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女生结婚七年,丈夫突然向她提出离婚。
她说:“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他竟然那么嫌弃我。”
这七年间,她努力扮演着“好太太”的角色。
穿着打扮从未懈怠,因为她不想变成“黄脸婆”,穿的衣服也是以老公的喜好为准,把自己打扮成他喜欢的样子。
丈夫下班回家,她立马跑过去把拖鞋奉上。
结婚七年,丈夫不曾做过家务,也没怎么带过孩子。
在这段婚姻里,她问心无愧。
可是,有一天,丈夫回家突然说,不爱她了,想要离开。
在做咨询的过程中,女生重复问咨询师:“我生活都是以他为中心,他说不要我就不要我了,那我该怎么办?我对他那么好,他怎么能不爱我呢?”
是啊。
很多婚姻里,为什么付出换不来回报?
关系里越讨好,越累
电影《婚姻故事》向我们揭露了婚姻残酷的现实。
女主妮可,结婚前是一名女演员,出演过热门影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她与丈夫查理两情相悦。
刚开始,两人互相欣赏,然而随着家庭的需求增加,两人中不得不有一个人妥协和退让。
和不少家庭主妇一样,妮可在这段关系里,一直以丈夫的需求为主。
丈夫想当戏剧导演,她放弃了当电视演员的机会;
丈夫想在纽约发展,她放弃了去好莱坞的绝佳机会。
不但在事业上如此,在家庭琐事上更是如此。
家里的装修风格,乃至每一件家具,都是按照丈夫的喜好设置的。
慢慢地,她的生活,只剩下琐碎的家务,丈夫随叫随到的命令,还有孩子的吃喝拉撒。
妮可的付出,换来了什么?
丈夫出轨,恨她,用恶毒的话骂她:“每天醒来,我都希望你死了!”
离婚后,妮可红着眼哭诉:“一开始我是演员、明星,但我越来越不重要,我变成了谁?我变得越来越渺小,我从来没为自己活过……”
她为自己失败的感情感到不解。
实际上,在一段关系里,放弃自己利益和感受的付出,早已不是“经营”,而是变成了“讨好”。
讨好,看起来是无条件牺牲,但是潜意识里却抱着美好的“幻想”:期望自己所讨好的对象能够给予ta更多的回报。
当双方的需求和付出失衡后,讨好的人会感到委屈:为什么ta不能像我对ta一样对我?
而另一方则会背负很大的心理压力:“我给不出ta要的东西,我是不是个坏人?”
或者养成心安理得的习惯:“既然是ta愿意的,又有什么可抱怨的?”
最终,关系只会走向破裂。
既然讨好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在婚姻里还是会不自觉讨好呢?
曾有一位来访者因为“讨好”的习惯被丈夫嫌弃。
她在家里最常说的话,是“对不起”“是我的错”“你别生气”。
即便,明明不是她的错,她都会第一时间讨好对方。
可是,换来的却是丈夫变本加厉的轻视。
触及伤口时,来访者说,自己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只要在一段关系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讨别人的喜欢和满意。
只有这样,她才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当丈夫表现出不耐烦、不喜欢,她就会感到焦虑跟不安,立马想要道歉。
她的潜意识,总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一些零星画面。
那是童年时,爸爸用恶狠狠的眼神看她,对她说:
“你要是不听话,我就把你卖了!
“我只要听话的小孩,你要乖乖听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因为童年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关爱,她养成了“达到别人要求,才能换取价值”的思维习惯。
讨好别人,是下意识的行为,是他们在面对创伤时的自我保护。
他们相信,只要一昧令对方感觉良好,别人就不会讨厌自己,就不会为自己带来伤害。
然而,在一段关系里,讨好只会让自己越过越累。
“讨坏型”的女人更有魅力
相较于在婚姻里忍气吞声的女性,“讨坏型”的女人反而越来越受人欢迎了。
这是一种跟讨好型人格完全相反的性格。
朋友小林,她在婚姻里面就是这样的性格。
小林与男友交往四年,婚前说好要过二人世界,不跟公婆一起住。
可是结婚没多久,婆婆就三天两头上门找茬儿,而且看她这个儿媳是怎样都不顺眼。
不过,小林不会因为对方是长辈,就容忍她的无理取闹。
婆婆经常嫌小林做饭不好吃,要么太咸,要么太淡。
有一次,婆婆再次上门,小林偷偷让老公做好饭却不说。
等到婆婆又嫌弃饭菜不好吃时,小林只是笑笑说:“老公,咱妈说你做饭也不好吃。”
婆婆瞬间哑口无言。
后来,婆婆又开始挑剔小林的穿着打扮。
小林就当面问老公:“你说,我这样打扮能不能见人?”
