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奇峰
来源|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在教育界,“挫折教育”是经常被提到的话题。
有专家认为,父母应该人为地设置一些所谓挫折,以帮助孩子提高将来在现实生活中承受挫折的能力。
但是,这样的提倡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挫折,人为地制造挫折,特别是由父母来制造,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灵软弱甚至破碎。最终,不仅不会使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反而会使他们连极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
要理解这一点并不困难。打个比方,武汉的冬天气温约在零度左右,但在过去取暖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处处寒冷,家里比外面还冷,真的有寒彻骨髓的感觉。武汉一向以夏天酷热著名,但外人却不知武汉的冬天也会如此难受。
而在北方的哈尔滨,气温经常是零下20度甚至更低,在那里过冬天,却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因为屋子里有暖气。冷了,就在屋里呆一会儿,然后再出门,就不再会觉得那样的寒冷是一件很难忍受的事情了。
这是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提示: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温暖,我们才经得起严寒的侵袭。
如果总是无边无际、从无间断的寒冷,那就是无法承受的了,我们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或者机器。
对心灵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心灵得到了很多的满足、温暖、幸福的滋养,它才能够经得起挫折、严寒和伤害。
对抗挫折的能力,跟获得的爱的多少有关,而跟设计任何“训练项目”无关,或者说:爱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以下是一个例子。我们看看一个孩子的心灵,是怎样被所谓的“挫折教育”折磨得破碎不堪的。
一次,一位朋友请我帮个忙,要我跟他的亲戚一家聊一聊,我一般会拒绝这样的要求,但经不起他的再三请求,只好答应了。所以在一个晚上,他亲戚一家三口如约来到了我住的酒店的房间。
寒暄之后,大家在宽敞的客厅坐下。我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以后,这一家三口也介绍了自己:
父亲肖先生,五十多岁,名校毕业,现在是某国有大型企业的总工程师;
母亲周女士,显得较年轻,某高校教授;
儿子小名虎子,17岁,一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
在听到这男孩子的小名叫虎子的时候,我差点笑出声来,因为这孩子的外表和气质跟老虎实在相差太大——个子矮小、身形消瘦,简直有点营养不良,最关键的还是精神状况欠佳,坐在那里胆怯地缩成一团,都不敢抬起头来看我一眼。
接着我让他们每个人说一下情况。母亲先开口,说:“虎子在幼儿园和小学里是很优秀的学生,经常是班上第一名,但上中学后变得越来越胆小,以至于不愿出门跟小朋友玩,害怕跟老师说话,学习上一遇到难题就慌张。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考试,要考试的前几天就紧张,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担心自己考不好;在考场里就更紧张了,会手发抖、心跳加快、脑子一片空白,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可能做不出来。
之后成绩出来,肯定就不理想,这样也就加重了考前的担忧。
恶性循环,越来越不可收拾。真不知道过两年高考会发生什么情况。
说完就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也许是受妻子情绪的影响,肖先生是先叹了一口气,才开口说话。他说:“我们俩都受过高等教育,所以自然就希望孩子也能够上名校,将来有出息。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在对他的教育上很用心。
我们知道,我们这样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最容易被宠坏,养成娇生惯养、好逸恶劳、缺乏意志力的个性,所以除了在学习上对他抓得很紧之外,还十分注意培养他的意志品质。
比如他要什么东西,我们不会轻易满足他,很多书上说,要延迟满足孩子的需要,要让他们适当体验挫折感,才能够促使孩子尽快成长。节假日也不许他睡懒觉,而要他起床锻炼身体,还要求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
就上面说的最后一点,肖先生举了一个例子:虎子在六七岁的某一天,突然跟爸爸妈妈说要弹钢琴。肖先生夫妇当天下午就从音乐用品商店搬了一台回家。后来请了老师到家里教,结果没多久,虎子就不喜欢钢琴了,每次到了学琴时间都把门反锁,不让老师进屋。
肖先生说:“我和我妻子当时商量后一致认为,如果就这样听之任之,那以后学什么都半途而废,这样的孩子有什么用?一定要让他学下去,是不是靠钢琴吃饭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做一件事情善始善终的意志力。”
他接着说:“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各种手段都用尽了。比如我们总是给他看、甚至给他读各种媒体上一些音乐天才的报道,让他知道自己跟别的孩子的差距,知耻而后勇,见贤思齐,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但是,唉,很遗憾啊,很遗憾啊。”
又说到学习。肖先生夫妇都认为,这比钢琴还重要,所以越发抓得紧。
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夫妇俩还给虎子“加餐”,弄一些课外书上很难的题目让他做,以防止他认为自己学会了课堂上的东西,就自以为了不起。每次考试前,也是再三地批评他马虎的毛病,总是把会做的题目做错,白白丢分。
肖先生这些“标准教子语言”让我听得头痛欲裂,因为在我的工作中,很多父母都会跟我说几乎一模一样的话。我给这样的话语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正确的废话”
这样的话的特点是,第一,绝对没错;第二,说的人越说越高兴,听的人越听越难受。所以说得越多,效果就越差,甚至效果相反。
我想了解一下虎子的感受,就问他:“听了你爸爸说的话,你有什么感觉?”
