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静思
昨天,我和爸妈视频,他俩喜滋滋向我宣布了最新的旅行计划:清明节后,先去“十三朝古都”洛阳玩几天,赏一赏牡丹、逛一逛龙门石窟;然后再去张家界,金鞭溪、十里画廊、黄龙洞、宝峰湖逛个遍。
大概近十年吧,我爸妈每年都会安排两三次旅行,俩人在碧海银沙、青山绿水间过个把月逍遥赛神仙的二人世界。他俩这般有点暖、有点甜的晚年生活是我未曾想到的。曾经在我的预想中,我爸妈应该在我考入大学后就离婚了。
《金婚》剧照
和很多他们那一代的人一样,我爸妈通过相亲认识,恋爱半年后,按部就班结婚生子。婚恋史平稳得像一部波澜不惊的纪录片,没有一点跌宕起伏的剧情。浪漫,就更谈不上了。我妈能回忆起恋爱中的唯一浪漫剧情就是,我爸骑着二八自行车,她坐在前面的横梁上,俩人一起唱《妈妈的吻》。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父母们,虽然也是怀揣炙热与浪漫之心的年轻人,但对于婚姻的解读是责任心大于爱意、“差不多”大于理解。我爸看上了我妈的颜值和爽利的性格,我妈被我爸软磨硬泡、死缠烂打攻下,觉得这个男人性格沉稳、对她的急性子够包容,也就一闭眼嫁了。
一桩婚姻,如果建立在对彼此并不足够了解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时,种种矛盾必然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暴雷。
首先,他俩巨大的性格差异是引雷的主要导火索。
我爸是家中长子,幼年丧父、13岁就当了工厂里的临时工赚钱和寡母一起养活三个弟妹。按理说,长兄为父的大家长思维应该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但可能是遭遇过太多生活的捶打,他的大家长思维变异成了隐忍和将就——不好我就忍一忍、将就一下,往下比总有更烂的。他是阿Q精神的王者玩家。
《激情燃烧的岁月》剧照
我妈则是完全相反的性格。从小掐尖儿、要强、不服人、不服输。弟弟被打,身形比对方小一个头的她敢拿着板砖去“报仇”、自己的妈妈偏袒大姐和弟弟,她敢叉着腰和对方理论,任凭老娘怎么打,就是不哭、不服软。家里五个孩子,她身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地瓜藤”老二,却颇有长姐话事人风范。
从一件事能明显看出二人迥异的性格。我妈年轻时做过不同小买卖,自己赚了些钱后想拉着爸爸那边下岗的兄弟姐妹一起脱困。我爸不想和兄弟姐妹们有经济纠纷、我妈希望有钱家人们一起赚。最后,确实一度和亲戚们闹得不愉快,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大家都认为是对方的错。但我妈是个“帮亲不帮理”的人,她希望自己的丈夫能挺她、为她说话,而我爸认为“自己的烂摊子应该自己收拾”,选择了回避。
时过境迁,当时的干戈早已化为玉帛。但这件事让我妈给我爸贴上了“没有担当”的标签;而我爸则认为我妈“有善心、但能力不足、爱强出头”。
迥异的性格又导致了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观,这让父母的婚姻更是生活频频触礁。
《心居》剧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妈单位效益不好,她因为机缘巧合,和几个朋友做副业赚了点钱,后来发现把副业发展成主业经济效益更高,索性辞掉了铁饭碗,下海经商。这在从小吃“大锅饭”、认为只有“体制内”工作才是人生唯一出路的我爸眼中,简直是要反天的操作。
但我妈希望家人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而且她不认为有什么工作是一辈子的“铁饭碗”,所以揣着一点启动资金独自离家去两千公里外的城市谈生意。临行前她给我爸留下“遗言”:如果我四天后还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你就当我死了。
现在想想,我妈当时也不过三十岁出头,一米五、那么弱小的她,要积攒多大的勇气和能量、对家庭怀有多深的爱意,才能迈出这一步。
