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一个不提供网购,很少打折,且从不促销的德国廉价超市Aldi,成了英国第四大超市。
文|李孟苏
收银台旁边的焦虑
生活成本危机让英国的中产阶级陷入“中产贫困”(Middle-class Poverty):住着漂亮的房子,开着新款好车,请得起保姆,家里有一个或两个孩子上着私立学校,厨房里有台SMEG冰箱,但就是没有多余的钱买衣服、打车或去餐馆吃饭。还有,度假也是万万不能省的,那就只能在别的地方省钱了。
在今天的消费者看来,去Aldi购物是正确的事(TPG/alamy 供图)
其中一个省钱的路子,是去廉价超市Aldi(在中国名为“奥乐齐”)买食品日杂。不能下馆子?Aldi出售餐馆式的预制菜、半成品菜,味道不错。根据英国最大的消费者测评网站“Which?”在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Aldi是2023年度最便宜的超市。它连年戴着这顶桂冠。“Which?”挑选了72种销路最好的食品杂货,计算购买它们的价格,发现在Aldi只需129.24英镑,比乐购(Tesco)少20英镑,与最贵的超市维特罗斯(Waitrose)相比节省了40多英镑。
Aldi目前在英国有1000家门店,多数位于富裕城镇,2023年顾客量增长了100万,它雄心勃勃今年再开500家新店,让“每个英国人在最近的距离内都能找到一家Aldi”。去年Aldi全年销售额达到175亿英镑,比2022年增长了近20亿英镑,刷新了Aldi在英国33年的纪录。Aldi英国和爱尔兰首席执行官贾尔斯·赫利(Giles Hurley)认为,生活成本增加带来的压力,让消费者背叛了他们家几代人买东西的英国老牌超市,转向德国血统的Aldi。
从各方面看,Aldi都和“高尚时髦”不沾边。门店的规模不大,采用荧光灯照明,有种生硬粗糙的亮堂堂感;没有背景音乐,大多数商品放在纸板箱或塑料盒里,堆在货架上。收银员有业绩考核,每分钟要扫35~40件商品的条形码,他们的平均速度记录在收银电脑上,经理每晚检查。因此,收银台尽头没有给顾客留下足够的装袋区,收银员把结了账的商品一股脑地推过来,立即开始服务下一位顾客。顾客激起“Aldi焦虑”,担心自己打包不够快,于是手忙脚乱地付款,把东西放到推车里,推出去再说。英国零售业大佬、时装品牌Topshop的前老板菲利普·格林爵士很强调“购物体验”,可Aldi的成本预算中压根儿没有虚无的“审美”这项支出,全场价格优惠、低廉才是核心竞争力。
《新鲜》剧照
店里的商品种类也少,约2000种,90%以上是自有品牌,每一类商品只有一个选择:一种羊角面包,一种烟熏三文鱼,一种培根,一种蘑菇肉酱。通常大型超市的架上商品有4万种以上,乐购甚至高达9万种,每一种有数个品牌的同类产品,消费者一次就可以买够家里所需的食品杂货。Aldi让习惯了货比三家的顾客颇为困惑,东西都去哪儿了?还有别的选择吗?比较和选择的痛苦何在?
因此,尽管Aldi早在1990年就进入了英国,但到2009年,Aldi的市场份额仅为2%,客群基本上是学生或者手头拮据的人。中产阶级顾客视它为“补充”购物的目的地,首选仍是超市四巨头——乐购、阿斯达(Asda)、塞恩斯伯里(Sainsbury’s)和莫里森(Morrisons)。
英国人对廉价商店带有明显的势利眼光。1991年,《泰晤士报》的一名记者报道Aldi时,描述它的店铺面积不到200平方米,只有600种基本商品,是一张典型的“上世纪90年代东欧杂货店的面孔,毫无特色,略带恐慌,想在店里找到牛油果或猕猴桃简直是徒劳”。
《摩登家庭》剧照
2007年,有生活方式专栏作家撰文写她在Aldi的购物体验,说相比常去的塞恩斯伯里超市,Aldi的同类产品确实便宜不少,但廉价劣质的肉罐头、货架上破破烂烂的纸板箱、不耐烦的店员、嫌恶的气氛,让人心生郁闷,心下怀疑这笔钱值不值得省。零售业企业家、BBC商业投资真人秀《龙穴》的评委西奥·帕菲提斯(Theo Paphitis)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我宁愿拿针刺瞎眼睛,也不想去Aldi购物”。
谢菲尔德大学人文地理学教授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谈到,英国消费者选择超市也反映了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阶级和地位,英国人似乎想要一个“周围都是和自己相似的人的环境”,这样在一起感到舒服。
