干预过程中总结出这一疗法。
而后CBT在临床应用中,也被证明了能有效治疗许多其他心理疾患,包括:焦虑症、 恐惧症(包括外出恐惧症及社交恐惧症)、压力问题、饮食障碍、 睡眠障碍、物质滥用、双相情感障碍(或称躁郁症)。
▲不同精神障碍或问题的疗法总结
来源:Amanda Epp&Keith Dobson著《认知行为治疗的循证基础》,载Keith Dobson主编《认知行为治疗手册》
当前,简单心理Uni邀请到了CBT创始人之一梅肯鲍姆博士开发《CBT核心技术应用》。
这门课程因地制宜的将中国文化和最前沿的研究融合打磨进课纲,以梅肯鲍姆老师毕生研究的视角,为大家带来更具大局观、更整合、更前沿的内容。
👇点击观看课程精彩片段👇
03
CBT创始人之一梅肯鲍姆来啦!
唐纳德‧梅肯鲍姆博士(Donald Meichenbaum)是当代心理学发展史的传奇人物,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之一,与贝克(Aaron Beck)和埃利斯(Albert Ellis)一起将“C”加入CBT(Cognitive Behavior Treatment)。
他致力于整合CBT,并开创了认知行为矫正法(CBM)、自我指导训练技术、压力接种训练技术,为认知行为疗法(CBT)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他被评为“20世纪具影响力的十位心理大咖之一”,也是无数认知行为理论咨询师的引路人。
梅肯鲍姆对CBT的贡献
梅肯鲍姆博士提出基于认知重建的认知行为矫正法其基本观点是“行为改变的先决条件在于当事人必须注意他们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现及如何对别人产生影响”
为了产生改变,当事人必须介入其行为的内部对话中,这样他们才能够在各种情境中评估自己的行为。
行为的改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我观察
改变过程的第一步是当事人学习如何观察自己的行为。人们需要一个新的认知结构,使他们能用新的观点看他们的问题。
这种重组概念的历程是经过来访和咨询师共同努力而达成的。
第二阶段:开启新的内部自我对话
来访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能引起一个新的行为链(behavioral chain),一个与他们不适应行为不相容的锁链。
当来访学习改变那些使他们进入咨询的内部对话(internal dialogue)时,新的内部对话引导出新的行为,这是认知重建重要结果。
第三阶段:学习新技巧
学习技巧,并在现实生活情境中不断加以练习。认知重建可帮助来访者改变对失败的消极看法,因此能使他们更愿意参与所期望的活动。
当前由梅肯鲍姆亲授的《CBT核心技术应用》课程来啦,为广大心理咨询师们带来精彩的前沿技术。
创始人亲授,限时团购2250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04
如何成为前25%卓越咨询师?
如果你关注心理咨询领域,不难发现,大约25%的咨询师效率比其他人高了50%,也减少了50%的脱落。
而唐纳德‧梅肯鲍姆博士的《CBT与核心技术应用》系统专业课,就是为了帮助你向那25%中的一员靠近。
划重点
这是一门视角广博的课程
梅肯鲍姆老师一直致力于整合CBT各流派的理论,他将在课程中以创始人和毕生研究的视角,带来更具大局观、更整合、更前沿的的内容。
模块一:
优秀25%专家咨询师的自我修养;

模块二:
核心概念与咨询技术;

模块三:
干预技巧和方法;

模块四:CBT咨询中的常见议题;
👇上下滑动详细了解课程大纲👇

划重点
理论与临床技术深入融合,学以致用
 15个刻意练习任务,不断加深CBT临床应用实践 
练习任务1:刻意练习首部曲
练习任务2:
识别心理治疗领域的夸大疗法

练习任务3:演练核心任务
练习任务4:个案概念化实操
练习任务5:评估与思考治疗同盟
练习任务6:练习提问的艺术
练习任务7:练习建立SMART目标
练习任务8:练习使用CLOCK
练习任务9:练习撰写治疗计划
练习任务10:练习心理干预技能
练习任务11:提供有效性的治疗方案
练习任务12:练习SIT技能
练习任务13:练习“抑郁与焦虑议题”定制治疗方案
练习任务14:练习”PTSD相关议题“定制治疗方案
练习任务15:练习“复杂性悲伤议题”定制治疗方案
 融合前沿研究及中国临床上常见议题 
本次课程作为梅肯鲍姆博士在中国的首次授课,因地制宜的将中国文化和前沿的研究融合打磨课纲,实用的案例也多为中国咨询师在咨询中常见的个案类型。
划重点
唐纳德‧梅肯鲍姆博士亲笔签名!双重认证!
在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后,你将得到由梅肯鲍姆博士亲笔签名 + 简单心理Uni联合认证的学习证书!
这是CBT创始人对你学习成果的证明和认可,也是为数不多的能与博士面对面接触的机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