事实证明,这一步棋她走对了。九十年代末全国掀起的下岗潮也波及了我爸,如果不是我妈破釜沉舟搭上了下海的列车,我家也将成为为生计犯难的万千家庭之一。
她的这个选择,不仅改变了家里的生存现状,也改变了自己的家庭地位,“女强男弱”的局面自此在家里形成,我妈在家越来越有话语权和决定权,她看我爸也越来越“没出息”。如果他们晚出生二三十年,生活在对“女主外、男主内” 包容性更强的当下,一个安心为家庭搞事业、一个安心操持家务,可能冲突不会那么多。
《乌海》剧照
但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对倒置的社会角色很难接受。安分守己、只想过好自己小日子(哪怕清贫一些)的我爸,碰到了一生要强、慕强心理严重的我妈,一个“男子气概”全无、一个“贤妻良母”人设崩塌。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金星的两个人,在地球上落户、共谱“we are family”几十年,作为二人婚姻产物的我,父爱母爱俱全,但劈头盖脸而来的吵架也成为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
他们的争吵不仅曾让我的小学老师出面、还惊动过居委会的“马大姐”们。
小学三年级,学校五一假期留了一篇作文,同学们写的都是全家去游玩、旅游、或者劳动的故事。只有我,生动记录了我爸妈的又一次剧烈争吵。估计老师也是没见过我这么“实诚”的孩子,叫来了家长,给他们上了一堂家庭教育课。
我读初二时,因为家里亲戚的事,闹得我爸妈不睦。通常吵架多是我妈发怒(但用她的话来说发怒的点总是我爸引起)、我爸隐忍,但那次争吵持续了好几天,我妈亮出了离婚协议,我爸大概也是受够被“嫌弃”的日子,大笔一挥签字了。
始料未及的我妈没有台阶可下,更怒了。邻居听到动静,叫来了居委会,客厅了挤满了评理的“裁判们”,最终当然是以“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经典定式收尾。
《人世间》剧照
小时候,父母吵架,我更向着我爸,总觉得他是那个被骂、被撒气的可怜人。现在,我已步入中年、结婚十几年,体验到了女性在婚姻和社会中的各种困局,反而理解了妈妈当初的处境。
这个女人,要强、勇敢,但依旧传统,主外赚生计的同时还嫌弃我爸主内水平不高,地板擦得不够亮、玻璃擦得不够干净,势必要自己重新来过;顾不了我的学习,但也要费尽心思把我弄去一个更负责任的班主任班里;接受了伴侣是过安稳日子的“小男人”,但内心依旧渴望自己的丈夫比自己强大;她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但迫于传统对女性的“礼教”,她不愿或者不敢离婚——自己的老公没犯原则性的错误,她有什么借口分开?
两个 “不对付”的人要去经营一段正常的婚姻、维持一个不破碎的家庭,犹如在火山口上扣一个盖子,表面看上去风平浪静,内里暗潮涌动,爆发经常是电光火石之间。
我一直以为,等我读大学后他们就会离婚。所以,填报志愿时,我选择离家很远的城市,不想带着童年生活里的一地鸡毛走进自己的成年世界。求学、工作、安居、结婚、生子一系列人生大事我都是在离家很远的城市、甚至是国外完成的。
《中国式离婚》剧照
他们是这世上最爱我的人、超越这世上90%的父母,但我不想再成为他们吵架的见证者、劝和人、以及所谓的“纽带”——“我不离婚都是为了你”这句话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沉重的情感枷锁和道德绑架。
远离家的这些年,我和父母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每天打视频、间歇性会久住一段时间。我已经被训练到通过他们开口的语气和眉眼就能看出二人是不是又吵架了。但多数时候,我对爸妈之间的紧张氛围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一直在等靴子落地,等他们一别两宽、各自开启自己的人生。
没料到,等来的是他俩越老越爱。现在的他们经常一起爬山、遛弯儿、游泳、旅游,外出时会牵着手、一起逛街、互相投喂吃食。感觉像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春。
《爷们儿》剧照
为啥我爸妈吵了一辈子,步入晚年后感情却变好了呢?