同样的观点,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也曾经表达过。卡梅伦一向以精英中产的面貌示人,他是高端超市维特罗斯的常客,他说这家超市的顾客“非常健谈,非常容易交往”,远比其他超市的顾客“好打交道”。这番话引发了争议,观察家认为,卡梅伦的意思是说维特罗斯的顾客更有中产阶级的味道。
Aldi没有网购,不支持送货到家,顾客必须亲自去店内购物(TPG/alamy 供图)
消除了阶级特征的Aldi超市
转机发生在2008年。这一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率升至5%以上。英国北岩银行爆雷被国有化,雷曼兄弟倒闭,公司裁员,人们的钱包缩水。大型超市根据通货膨胀率抬高了价格,希望维持7%的高利润率。在多重经济压力之下,想省钱的消费者被迫转向廉价超市。
去Aldi就像去教堂,可能不好玩,但那是正确的事儿。消费者发现自己看待便宜商品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更愿意看产品好的部分,以此证明不买贵价同类产品之合理性。既然质量没有差别,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购买产品的品牌故事,为公司的市场营销买单呢?消费者同时消除了购买便宜货时的尴尬,并且享受找到便宜货的快乐,转身走进廉价超市,进门没有回头路,乐购和玛莎反倒成了偶尔才去的补充店。为了留住消费者,乐购、玛莎等超市会在某些商品的价签上标注“与Aldi价格相同”,乐购也推出了自己的折扣连锁店Jack’s。
Aldi崛起了。据市场调查和咨询公司凯度(Kantar)的报告,随着这两年英国的食品价格以45年来最快的速度上涨,Aldi成为英国销售额增长最快的超市,去年超越莫里森,成为英国第四大超市。
据Aldi透露,现在他们的顾客有一半属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群体。顾客群转变的原因,部分在于最喜欢谈论阶级问题的英国人,对于食物却没有阶级性,邮递员和金融家的基本饮食几乎是一样的,都吃麦片、面包、奶酪、啤酒、番茄酱,这让Aldi在消费者中消除了阶级特征。
Aldi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超级超市》剧照
今天,在Aldi找不到绝望的“东欧体验”,但能找到牛油果和猕猴桃,甚至可以找到法式酸面包、麦卢卡蜂蜜、意大利普罗塞克起泡酒和36天熟成的安格斯西冷牛排。研发部门追随潮流推出鱼子酱护肤霜、蛋白棒和奇亚籽产品,Aldi纸尿裤是英国第二大最受欢迎的品牌,仅次于帮宝适。面包和鸡蛋被放在最后一条购物通道上,靠近收银台的地方。这样面包和鸡蛋放在购物车所有商品的最上面,不会被压坏,这是Aldi的经理们细致观察人们的购物行为后总结出来的,别的大超市很少有这样的安排。这些让看不起廉价超市的人也刮目相看。
服务有了改变。早先顾客要么用1英镑硬币做押金租一辆手推车,要么只能抱着店里的纸板箱购物,开不了支票也不能刷卡。2014年之后,Aldi开始提供购物篮,并接受信用卡付款。收银员会笑眯眯地跟你聊天,“我马上就下班了,所以我一直在笑”。当然,收银台边的“Aldi恐慌”还在。不过Aldi的条形码与众不同。如果是立方体包装,会有4个条形码,2个在侧面,2个在较大的平面上。黄油盒上有3个条形码,1袋蔬菜有2个,罐头食品的条形码则包严了罐子的半身。于是,收银员不管以哪种手势握住商品,都能快速扫码,不用专门找条形码耽误时间。收银台后面的包装区仍然很小,顾客可以把结了账的商品放回空手推车中,收银台外就是一整面玻璃墙,那里有长长的整理台,你可以晒着阳光把商品转移到手提袋里。这是Aldi颇为得意的“阳光打包处”。
慌乱和匆忙是Aldi设计出的购物体验。当你平复下来,在“阳光打包处”整理购物收获,会意识到这一车货物的成本比你预想的要低;在回家的路上还会发现,这一趟购物花的时间比去别的超市要少。更重要的是,你并非为了省钱而忍受慌乱和匆忙,而是意识到“省钱了”让购物本身成为一种乐趣,Aldi的管理层称之为“收银台上的快感”。
《超市夜未眠》剧照
我们讨厌任何形式的浪费
去Aldi不用带购物清单,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会看到什么让你眼前一亮。忍不住要买的商品,特别是“中间通道”上的限时发售商品,今天错过了明天就买不到了。
