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地里匿名用户4W5GW
发布在一亩三分地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小编提示:为了防止混淆,下文所提到的“核弹厂”是英伟达的绰号哦!
貌似核弹厂是地里很神秘的存在,很多人好奇,帖子又很少。最近闲着没事分享一下,但真不想被认出来,细节都尽量略去。本人是SDE,在核弹厂干了差不多五年吧。
总有人觉得核弹厂员工没存在感。
一方面确实是员工少,到现在也就26K出头,而且大部分是硬工。
但问题是核弹厂的包跟大厂真的比不了,也就refresh还行,很少有人以发财为目的来这造核弹。群众只看到过去股价随着AIGC风潮水涨船高,却无视2022年前后因挖矿遇冷而造成的股价腰斩,谁也预想不到OpenAI横空出世带来的机遇。
说实话,过去很多人加入核弹厂,纯粹是一种情怀,尤其许多老人是以躺平目的来的。我的小org几十号人,自从我加入,人数不断增长,re-org过一次,期间只走了一个人。
身边好多干了十年以上的IC,这些老人是真的躺平啊,开会从来不开摄像头,叫到了才慢悠悠地开麦划划水,什么PIP、PSC等等更是闻所未闻。
这些人当中很多股票都拿住了,而且WFH没有限制,更加没有打工的动力。这已经是老黄目前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不排除以后采取行动。
要理解核弹厂,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实际上只有一款产品,这是和其他大厂的本质区别,所以不需要那么多员工。
老黄对核弹的护城河颇为自豪,所有的业务不管是Omniverse、robotics、自动驾驶等等,核心都是为了卖核弹。为此有很多PM与客户沟通,也有SA(solution architects)和客户直接合作,传递上来的客户需求成为扩展业务的动力,看看怎样提供解决方案能促使客户买最多核弹。
虽然目前核弹厂市值比肩大厂,但公司结构极其扁平,这里的工作方式更类似于中小厂。大部分IC跟老黄之间只隔四五层:IC -> manager -> (skip manager) -> director -> VP -> SVP -> CEO。老黄本身就非常hands-on,很多小org的报告他都亲自回复指导,这在大厂根本不敢想象。平均每周就两三个会,没有stand-up,有些org需要每周发汇报邮件。
平时写代码就是糙猛快,大家定义好schema,回头写各自的模块,几乎没有CR。即便如此,大部分员工都还是很友好的,我刚入职时不小心直接发了个问题给中国区的大佬,结果对方还是很耐心地回答,也帮我对接其它人。而扁平化带来的明显坏处是升职慢,IC转manager也坑位少,经常看到有manager带超过20人。
提到核弹厂,还不得不提一下老黄的个人魅力。全公司上下都是他的迷弟迷妹,的确是有原因。他要是不当厂长,估计可以成为一名出色的脱口秀演员。在人才济济的硅谷,能执掌一个公司这么长时间,成长到这个规模,还是个华人,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老黄非常有人文情怀,不仅对公司元老有情有义,甚至过去每年暑假把实习生邀到他的豪宅party,都是他和家人亲自接待,还可以现场参观传说中烘培核弹的厨房、满衣橱的皮衣……核弹厂历史上从未裁员,疫情期间大量裁减operation开支以保住大家的岗位。就算我不是核弹厂员工,也真心希望这样的人能够成功。
如果想加入核弹厂,首先要清楚这里是组招,而且每个组有很强的独立性,面试风格可以完全不同。基本就看简历背景是否契合,然后走个流程,如果遇到自己人可以纯聊天放水。
所以找人内推的效果几乎为零,正确方式是通过朋友打听opening,然后靠关系直接把简历递给HM,面试划划水就好。当然这种社招HC非常少,大部分核弹厂的员工都是实习转正,而招实习生的过程更水,你们懂的。
谢谢楼下的修正和补充,这里统一回复一下:
⭕️ 核弹厂不同组之间的差别非常大,体验也会有很大不同,以上描述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组。
⭕️ 2024年员工总人数是29.6K,现在应该已经接近30K了。R&D员工占75%,其中软工和硬工大概各一半。
⭕️ 核弹厂的组招方式造成很容易形成抱团,大部分软工组的印度人都很多。
⭕️ 这种组招方式也造成面试者几乎无法针对性准备,所以面试真的是玄学,建议大家广撒网。
⭕️ 大部分新人进入核弹厂都是靠实习,组里还是有一定筛选才会给return offer,所以员工素质整体还OK。
⭕️ 包裹的方差就太大了,主要还是看能不能拿住,这里就不讨论了。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今日推荐

来源一亩三分地网站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