我想,首要的原因是与现在的年轻人相比,父母这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普遍不高。
我爸是外人眼中的好男人,年轻时虽然是普通工人,但有大厂体制内工作、五险一金俱全、单位能分房、能用很划算的价格买单位发售的商品房;成家后虽然没有老婆能赚钱,但是脾气好、人缘好、不喝酒、无恶习、给老婆做了一辈子饭。和周围那些“有钱就变坏”“吃喝嫖赌抽”占全、老婆还不离婚的婚姻相比,我爸凸显成了同辈楷模。性格不合、几十年婚姻中的那些是非对错也就成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至于现代人步入婚姻时看重的爱、理解、情绪价值、边界感、隐私这些正常、朴素的要求是父母那代人未曾想过、更不要说去讨论的问题了。
要求不高时,容易自得其乐。
《父母爱情》剧照
其次,银发婚姻里少了子女和亲戚的“干扰”后,矛盾减少、平和更多。
我的邻居是双职工,家里有俩娃,只能请公婆过来帮忙照顾孩子,这一帮就是小十年。三代人在同一屋檐下相处,不仅有代际之间的矛盾,离乡背井的老人婚姻上也会冒出新矛盾。比如,奶奶不满意爷爷带娃的作为,婆媳矛盾出现时得不到老伴的安慰、产生的无效抱怨,狭促空间和异地他乡无处安放的负面情绪。
邻居说,婆婆和她抱怨自己做饭,让爷爷照顾一会儿孙子,而爷爷只会拿手机给孩子看时,她就会想到儿子小时候,自己忙着上班,他爸去外面下棋连让孩子一口热饭都吃不上的事情,越想越气。
婚姻本该是“两个人的电影”,多一人出现,新的矛盾会产生、旧的矛盾会被放大。
所幸的是,我和老公组建的家庭与父母相隔很远,两个孩子也是我们自己在带,相互“不掺和”的两家生活,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也会清爽很多。
鸡毛飞上天》剧照
另外,在我爸妈以前的争执里,有不少是为对方的家人生的气。比如,你偷偷给自己的亲妈给了几百元、我偷偷给自己的亲妈买了件衣服、你帮你弟弟填补了亏空、我胳膊肘向外拐帮着我妹妹说话。
你以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结婚后才发现原来是两个家庭的事,任何一位家庭成员的微小举动,都可能在你的婚姻中掀起涟漪。
父母自己步入老年后,长辈离世,他们把更多的关注都投向了自身,和周遭的亲戚、朋友关系圆融但寡淡了不少,父母的感情世界不再轻易受到外界骚扰后,本身也回归了平静。现在,二人之间最大的争执也不过是“你做的饭我不爱吃”“天冷让你加衣你不听劝”这样的鸡毛蒜皮。
最后,身体的衰老使得他们开始依赖彼此,在这个过程中,爸妈终于能够“停下来”看清眼前人、正视自己的感情和需求了。
我爸得带状疱疹,在身边不离不弃照顾他的人是我妈;我妈重感冒起不来床时,在身边彻夜不眠端茶倒水的人是我爸。年轻时,为生活奔波忙碌,眼睛和心思都盯着外面的世界,对枕边人自以为熟悉的像空气,最是容易忽视和敷衍。
《金婚》剧照
年迈后,当自己的身体机能变差、社会属性功能变弱、与新事物格格不入时,家这个咫尺方寸成了自己的全部,曾经熙来攘往的关系中,最终能倚仗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个一起变老的少年夫妻。前半生将就去爱的父母,体验了变老的具体、残酷、无丝毫浪漫、甚至没有尊严可言。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能有什么聊以慰藉,大概还得是爱吧。
只是,老去的父母之间的爱也许更像哈内克在电影《爱》中呈现的,在人生最狼狈的晚年,爱是让我们继续走下去的重要原料,但它早已和爱情无关。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