Aldi门店临街的是整面玻璃墙,其余三面墙,靠墙摆的是放生鲜的立式保鲜柜、冷冻柜以及酒柜,干净明亮,通道宽敞,让人心情喜悦。拐到店铺中间的几行通道,立刻产生进入甩货大卖场的错觉:通道两旁是三层阶梯式货架,上面堆着一个个纸板箱,商品毫无章法地扔在板条箱里,根本不按门类摆放,意大利面旁边摆着毛巾和吹风机,儿童玩具、靠垫和瓶装调料、空气炸锅、香槟酒杯放在一块儿,有的商品包装盒被顾客撕开,拖鞋、内衣被翻得乱七八糟——“中间通道”(Middle-aisle)恰恰是Aldi发明的销售策略:买完了家用必需品,省了这么多钱,可以给自己一些奖赏了,买一件让我开心的东西吧,走到中间通道就进入了奖励阶段,购物最后变成,本来只打算进去买一桶牛奶,结果扛了一支桨板出来。
“中间通道”的商品经常更换,数量有限,售完为止,不可预测性更强化了顾客的冲动消费。比如3月即将上架法式风味的香蒜面包干薯片,还有一罐重达2.5公斤的香氛蜡烛,仅售25英镑,比买祖玛珑的同款蜡烛节省160英镑。有人在Aldi买到了车库门的电机。每年圣诞节前夕,Aldi会出售一款限量版的毛绒玩具“胡萝卜凯文”,有人买到后放eBay上溢价3倍出售。有的凯文藏家每年都买,清晨5点去店外排队,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她端着冒热气的保温杯等着开门的照片。有一年抢购发生踩踏事件,还有一个成年男人从4岁男孩手里一把夺走胡萝卜,闹得警察都来了。
引发轰动的“中间通道”商品有保暖内衣,一周内售出了30万件;还有桨板、充气热水浴缸、指环王毛巾,以及空气炸锅。在英国人都不知道空气炸锅是什么的时候,Aldi率先卖起了空气炸锅。Aldi引进德国传统圣诞面包史多伦,向英国人普及了这种甜点。Aldi的生鲜食品几乎比所有大型连锁超市都便宜,“中间通道”商品的利润是食品利润的两倍多,收回利润全靠中间通道。
《很便宜,千里马超市》剧照
“胡萝卜凯文”一年卖一次,人们对“中间通道”的热爱却是全年的。“中间通道”上挂着、印着标语——“一旦没有了,那就是没有了”;“今天不买,明天买不到”。不过是些日用品,却制造出奢侈品才有的“稀缺性”。如此受欢迎,为什么不多卖些,卖得久一些呢?Aldi回应,这是为了避免库存过多,我们讨厌任何形式的浪费。
不浪费甚至让Aldi成为超市行业的颠覆者。亚马逊和Uber颠覆图书行业、出租车行业,凭借的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力量,Aldi似乎对新技术不以为然。它不创建顾客数据库,不发积分会员卡,不关心顾客的各种偏好,不在意所谓的忠诚度,更没有电商服务,不提供送货上门。据英国有关部门统计,在网上购物方面,英国人和日本人并列第二,仅次于韩国人。Aldi无视网购需求,仍然是基于成本的考虑。每一家发展了电商服务的超市都发现,生鲜日杂的利润很低,配送成本又很高,从网上销售中很难赚到钱,不过是为了留住顾客而不得已的成本消耗。阿斯达超市的前老板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e)曾对《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记者说,如果再给四大超市一次机会,“就不会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了”。
Aldi是如何成为超市巨头的?
Aldi是Albrecht-Diskont(阿尔布雷希特廉价杂货店)的缩写,前身是德国小城埃森的一家小店。1913年,安娜·阿尔布雷希特的丈夫患上了肺气肿,不能再下矿井挖煤,为了维系生计,安娜在家乡埃森开了一家杂货店。个儿子卡尔(1920~2014)和西奥(1922~2010)长大后就在店里给妈妈做帮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兄弟二人都上了战场,归来后发现家乡在盟军的轰炸下几成废墟,但母亲的小店竟然完好无损,于是顺理成章地接手了商店,并采取廉价策略加速货物周转,降低成本,保证现金流,以开辟新店。上世纪50年代中期,兄弟俩借鉴世界上第一家自助商店孟菲斯小猪商店(Piggly Wiggly)的模式,开了德国第一家自助商店。1961年,他们发展出300家连锁店……
节俭、低调,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是阿尔布雷希特兄弟俩共同的人生信条。今日的中产阶级去Aldi购物,可能不仅仅是出于对生活成本的控制,也是对这种信条的认同:“在生活和事业中,克制欲望是一种美德。”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4年第14期)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树树 / 审核:然宁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