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s is a daily experience.今天分享一篇有关「丧失」「哀悼」主题的文章,出自刘芳宇咨询师。这话题不讨喜,是个沉重且我们习惯尽量回避的话题。
但是她说:「如果你愿意直面一些人生残酷的真相,或许我们可以在这篇文章中描述的很多体验中相遇。你会发现,你并不孤单。缘起、缘尽……当你的手要关掉这个页面,那便是这篇文章和你缘尽之处。那个分离的点或许也很重要,你如果有意,可以看看,那一刻你正有什么感受。」
01
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死亡般的丧失
清明时节,春日渐暮,有关丧失和哀悼的话题总是不容易被谈起。
去年,有一位年近 90 岁的老太太老师为我们授课,当时她刚刚经历丧夫之痛,失去了相伴一生的爱人。那时她简直像个祥林嫂,每节课她都会反复讲述和丈夫的最后时光。死亡,简直是最难面对的一种丧失。
一年后的春天,这位老太太老师又回来了。让我们惊喜的是,她状态好多了。她没有继续沉沦在祥林嫂模式中。她自己也说,我们见证和陪伴了她人生的一段至暗时刻。或许,与祥林嫂不同的是,虽然都经历了沉痛的丧失,她却整合了内部力量,完成了哀悼,她逐渐重拾了力量。
课上,她带着宣言项链,举着不知带了几个戒指的手指,一字一句地说:「Loss is a daily experience.」她重复着:丧失,是日复一日的体验。
她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丧失过家园、亲人,离乡背井,一生只再回过 2 次母国。这些巨大的丧失并没有击垮她,反而让她愈挫愈勇。她口中的这句话,分量好重。
但她的这句话,不仅仅是指那么剧烈、显著的丧失。实际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正在经历着无数丧失。每一天,时光流逝,当我们夜晚闭上眼睛,就面临着丧失——这一天的死亡。

▷《21克》
不止一位来访者和我分享过他们对时间的感受:冰冷、无情、残忍甚至迫害……或许一部分也是无法面对如此频繁且残酷的丧失,多少个夜里,我们睡前刷着手机,直到精疲力竭;或者要喝上一杯;或者要听着点什么……如果处在这种状态时,某一次,我们能不下意识的沉浸在手机、酒或者声音中,而是有意地去感受,再去让那个模糊的感受生发,那会是什么?会不会太过困难?甚至恐惧?
一个人,仅仅靠自己,真的很难停留在那种恐惧中,哪怕一刻,更不要提想超越了。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足够好的妈妈会本能地用温暖的怀抱、轻柔的摇晃和哼鸣的呢喃,伴随着宝宝入睡。好让初到人世的孩子知道:妈妈在这里;即使渐渐沉入睡眠,妈妈,还在。这时的睡眠,就仿佛不再是终结,而有些好的东西,一直在,不会断,深深留存在孩子心中,带着对新的一天的期盼。
欧文·亚隆著名的书,说直面死亡恰如《直视骄阳》,是人终其一生都很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个比喻至今让我觉得最为贴切。每天的丧失在入睡,人生的丧失在死亡。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死亡般的丧失。
或许这个时刻在奔赴死亡的现实太过可怕,我们每个活着的人,实际都是应对这个残酷事实的专家:
有人忙得四脚朝天、关闭感受,麻木疲累却不敢停歇;
有人陷入思辨、用头脑搜寻人生意义;
有人依附于理想化的他人,仿佛只要有个 TA,自己就是好的;
有人干脆先「把自己」瘫痪掉,或许没真活,也就不怕死了;
有的人忙于求医问药,一直处于身体的痛苦中;
有的人寄托于成就、金钱、孩子……
实在直面不了,我们还可以直接否认、闭眼。 
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竭尽全力,但是难免有时我们应对的方式过于单一、僵化,那些肯定曾经有效、甚至是救过我们命的应对方式,在某些人生时刻,就付出了代价,甚至成为了「症状」。
▷ 《21克》
早年我会劝亲近的朋友去做心理咨询,觉得这样好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享受」一下。现在,当我面对更多的人生悲喜,尤其是死亡和丧失之后,我闭嘴了,我学会了谦卑。任何,你能使用的方式,都是最好的方式。甚至是在成长的某些阶段,曾是你唯一能活下来的方式。我们穷其一生,无非成也在我们不同于动物,可以意识到自身的死亡,败却也在此。大到直面死亡,最终极的丧失;小到直面自己给自己画的各种人生泡泡,发现不过为「我执」,这些哀悼的过程,都太过痛苦。如果已有的办法还可以支持,真的大可不必直视骄阳。如果为了逃出「症状」的囚禁而去直视骄阳,就要经历痛苦的哀悼。
最大的哀悼,是面对死亡,亲人的、直至自己的死亡。如果临死之前,聊以自慰,此生足矣,该是何等幸事!一想到我们逝去的亲人,再也没有机会完成他们的人生愿望,这真是锥心之痛。而巧的是,恰在华枝春满的蓬勃春日,正是我们祭奠先人的清明时节。我想,或许这个巧合,正是无数先人的集体无意识选择。此刻,我仿佛穿越着时空,和他们一起连接在这样的时刻:花又开了啊,可你,却再也看不到了……那一刻,热泪浸湿了我的眼眶。今春,你看花开时,想到过谁吗?
