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供需博弈期。
由于全球竞争加剧,电动汽车销售增长放缓,以及降价未能吸引更多消费者下单,特斯拉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大幅下滑。
数据显示,今年Q1特斯拉全球交付38.68万辆,同比下降近9%,这是该公司近四年来出现首次季度销量同比下降。
从特斯拉角度,销量下滑被归咎于一些非市场因素。比如,新旧款型排产交替、地缘因素(比如,海运被迫改道,交付延迟)以及德国工厂事故。
但,资本市场并不这么认为。「一季度销售疲软表明,降价促销和免费试用FSD全场景智能驾驶等刺激措施,在终端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并没有起到预期作用。」
同时,作为特斯拉的主要竞争对手,比亚迪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累计销量为62.44万辆,同比增长13.96%。不过,保持正增长的同时,增速却出现暴降,去年同期为92.43%。
今年初,比亚迪带头掀起的价格战,发起“电比油低”的总攻战役,意图在10-20万元级别传统燃油车的主战场彻底掀翻外资车企。
3月25日,比亚迪宣布,海豹荣耀版上市,17.98万元起。2022年比亚迪海豹上市,补贴后售价为20.98万元起,2023年年中再推出海豹冠军版,继续降价2万,售价18.98万元起。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场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继续攀升至53.70%,其中,新能源自主品牌占比提升至85.95%,继续碾压外资品牌。
而在15-20万元价位区间,今年1-2月,自主品牌占比已经提升至45.96%,这对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等传统燃油车巨头造成巨大的危机感。
然而,这需要付出代价。
"新能源汽车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接下来两年时间,行业将在规模、成本和技术上展开一场大战。"这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近期公司年度财报发布会上的一番言论。
其预测,随着价格战的加剧,比亚迪今年的汽车业务利润率将下降,但王传福表示,公司将通过一系列举措来确保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因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如果降价并不能增效,这被视为市场竞争力的倒退。
事实上,特斯拉也同样发出类似预警。
2023年全年,特斯拉共计交付180.86万辆,同比增长38%。这个数字显然低于此前50%的预期,同时,该公司预计,2024年的交付量将同比仅增长21%(比2023年还要低)。
在今年1月致投资者的信中,特斯拉CEO马斯克明确表示,公司正处于两波增长浪潮之间的「低谷期」,Model 3和Y的天花板已经出现,而面向中低端市场的新车上市还需要时间。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比亚迪。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在国内市场的新车交付量同比增长76.52%,但进入下半年,增速下滑至33.21%。
这也体现在比亚迪的财务数据上。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04.68%;但,2023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下滑至80%左右。(汽车及相关部件业务营收,占比亚迪总收入的80%左右,也是影响利润的关键因素)
而整体市场数据,也在印证形势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完成新能源车交付726.81万辆,同比增长38.89%;纯电动车交付492.30万辆,同比增长23.87%,增速大幅下滑。
同时,资本市场也在用脚投票。
今年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市值已经下滑33%,比亚迪市值相比于去年最高点也出现接近30%的下滑。「因为增长缓慢,再加上中国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危机在各个层面加剧。」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也让出了全球纯电动车销量冠军的位置,特斯拉再次交叉换位。未来几年,没有谁可以稳坐头把交椅。
此外,对于比亚迪、特斯拉来说,竞争对手也已经不再仅仅是小鹏、理想以及大众、丰田等老对手。
到目前为止,华为、小米、魅族(亿咖通/吉利)三大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在汽车行业聚首同台竞技,这些经历过消费类电子市场多轮惨烈竞争的厂商,价格策略更加灵活,市场营销也更加激进。
去年11月,华为系第二个品牌智界首款新车S7正式上市,24.98-34.98万元的最终售价,比预售价便宜了8200元。“我们都是亏钱的,目的也是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华为的产品。”
而小米汽车CEO雷军,在决定首款电动汽车SU7最终定价时,临时调价2万元,并将定价最终确认为21.59万元起售,比特斯拉Model 3低3万元。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SU7的定价既要让消费者觉得我们有诚意,同时其中的亏损也要我们能够扛得起。「我们从小卷到大,我们是卷王还怕卷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