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兄弟第一次去父亲的故乡南城,是1985年。因为我要出国,父亲要求我们都去其家乡,虽然他自己小时候就离开了。
第二次是2014年。去了之后,才知道是父亲明确要求以后葬在南城。首要原因是离他母亲近,她在父亲13岁时就去世了。
父亲于2021年疫情期间去世,2022年三兄弟去南城,与当地亲戚一道将父亲安葬南城。
我父亲的一家都离开南城了,剩下只有他舅舅的后代。他舅舅也去台湾了,留下舅妈和三个孩子。
我爷爷在1970年代后期联系上我父亲之后,父亲的舅舅也通过我父亲联系留在南城的妻儿。
他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小儿子是木匠,生活在当时还好,其他两位都不容易。特别是大儿子,年近40,没有工作,没有结婚。
他们的老爹(我父亲的舅舅)寄来一万还是两万美元,今天没人记得具体数目,但当时对一般家庭是巨款。他要求我父亲指导分配给他的子女。首先是大儿子娶媳妇,有基本的人生。其次是给各家建房子。小儿子已经有房子,钱来了可以比较灵活用,其他两位都盖了房子。
老大盖房子之后才能娶媳妇。那时的他各种困难和窘境,娶媳妇谈何容易。有了老爸资助,好不容易娶了媳妇,但她是农村户口,没有县城的城市户口,吃的米都要去黑市高价购买高价。
他们还生了好几个孩子。那时我父母急了,你们少生一些,太难养了。
老大的子女全部是“黑户”,没有城市户口,吃饭、上学的费用都高于一般。老大一个人到河边、到农村收购其他人钓的鱼、蛙、泥鳅,拿到南城转手出售。那时,有多少人需要这样的转手贸易?有多少人可以支付这种额外价格。一个人以此支撑一家没有户口的四人,困难难以想象。
三兄妹、与12位下一代,未来出路何在,不仅我父母当时难以想象,恐怕没有几个人当时能够想象。
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四十多年,这一大家与中国很多人家一样,不仅解决了困难,而且有些人还脱贫致富了。
2014年,他们好几个人开的就是我自己从未开过的车。显然,改革开放对不同的中国家庭和个人有不同的意义。我母亲一大家主要是读书人,开放的意义是我们很多人得以出国留学,在教育和科技界开展与世界接轨甚至一流的工作。我父亲留在南城的亲戚,显然是改革的受益者,而且主要是经济收益。
他们通过销售啤酒、制造建筑材料,大部分局限在南城县及其周边,通过刻苦工作,也通过其中团结家庭的中坚的努力,才得以让全家的生活改善。其中大儿子有一位当年超生的女儿,与其丈夫创业,曾经有出口产品,但近年遇到海外市场的困难。几乎都经历过各种困苦,包括早期不懂得团结、有及时行乐想法的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在积累经验中,他们不断改进。
父亲在的时候,建他家亲戚的时候都是他在说或者对话,我们最多是旁听。他不在,就我们对话。我第一次注意到,父亲那边亲戚有两位与我女儿一样高度近视显示是父亲的母亲家遗传高度近视。而身高也来自父亲的母亲家。
也许,父亲除了为近其母亲之外,也希望我们与他原生家庭的后代有更多交流。
(给妻子和子女的英文版下午4:38至6:12写于南昌至北京飞机上,。删去细节的中文版6:42至7:14写于车上。2024年4月6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