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学子】3249
10年国际视角精选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陈屹视线】教育·人文·名家文摘
清风明月四行仓库
文:李英健

十年前,余公干来沪。驱车到四行仓库,意在拜谒。不料竟在维修内部,不能开放。余仅能在远处遥看那钢筋水泥的建筑,默默的注目。
十年后,艳阳高照的春日,余又一次来到苏州河北岸,抛车步行至四行仓库。
初春的微风习习飘过,随着临近四行仓库,依稀看到墙体上那炮弹的孔洞、无数密集的弹孔,战争的硝烟仿佛扑面而来。
七·七卢沟桥事变,国共两党顺应潮流,第二次合作,共赴国难。
“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八一三淞沪抗战,张治中将军率国军87、88师向日军宣战,拉开淞沪会战的序幕。
敌我双方均投入大量兵力,初期国军略有小胜,中期虽屡战屡挫,仍越战越勇。后期,大场失守,闸北、江湾国军腹背受敌,被迫西撤。为表我抗战之到底之决心,不屈之意志,给申城国人之信心,予国际舆论之影响。
国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命其下属第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一营官兵,孤军深入,死守四行仓库。为壮大声势,对外号称“八百壮士”,实则420余人。受命于国难之际,身处强敌包围之中。
谢晋元面对壮士们振臂高呼,这里就是我们的坟墓,我们均要战死其中。
遂率热血男儿,拼命死守,奋勇杀敌。壮士们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以弹丸之地,抗击数十倍于我日本侵略军,激战四昼夜,打退敌人十余次疯狂进攻,毙伤日军200 余人。后因在国际各种势力夹击中,无奈国府下令孤军后撤于公共租界。
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军心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余注视着这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看到了一个古老国度的历史长河。
谢晋元与其部下的四名连长
淞沪抗战时,北站惨遭日军战机轰炸。
屈大夫在长吟《离骚》中,愤而投入汨罗江;
辛弃疾挑灯看剑,位卑不敢忘国忧;
岳武穆仰天长啸,誓死抗金;
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擂鼓黄天荡;
戚家军横扫倭寇如卷席;郑成功拒降抗清;
三元里抗英,众志成城;
林则徐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谭嗣同剑胆琴心“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述人“我以我血溅轩辕”;
陈三立目睹山河破碎,拒药绝食而亡;
陈寅恪困居香港,拒日人嗟来之食;
清纯少女周小燕一展歌喉,汉口公园为抗战募捐。
泱泱五千年之文明古国,上起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血液中流淌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犯我华族者,虽远必诛之。
谁没有夫老妻小,谁没有儿女情长。
谢晋元与妻书“為国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门哀秨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乎。但职责所在,为国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黄。” 读毕,不禁泪目。
谢晋元的家书和遗书: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
壮士们多来自湖北通城,亦多为弱冠之年,来沪抗战,第一封家书,即为遗书。
苏州河对岸民众摇旗呐喊,吼声助阵。传递情报,送粮递药。每有获胜,欢呼雀跃,掌声如雷,奔走相告。
童子军杨惠敏冒死送国旗,次日国旗高升,国人振奋,斗志倍増。医官汤聘辛,决然归队,救治伤员。
每一个窗口都射出愤怒的枪弹,每一块砖头都在迸射出仇恨的目光,钢筋水泥堡垒预示着铁骨铮铮。孤军奋战,英雄豪壮,正气浩然,彰显中华民族之尊严孤军不孤,义举盛传,全民襄助,凝聚中华民族之力量。
硝烟过去,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
英名墙上,镌刻着三百多名壮士姓名、职务、军衔,且还在努力寻找缺失壮士的信息。不论找到与否,壮士的英名已永驻在国人心中的丰碑上。
四月的清风见证思念,弹痕犹在,英魂不朽。
四行仓库,在今日四周高楼大厦的包围中,显得有些矮小。但她却是国共两党民族气节的象征,海峡两岸炎皇子孙精神的高地。她承载着民族的寄托,家国的希望,赓续着古国的文明。
日月穿梭,岁月流淌。四行仓库,依然会静静地永久屹立在苏州河畔。余亦将永久瞩目。

四行仓库纪念馆内的八百壮士人名墙

永遇乐·清明·四行仓库
清风明月,四行仓库,英雄无数。国难当头,八百壮士,慨然赴死去。铁壁铜墙,弹痕累累,血肉之躯守住。忆当年热血男儿,气吞山河如虎。
苏州河畔,民众呐喊,赢得民心相助。千年古国,血中犹记,赓续爱国路。今日回首,海峡两岸,家国情怀北顾。路漫漫,壮士英灵,谁能忘否?
英健甲辰年清明日于申城朱家角
作者其他作品链接

精选汇编 ↓↓↓ 百篇尽收眼底

【名校之路】过来人的教训与秘籍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