《小森林 冬春篇》
02
哀悼不仅是面对死亡,也是对自己人生真相的直视
当我们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凡人;
当我们接受,父母不简单的是「祸害」,也只是尽力了的凡人,但却永远没可能懂你,无心也能伤你或注定渐行渐远;
当我们直面,我们的人生就是有很多意外甚至创伤,那些「不该发生的事情」的确就发生了,永远不可能「没发生」;
当我们知道,那个完美的 TA,不存在,任何关系总要经营,不说出来 TA 不知道;
当我们发现,没什么理想化的保护,投靠哪个组织、进哪所学校、拿到什么证书,也不会「就好了」;
当我们停下强求,发现种种「贪嗔痴慢疑」的冲动一个接一个,永远无法满足……
当那些我们精心阻挡在骄阳前面的泡泡一个个破碎,世界被摇晃,最原初的恐惧袭来。能否进入哀悼,还是继续停留在愤恨、指责和虚妄之中,往往真的不是一个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完成的,这太难、太无力。终其一生,我们或许也只能妥协在某个半路。
而在心理咨询中,以时间限制为代表的「咨询设置」,到底是让来访者无法承受的「现实的砖墙」,进而让来访者觉得备受拒绝,甚至终结了探索的进程?还是可以触发哀悼的契机,让咨访双方可以共同继续走向真实?这真的是因缘和合的一段缘分,绝不是仅靠咨询师单方面的老辣技术可保障的。在心理咨询中,一个人在面临人生恰在不断丧失的这种残酷真相时,可以不孤独地沉沦为祥林嫂,而是可以在咨询师的陪伴下,走向老太太老师那样重拾力量的哀悼过程,这恰是心理咨询起效的最理想状态之一。任何一个可以走过这个过程的来访者,都是人生的英雄。我常常在见证他们的勇气和经历后,升起由衷的敬佩。
这敬佩来自,因为我深知「直视骄阳」太难。有些情绪的处理,非经历时间和具身的体验,根本无法完成。所谓痛彻肺腑、肝肠寸断……最早写出这些词汇的人,一定经历过。哀悼,真的太难、太痛,而且是一件注定孤独的事情。不论是多么好的父母,还是多涵容的咨询师,甚至任何让你理想化的某个导师,最大的缘分,都只能陪你走一程,尽力护你一段,尽力见证你自己的成长。在最滋养的环境,也充其量是让你自己能在其中敢于慢慢适应、放手,尝试直面,却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是的,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这是你的人生,仅是你的。就像这篇文章一样,大家再有缘分,只是相遇一场。最终面对人生、直面死亡,只是我们自己一个人。
▷ 《21克》
03
不要被自己困住,我们都在「进化」的路上
至此,这篇文章真是太沉重了。能看到这里的你,也是很有勇气的。最后,我想轻松一点,塞点糖。哀悼虽然意味着难以承受的痛苦,但同时也孕育着力量。甚至我有时会觉得,只有真正经历过哀悼而得的力量,才不是虚浮的,是核心坚实的。躲避、掩盖、否认、扭曲,都带不来真实,也不会带来直面真实、脚踏实地的力量。虽然骄阳似火,我们都难免躲避,但如果终其一生都仅忙于躲避骄阳,可能也只是空忙一场。任何直面,都是走向真实的一种勇敢尝试。
糖来啦!这糖就是,老太太对哀悼给出的答案,我觉得真的值得分享:「Evolve」(进化)。
进化,是哀悼,是超越,是把我们的过去用不同的角度去观看。我们不再是时间、死亡、丧失和自身局限性的受害者。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还有变化的可能性,不是吗?老太太身体力行,摇着自己满手「怪力乱神」的戒指们,教导我们说:
「不要被自己困住,不要被自己的病态所困住。」
最近收到了很多年老督导师、咨询师和老师去世的消息,谨以此感念这些前辈。面对日复一日的丧失,我们都继续在进化的路上。
▷ 《芭比
如果你希望和我聊聊,请来预约我的咨询
点击名片查询关于咨询师详情:
作者:咨询师刘芳宇
编辑:鸟人
责编:江湖边
简单心理提供专业的「首次咨询」线上心理评估。
它像是一次全面的「心理体检」,可以帮你有效梳理当前的困扰,高效地定位你在面对的问题,成为你自我探索旅程上迈出的第一步。
线上首次咨询包含 3 份专业的心理量表,一次 50 分钟的 1v1 视频访谈,在结束之后 48 小时内提供给你一个定制化心理健康方案,包含推荐 3 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及提供 10 份以上的自助书/影/音的资料。
如果评估之后还想继续咨询,会根据你提出的要求,比如距离、费用、流派还有线上线下,针对你个人比较急需解决的问题推荐三位咨询师,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那位。
给自己一个可能被治愈的机会,你会打开人生一扇不一样的门。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详情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