她老公立马配合道:“好看好看,我老婆穿啥都好看。”
这样一唱一和的方式,终于让婆婆没了脾气,哪怕看小林不顺眼,她也不会多说什么,婆媳二人维持了基本的和平。
小林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你不能顺着别人的意思来责怪自己,你得有底线,不要把自己变得不像自己。”
小林从不会压抑自己,总能把自己的情绪完美地释放出来。
她敢于反抗,坚守原则。
在普通的认知里,我们都会觉得,“坏”的人,都该远离。
可为什么“讨坏型人格”的小林,过得反而比讨好型人格的人要幸福呢?
因为讨好的人并非没有抱怨等负面情绪,而是一直在积压,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一并释放,直接破坏关系。
或者把坏的情绪留给自己,直到抑郁。
我们不敢“讨坏”,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害怕攻击性带来的情绪战争,比如:
“这么做会不会关系破裂?”
“这么说别人能信服我吗?”
“我这样别人还会喜欢我吗?”
……
然而,拥有“讨坏型人格”的人敢于直接表达他们的感受,表明自己的底线跟原则,反而能让别人在你面前自由地做自己。
伴侣不用时时去揣测你的想法,也不会因为你的过分讨好而感到压力,或是轻视你。
“讨坏”更能有效捍卫自己的权益。
在一段平衡的关系中,感情才能长久,才能更好地滋养我们。
而每一个“讨好型”的人,都可以通过情绪的觉察和刻意的练习,转型成为“讨坏型”的人,从而释放真实的自我,活出畅快人生。
那么,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如何做一个讨坏型的人?
想练习“讨坏”能力,不妨试着这样开始:
1.建立心理边界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边界。
你会因为什么而感到怨恨、愤怒、悲伤?向内寻找,遵从内心去设置这个边界。
多问自己这些问题,譬如:
我现在的感受是什么?我快乐吗?他的话/行动伤害到我了吗?我是不是在委屈自己以保持光鲜的关系?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一旦有人“越界”,请大胆说不。
2.学会拒绝
明确心理边界后,我们要学会拒绝。
对于习惯讨好的人来说,直接说不,也许比较难。
我们可以运用一些技巧,减轻心理压力。
比如,有条件的拒绝:
别人想让你帮忙买什么东西,你可以顺势提出,让对方请吃饭;
别人想要“蹭”你的车,不妨直接提出下一次也坐对方的车。
这样既不会拂了别人面子,也不会让自己感到委屈。
这样慢慢学会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放在第一位,再“进化”到直接说“不”,在实践中强大自己的内心。
3.利用小技巧释放负面情绪
“讨坏型人格”之所以能够一直做自己,是因为他们会及时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所以有力量应对外界的评价和质疑。
一个小方法帮你舒缓情绪,找到真实的自己。

首先,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静下心来。
接着,把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闭上眼睛,去感受让你很烦恼的那件事、那个人。
然后对ta说:我曾经真的很想战胜你,觉得你的到来让我的生活变得很糟糕。
但现在,我想谢谢你,是你的出现提醒了我,我还有很多需要成长和改变的地方,谢谢你带给我变得更好的动力。
很多人在面对烦恼的时候,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总想一下子把它解决掉,却陷入了解决不掉的痛苦里。
但当我们把烦恼和痛苦当作一个朋友,邀请它们站在我们身边,一起面对未来,所有的事情从那一刻起都会得到翻转。
当你怀着积极的心态看待生命里的遭遇,就可以收回对外界的期待,会对自己有更多的关怀,帮助自己成长。
“婚姻是女人修炼的道场,你经历的所有痛苦与欢乐,都不过是在提醒你,应该好好爱自己。”
亲爱的,真正幸福的婚姻,绝对不是用一方的牺牲,来成全另一方。
在成为妻子、母亲之前,你先是你自己。
你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婚姻与家庭,不该是你的枷锁,束缚你的成长。
愿你勇敢“讨坏”,大胆追求,在关系里获得成长。
文采老师说:婚姻就像是一面照妖镜,会真实反映出内在的缺陷和伤痛。
在所有的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就是婚姻关系。
婚姻中的冲突不了避免,经营亲密关系的技巧很重要。
推荐林文采老师《如何在婚姻中经营亲密关系》课。
如何在婚姻中经营亲密关系
原价198元
限时钜惠99
限时秒杀仅限3天!
不到一顿快餐的钱
   那些困扰你许久的婚姻问题

或许在这里你就能找到答案
  点击下方小程序,了解课程↓↓↓
(广告)
作者介绍
张德芬空间(ID:tefenchangpublic5),由知名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办,分享自我负责的个人成长理念,倡导心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读者产生积极转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