虎子猛地抬起头,充满愤怒地说:“烦死人了!”
那一瞬间,我才感受到了他的一点虎气,心中大喜:这孩子还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那就说明情况不是太糟糕啊!
而肖先生夫妇对此的反应是:两个人同时深深地叹了口气,甚至都很抱歉地看了我一样,似乎他们的儿子冒犯了我一样。
我决定先从所谓的“挫折教育”入手。我问肖先生:“你上次表扬虎子是什么时候?”
肖先生先是一惊,然后一脸尴尬,说记不起来了。我追问道:“大概是什么时候,几天前、几周前、几个月前还是几年前?”
他想了足足一分钟,结结巴巴地说“大概是几年前吧”,立即又辩解说:“没表扬他有两个原因,第一,我不希望他变得骄傲自满,第二,这几年他也实在没什么值得我表扬的。”
我接着问虎子:“你记得爸爸最近一次对着你很放松、很高兴地笑是什么时候吗?”虎子想都没想立即回答:“他从来都没对我笑过,总是一副哭丧脸!”我听了心里难受,同时也为了虎子的愤怒有一些渗透效果,就沉默了几分钟。
我继续提问。
我对肖先生夫妇说:“我们都是从青少年过来的,你们说,一个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在健康、学习、交友所有方面,都自然而然地一定会有哪些挫折?”
夫妇俩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大堆,比如健康问题上的头疼脑热,学习的压力,同学之间的亲密与隔阂,友情与嫉妒,等等,处处都有危机,处处都可能经受挫折。
我很同意他们的看法,我说:“一个孩子跟同龄孩子可以说分分秒秒都在斗,在任何方面都斗,斗智斗勇、斗漂亮斗帅气,所以几乎可以随时随地地体验到挫折感。”
我接着对肖先生说:“你在单位的工作中也可以体验到很多挫败感吧?”肖先生听我这样问他,似乎很感动,觉得我很理解他身处高位的难处,就深深地点了点头。
我接着问:“那从外面到回家里,你希望妻子怎么对你呢?是希望你的妻子恶狠狠、凶巴巴地对你,以增强你面对外界世态炎凉和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是希望她和颜悦色、温柔体贴地对你?她的哪一种态度能够真正使你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强大和更加坚韧?”
肖先生半晌无语,似乎略有所悟。我知道我的这样的提问多少有点“攻击”的味道,所以就换了一种方式温和地解释道:
“我们都是人,人就有软弱的时候,就有需要温情的时候。
人活着的三万来天里,随时都有挫折在某一个角落等着我们,这些自然的挫折就足以让我们变得坚强,再也没必要人工地制造一些挫折来锻炼孩子了。
而且,一个人能够承受‘没被满足的挫败感的前提是,他曾经被很好地满足过,就像吃饱了就能够耐饿一样。
接着我又讲了哈尔滨和武汉的冬天给人的不同感受,最后我总结说:“说简单一点,就是你们如果让虎子在家里舒服了、高兴了,他就自然会在外面不畏艰难、不怕挫折地“冲锋陷阵”。”

肖先生夫妇毕竟是受过很好教育的人,当然更关键的是他们真正爱孩子,所以“思想问题”一解决,态度马上就有变化。在后来的大约半小时的谈话中,我几次看到肖先生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都只是淡淡的,却跟刚刚进屋时那个一心一意要把孩子锤炼成超人的父亲判若两人。
虽然没有直接针对虎子的考试焦虑,但我对这一家三口说,父母的态度的改变,会直接导致这个问题的好转,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历史太悠久”了一点。
虎子最先表态,说慢一点没关系,还说经过这次谈话,他想到考试好像害怕减少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因为从深层说,他并不是害怕考试本身,而是害怕最爱他的爸爸妈妈通过考试来打压他。而这一点,他以后可以不用担心了。
曾奇峰老师说过一句话:精神分析可以是育儿学、关系学、人格鉴赏学,也是最能深度探索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工具。
从这个角度来说, 精神分析不仅仅是一门学科,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通向积攒内在力量、真实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一条路。
推荐阅读
曾奇峰著作:
《曾奇峰的心理课》
《幻想即现实》
《你不知道的自己》
 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分析课
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广告)
作者介绍
文章转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超过2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7年陪伴,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ID:zqfxlgz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